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商业热点:“自主”和“创新”



 何平:碍于老况的面子,大家都不是很愿意跟他做一个PK,和他做针锋相对的对话,因为我刚刚来得比较晚,正好听到他谈这个话题,我对他的意见是有不同的看法。关于自主创新这个话题,因为我是做管理咨询的。而且我第一次跟老况认识,实际上也是一个自主创新的会场上大家见个面,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概念应该说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什么会形势所迫?其实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是相对于希望引进外资这个概念,不是说什么都必须是自己来做,它是相对于我们前期的过度依赖于这种引进,而不是靠着自己来做。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他提出的那些观点没有把本意说出来,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关于自主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在目前为止的发展,实际就证明了这个创新必须要靠自己的,其他的含义基本已经变为自主,应该说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变得非常危机的时刻,所以不得不创新。第二个说创新的问题,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技术的创新,一个是管理的创新。我用技术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什么要提技术的自主创新呢?明明国外已经开发出来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自主创新?那不是有毛病吗?对不对?难道时间、精力这都是资源?不是成本吗?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情况下还要提自主创新呢?这实际上在自主创新当中,因为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它的创新的过程中,它有一个基本点。就是我们引进核心技术的投入,还有一个后续的开发,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比例不协调。日本和韩国的模式,他大概是一比十或者是十几的这样一个关系,引进技术的投入大于一,后续开发投入占十几或者是几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谈技术的引进、消化、开发、吸收、创新,没有这样一个基础。这方面我是同意他的观点的,创新一定要一个基础的。不要说什么东西都没有,你去创新,那个创新是没有根基的。这是说的技术创新的问题。所以技术创新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关于国外的技术引进,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引进来?其实在这个学术界里面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好的回答了。其实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引进变成了它政绩工程的一部分,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但是这是另外一码事。就是这是我们对技术引进,在技术管理里面有两个,一个叫技术创新,我还有一个叫什么技术获益,或者叫技术交易。那么在技术交易里面,我们要怎么样来摆脱,我们因为对创新,技术本身的无知,或者说这种本身投入的巨大,所以导致了后续的一种很严重的后果,所产生的后果你到最后根本没有办法收回来,那么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是跟技术创新这是两码事。

  然后说一下管理创新的问题,那么管理创新,因为我是做管理咨询的,我自己是有切肤之痛的,为什么有切肤之痛呢?因为我们管理咨询的过程当中,经常跟国际的咨询公司比,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是在大单位出来的。因为据我所知,这些大单位他请咨询公司的时候,他基本上不会首选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他会花很大的费用,都是几千万、几个亿的投入进去,但是最后得到的结果非常地痛心。最后我们做后续的客户服务,后续的管理咨询的时候,这个几千万根本就不解决问题。我们前一段时间在为一家大公司做咨询,是因为前期人家花了好几千万请了外面的人做完了之后,结果发现他们告诉我,他们自己的负责人告诉我说这个完全是浪费国家的钱财,这个几千万花了,就是玩一个什么,门面、POSS,或者是间接做一个广告。

  那么这个问题,我去年5月份有一篇文章叫《战略咨询的本土化的市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花了大量资金,要去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而且非常遗憾的是,在请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咨询不会有效果。因为我们接触了太多的客户都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个效果还要去请他?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内部决策机制有问题,因为他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他很怕请本土的咨询公司会有什么非常不利的后果。那为什么花了几千万的管理咨询费,却没有效果呢?这里面有非常内在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是管理咨询本土化的问题,大家知道做管理的人,我们都知道我们是非常的具体化、个性化。上面几位嘉宾的这种管理方法、工作方法,肯定不适合于对于一个一般的人来说。关键还是本土化的问题,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这些国际咨询公司,他们在进行国内咨询的时候,他们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从哪里来的?有哪些是由研究中国本土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我敢说没有一个工具方法是研究中国本土实践方法创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应用了一些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过度过来的。

  那么应用他们的时候,可以说他们只需要提出一个创意,因为通过多年的管理经验积累,他们都是从那种大规模公司出来的。大家看到他们视野很开阔,经过了系统培训,所以咨询公司提出一个创意性以后,他们能够把后续的东西跟上去,但是非常不幸们的国家的管理可以说从这个层面上跟他们比较不在一个档次。因为你对中国本土的情况更熟悉,而这些国际咨询公司观点化、程序化都不一定比我们强。

  但是从管理角度看,我们跟他有多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我们只能用天上地下的差别,我就怀疑他究竟是真的想帮助我们中国企业,还是来把我们整个企业有意地拖垮,来实施它的作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怀疑,这种究竟是帮我们中国,还是害我们中国。我真的怀疑这个问题,首先我自己,因为我们这家公司,我们是一家非常本土化的公司,不是做广告,因为我们这家公司是一家本土化公司,跟本土化公司比我们是国际公司,一半是国际咨询公司出来的,一半是本土咨询公司培养出来的。管理上的东西我内心非常认同,我觉得在很多方面他们想的多,经历的多,确实有非常多的可用之处,但是在我们国内没有经过改造的话,这个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但是技术上一方面,一定要强调自主化。

  我们4月份做了一个关于自主创新的论坛,就是说技术上认为应该加强宣传和落实,我认为同样也强调自主创新的概念,所以在这方面我跟老况有不同的看法,作为不同意见表达。

  李犁:我有不同意见。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很仔细在听你的说法,你提到一点,我不知道是在进行民族性的反省,还是在赞扬我们。但是有一点特别关键,因为你刚才讲个性化问题,关于个性化我举一个例子,你说麦当劳那套菜单简单不简单,很简单,它有个性吗?没有。所有的麦当劳都可以复制,所以我就讲这个运用,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政治上的态度,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太合适。我个人反对把这种管理的问题,过度到民族、文化冲突的问题。后来事实证明我们不对,所以我们的方法论,我们的思维要变一变。我的意思是说,在学习人家东西的时候,第一我们的文化环境是什么?我们是更个性化一点,还是我们能够按照西方那种文化把大家全格式化,所以我们确实应该找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不能去笼统地说那个问题是不对的,我不知道到不到位。

  况杰:我们本身一个自主创新的理论就是蝙蝠理论,蝙蝠理论是什么?蝙蝠跑到鸟的队伍里面,鸟认为它是兽,到兽里面认为它是鸟。何平的那个公司在行里就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我们认为创新其中有一个概念,其实何平就是这样的,跟国际公司比是本土的公司,跟本土公司比是国际公司。

  我认为自主创新我们把它拆开看,自主就是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人的理解不是很准确,你怎么为主?你说知识产权是在我们这儿,不会用怎么办?发动机是属于奇瑞的,你说这个叫不叫做自主创新?我自己说的话,我都没太明白。我跟老潘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不太明白什么叫自主,什么是自主创新,是产权是我的,还是开发人员我方最多?就是好莱坞为什么是美国电影,美国人投资的叫美国电影,导演不是美国人,演员不是美国人,编剧不是美国人,什么都不是美国人,那叫美国电影。什么都自主创新?到底这个主在哪儿?总之我觉得一句话只要我能创新,我能赚到钱了就行了,实际上我没有考虑清楚到底什么叫自主创新,特别是什么叫自主?

  何平:讨论没有一个观点交锋,可能不是很有兴趣,我现在回答你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于中国人的认识问题,我有两种观点,第一是自傲,说身为一个中国人自傲,中国有什么自傲的?我觉得中国有很多自卑的,泱泱的一个大国汉族,被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很多年,以民族自傲的人,我第一是反对的。第二我也不想说,因为我也是中国人。这句话我是中国人这里面的情感太复杂,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认识,这是第一个问题。然后从专业上看,我是从纯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他们自圆其说的理论和体系,这种方法和体系用到客户的时候,到客户提不出任何意见的时候,他如果实施,我们说巨大的损失,或者是他明明知道,我也不能采用你的时候,也不只是外国,也是中国咨询管理界要思考,有那么强大的说服力,最后的结果是这样子的。

  这些著名的公司在国内有几个称得上是经典的管理案例,我觉得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定位还是整个流程全部不一样,因为他的体系,这个信息跟客户是不对称的,说得客户哑口无言,实际上作为咨询业,作为所有的服务业,他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客户,这是他真正的目的。

  我刚才讲这个问题是纯专业化的。第二个关于本土化创新的问题。在刚才李总提到的麦当劳这个问题上,我刚好跟他的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它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产品开发的成功,它的成功是因为他整个管理,整个连锁经营体系,整个一套培训体系,这个问题是要向国际的客户,国际的跨国公司学习的地方。

  中国的收入水平是多少,美国的收入水平是多少。在美国低端的产品,到中国就变成一个中端产品,这是我们中国人要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学习的是管理体系。

  谈到奇瑞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这个恰好是自主创新的例子,只不过是我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想从头开始,实际上奇瑞在汽车的设计方面,引用了很多的国际人才,甚至直接跟国际公司合作,我自己承担风险,我把握局面。

 六月商业热点:“自主”和“创新”

  而一些合资公司里,外方优势是什么,就是技术,让我们中国的生产线全部按照他们的标准。所以你整个的技术人员,整个开发人员基本上没有机会独立自主根据本土化改造,全部说的是什么国际款式,有哪一款是根据本土改进的,因为这一改进实际上就把技术创新,技术掌握就转移到中国人这边了。所以在这种道路上怎么可能会让你自主创新呢。

  况杰:我绝对也是主张自主创新的,只是说你一定要想好什么是自主创新,什么是自主,如果像刚才我不知道什么是自主的时候,你就不要盲目去追求自主。

  高维杰:我再补充一下,其实何总讲跨国公司在中国没有按照中国人的作息设计,我觉得不是完全没有,像我服务的公司摩托罗拉就有,摩托罗拉有一个品牌完全是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研发出来的,完全是中国的工程师研发出来的。而且这个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生产手机、研发手机,因为你做的所有的都是中国的工程师在做,然后很多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来做设计,这就是前一段时间2003年、2004年很多国内的手机开始起来,他们用的设计就是出去这些人帮他们做的设计。

  但是为什么现在国内手机又下去了,其实这个原因很大是在我们不是没有技术,但是我们没有技术的积累和延续,他们只是掌握了技术,但是这些研发公司做出了手机,他没有积累,继续在这个平台上做这个,他们做2003年的技术,我到2004年、2005年都有新技术。

  张志勇:大家都看倚天屠龙记,就说张无忌学太极拳,张三丰问第一遍,你记了多少,张无忌回答记了多少,问到最后一遍,张无忌回答一点没记住。这里面就是说,有一个什么问题,刚才大家讨论这个问题,都站在对立的角度,就是老外是老外,中国是中国,其实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他有一个特性兼容并包,老子有一个咱们都知道的成语“虚怀若谷”,我把外面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其实中华民族是整个历史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为什么这样,但是我觉得我们把别人好的东西拿过来,不好的东西丢掉了,我们怎么对待引进的问题,怎么对待吸收的问题,他们好的东西我们去学,我还是觉得同意况杰说的不管是白猫黑猫,我们壮大自己,壮大我们的民族,从文化角度看这件事,我讲的可能会更好一些,把本土和国际对立起来,我认为不是完全对立,两个事情应该是一个事情。

  何平:这个有几个概念,第一个自主创新跟兼收并蓄是不矛盾的,这个概念是非常明确的;第二个为什么我们非要自主创新不可呢,就是我们想学别人不让我们学,我刚才只是就汽车而已,这个例子试图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创新,我没有对所有的跨国公司,我只是对今天的主题,我想说明一下。

  所以我记得当时西安提出一个基本的概念,中国历史上已经经过了儒家时代,佛家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占了好几百年,只不过是各个文化百家争鸣。其实有几个因素出现,第一个是经过几百年的大综合,已经有熟悉了。再一个就是相关的,大家互换一个新的东西出来,最后就变成什么,一个新的自主出来。包括我们现在大学教育里面,基本上没有传统的教育东西了,所以在这里面真的是兼容并包,而是强调我们中国人自己一定要自立、自强,并不是说一定要排除万难创新,不是我们不想学,不是我们不愿意学,而是别人不让我们学。

  张本伟:我做总结,关于自主创新的问题,我跟大家分享做互联网创业,先学会抄,再学会创新。因为互联网是面对消费者的行业,我们是先学会抄,先学会抄已经成熟的用户,再去创新什么。你发现用户来这儿接受服务的时候,在这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创新,我希望大家回去不要“自主”着就创新了,而不考虑用户的感受,那样就把用户全部赶跑了。

  况杰:今天的精英之夜,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产生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去应用、实践。谢谢大家!八月第一个周五再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480.html

更多阅读

南部商业组团:轨道交通助力商铺投资

      东、南、西、北、中———五大地理概念的商业组团便形成了上海的商业脉理。在上周,我们介绍过了以浦东新区为主的东部商业组团,本周,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包括了卢湾区、徐汇区和闵行区的南部商业组团。   在南部商业组团,繁

叶水禄:品牌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访金华市富华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水禄     叶水禄,男、 37岁、浙江武义人。金华市富华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来义乌,白手起家。在韩国公司做过采购,在荷兰公司做过经理,创业7年,经营各种假发头饰和珠类首饰近千余种,产品的

港联珠宝成功奥秘:诚信和创新

港联珠宝钟表有限公司在石狮成立二十年来,在石狮珠宝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的同时,还赢得了市民的如潮好评,在业界享有极佳的口碑。是什么使港联成为我市珠宝业界的一棵品牌常青树可以屹立于市场二十年呢?记者近期采访了港联珠宝钟表有限公

绍兴纺织:用市场和创新见证品牌

没有市场,不能成为品牌;没有创新,也不能铸就品牌。在绍兴新得丝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里,“市场”和“创新”是两个必备要素,这两个要素恰恰是他们打造“新得丝”品牌的有力基石。品牌利剑竞市场企业有了品牌就有了灵魂。

第73节:从核心创新(73)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通过改变绩效指标和管理薪酬包使管理人员成为创新的领先者,企业可以为核心业务的创新加足马力,并且大幅提高创造新的商业概念和新财富的能力。  大胆地增长目标  本章前面部分举过

声明:《六月商业热点:“自主”和“创新”》为网友江心薄雾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