抉择 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



 经济周期、汇率、油价、物价、劳动法,每一个因素都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许多企业在这个危机时刻选择裁员,但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到底该不该裁员?裁员时企业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裁员的背后存在这样一种假设:企业能通过裁员降低产品/服务成本而不引起销售额的巨大变动,从而减少亏损或增加利润。

  虽然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各异,但一般而言,人力成本降低10%到30%才会引起产品/服务成本的1%的下调。也就是说,产品/服务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敏感度是非常低的,并且企业的裁员行动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削减薪酬开支的同时将被裁员工的工作量分配到仍在企业服务的员工身上,这无疑将增加员工负担,影响其工作质量——员工出错率的同比上升。对一些加工制造企业而言,伴随着员工出错率的提升,产品的返工费,报废成本,质量担保成本,客服费用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总的来说,裁员对成本控制的作用有限,甚至还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

  在企业裁员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销售额一般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同比员工薪酬开支又节约了一部分,这似乎给很多企业造成一个假象——裁员决策是正确的。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假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企业裁员后的定单是在裁员前获取的;产品/服务水平的降低而导致的客户流失结果存在时滞,这时候企业其实是在透支先前建立的口碑、客户关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抉择 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

  企业裁员后很可能面对着声誉下降,市场份额降低,未来员工培训等状况。

  政府部门、业界、员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无论对哪个利益相关方来说,“企业因为成本压力而裁员”绝对不是个利好消息。在竞争对手未裁员的情况下做出裁员决定,这首先是管理层自我否定了先前做出的关于未来环境的判断以及企业的运营决策,其次将给社会大众(不仅仅是利益相关方)传递“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的信息。届时,员工的不安,股东的躁动,消费者的疑虑都将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影响企业的形象、声誉。

  企业市场份额的丧失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不能达到裁员前的水平,这是企业自身的因素;被解雇的员工投身竞争对手或自己创业而导致的竞争加剧,这是来自竞争的因素;消费者对企业信任度的降低(裁员无疑成为了竞争对手证明“这家企业不行了”的最好说辞。)而导致的需求下降。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效果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直接地显现出来,但其影响是应该引起管理层重视的。

  随着经济形式的好转,企业又将再次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招聘、培训费用。裁员不仅使得企业先前的人力资本投入打了水漂,而且也给竞争对手免费赠送了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知晓企业管理方法程序的管理人员,再考虑以后因为业务扩张需要而发生的人力资本投入费用,裁员决策很可能成为企业经营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同时,过度裁员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但其又将引发一定规模的“资产闲置”现象,这对以提高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企业又是一个打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330.html

更多阅读

新引擎 新动力 压力下的“动力”引擎

     一方面,奥铃中轻卡已经连续四年保持行业增速第一。 2012年,一举以突破 7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中高端轻卡的引领者; 2013年3月,销量再创新高突破 1万辆,成为中国首个月销过万辆的中高端轻卡品牌。  另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奥

日本镜鉴:升值压力下的企业转型

  每逢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时,总不免出现我国当保持“汇率政策自主”、汲取日元惨痛教训的声音。然而如果客观审视“广场协议”前后的日本经济变迁,会发现传统的认识存在相当谬误。“广场协议”的本质并非欧美对日玩弄的阴谋,而

王老吉:压力下的威胁游戏

  因为职业习惯,近段时间走访市场时对于经销商的一些牢骚和反应比较敏感,尤其是笔者的一些经销商也在经销王老吉,他们的一些反馈就更加让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也许是王老吉树大招风,近阶段关于王老吉的负面消息比较多,不是“裁

史厚今:掀开压力下的瓶盖

 最近,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s,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的中智德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总监、高级咨询顾问史厚今女士相当忙碌,来自类似诺基亚、中国银行、巴斯夫这样的多家顶尖跨国公司急需中智德慧的心理

声明:《抉择 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为网友八月你可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