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好!

  出席今天的首届世界杰出华商大会,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很兴奋和激动。在此,我向主办方的热忱邀请以及为精心组织此次盛会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今天在座各位朋友,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华商中的精英,都称得上是我们华人在世界商业圈子里的佼佼者和顶尖代表,因此这将是一次华人顶尖商业智慧的碰撞与交流的大会,也是一次见证世界杰出华人商业成功和发展的大会。

  今天,与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商业领袖与精英们一起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华商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我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我们华商来说,既存在挑战,同时更意味着机遇。我们中华民族更善于把挑战看作机遇,并且能够越战越强,越战越勇。

  华商在海外的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是华商表现突出的东南亚地区,常有排华运动。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国家从殖民者手中获得政治独立,这些新独立国家的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土著的利益,经济上对华商做了很多限制,比如说有些行业就规定只能由原住居民来经营等。这种政治上的限制,短期之内是不容易取消掉的。二是随着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当地土著人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因此,华商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也在不断减少。再加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界越来越模糊,将来面临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当然,华商在21世纪也有许多新的机遇。而这些机遇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尽管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中国只要保持政治稳定,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很有可能再维持二三十年8%-10%的高速增长,到2030年很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这个远景能够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华商带来的机遇会比给任何其他外商带来的机遇更多。固然中国现在已经加入了WTO,对所有外商在投资经营方面都是给予国民待遇,但是这种国民待遇是法律层面的。要在任何一个国家经营,很大程度上还要通晓当地文化和当地社会风情习惯,与当地人交往,在这些方面华商有很大的优势。儒家文化的特点是,所有的文化传承是以家为单位的,尽管这些华商长期生活于海外,但是他们在家庭里面所受的是儒家文化的教育。像东南亚这些地区,华商的社区其实还是华人的社区。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礼失而求诸野”,当然这个礼仪本身是一种形式,不重要,但是礼仪背后的文化精神是重要的,海外华商和祖国内地的华商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来自于海外华商,尤其是在早期的时候。欧美人习惯于在成熟的制度和规则范围内开展商业经济活动,因此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没有能够较好地把握商机,他们由于中国的法制不健全,那些老总对到中国来投资感到非常犹豫。中国人讲“情理法”,情理比法更重要,海外华商习惯于这种文化传统,所以,在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捷足先登,比其他外商更早到中国来投资,利用中国劳动力多、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作为出口基地,或是开扩中国的国内市场。

  从上述这些情况来看,我认为,华商机遇与挑战,这也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融入世界商圈和主流社会”所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这样的探讨将真正有利于华商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华商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华人商业文化的不足之处、华人商业文化特征及软肋应对思路与策略、华商屈起离不开全球化视野与海内海外两条战线、华商融入全球化才能赢得世界尊重以及华商必须建立最合适的商业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华商已经全面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是一种重要的世界商业力量事实存在

  国内某著名经济经济家在谈到华商时,他曾经说过:“华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中华民族的血脉为纽带,认祖归宗,无论是在大陆,或是在海外,都有一种强烈的祖国认同感;华商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祖辈、父辈筚路蓝缕,毕生努力,在艰苦的环境中打下了经济基础,新一代的青年华商或继承衣钵,或重新创业,同样在寻找和发现新的机遇。”

 华商: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里也说过:“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这意味着我们华人社团或者华商的存在及其特征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分析。

  同样,我们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和国际著名的搜索引擎,以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各类书籍等全方位的媒体和现代工具,可以发现“全球化”这个词汇已经妇孺皆知。事实上,以信息的全球化,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全球化,政治合作与竞争的全球化,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的全球化,以及科技、教育、制造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的全球化为鲜明特征,尤其是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和日益发达的各类交通工具,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逆转的最显著的特征。

  在这么一种时代大背景之下,华商作为世界一种优秀的商业力量存在,是我们世界得以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可以说,没有具备世界级影响力的华商存在,世界就不可能是存在和谐发展的环境。我们华商的进步,正是代表了全人类的一种渴望。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曾经产生过各种文明,也拥有过各种优秀的商业文明,但是只有华人的商业文明才具有平衡与达到和谐的功能,“和合”与“竞合”的商业思想,也只有以中华文化为母体,才能够真正发扬光大,推动世界朝更高境界和层次进步。

第二部分

    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商业文化尚有明显不足之处

  从华人商业经营历史的经验和事实来看,由华商创造的世界级品牌还不够多,商业集群与族群力量也没有完全体现和充分演绎。尽管华商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华人文化在世界上享有长青树的美誉,历经五千年风雨而生机旺然。但是,与庞大的占全球四分之一强的华人圈来讲,我们为世界商业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我们正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是远远不相匹配的。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世界屡次新兴产业、新技术、新市场和新商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华商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因此很少有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机会。

  即使有些经营得相当不错的企业,甚至由于我们华商经营文化本身存在的一些天然缺陷,导致了把握产业先机优势的丧失。譬如上个世纪在计算机刚刚兴起的时代,王安电脑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企业接班人选择上依然遵循了“家天下”的作法,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导致创业功臣和得力干将们先后脱离企业,从而出现了王安电脑迅速走向失败和破产的经典案例。

  从上面所讲到的王安电脑的这一案例来看,第一代领导人的创业成功是必然,因为充分运用了华人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在选择第二代接班人的文化取向上,却遵循了“家天下”文化消极的一面,从而导致了失败,这也是一种必然。

第三部分

    关于华人商业文化特征及软肋应对思路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支持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经济衰败往往是文化衰败的前兆,而经济崛起往往预示了文化的复兴。

  事实上,我们讲到华商,就不能不讲儒商,不能不讲儒家文化和儒商精神,譬如我们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诚相见,言而有信”、“宽容,妥协”、“和而不同”、“义以生利”、“中庸,立人,达人”和“经世致用”等。

  当然,华商文化的范围要大于儒商文化,华商文化还包括其它诸如古代道家的“无为”辩证商业思想,以及孙子兵法思想在商业经济领域里的运用等等。

  上面这些是从华商文化的构成上来阐述的,这都是我们华商存在于世界商人圈的标志性的特征,这也是我们华人文化与文明的优势所在,这是我们打拼于世界赖以存在的一个超级的超越国界的品牌和武器。在华商文化形成过程中,譬如国内形成了晋商、潮商、浙商、苏商、以及台商、港商等不同特色的商业文化,在国外则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人商业文化也非常浓厚。

  我在几十年的商业经营过程中,不但要求自己自觉运用我们前人积累下来的这些精华,而且我倡导我的干部员工努力学习、领会并且实践这些理念,成为我们企业运行的指针与原则,譬如我在我们志高空调所处的总部,投资公益文化事业,捐建村里的道路硬化和建设文化长廊等,还充分发动员工,为国家其它受灾地区或者其它需要提供帮助的地区进行自发的捐赠,这些行为在我们华人企业里比比皆是,充分证明了我们文化同根的事实。“不爱家乡,何以爱国”,这也是我们华商文化的一个重要和根本的特征。

  从上面关于华商文化的论述看来,如犹太人在世界商业领域里占据的显赫地位一样,我们华人的商业智慧和文化积淀并不逊色于犹太民族。而且,从整体上来看,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商业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们都是最具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

  不过,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积极与消费的一面,具有两面性。用现代通俗的术语来讲,它是一柄双刃剑,用到好处可以百战百胜,用到非好处则会导致失败,尤其是可能曾经创造辉煌和成功的某些因素,往往又是导致后来商业失败且不容易被人发觉的陷阱。

  实事求是来讲,我们华商文化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运用于商业领域来看,它缺乏那种制度化的民主化的特征,更加强调的是传统伦理的制约,更加强调经济秩序的遵守,强调软要素的约束和管理,而不一定是基于科学、事实和数据来决定。

  我们在华商在信息化没有达到全球化的时代,虽然守成有余,创新和突破的力度不够,但是依然可以在世界商业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世界商业发展趋势与特征就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变,“守成”就意味着倒退,只有鼓励在商业领域的各个部分都实现持续的创新与突破,增强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尤其是增强市场意识,关注市场、消费细微变化和前兆,才能准确把握市场先机,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华商文化的升级与再造,并且适应于现代社会与现代市场竞争。

第四部分

    华商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同时开辟海内海外两条战线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而这条东方之龙一旦腾飞,将会影响世界,将会为世界未来的稳定与和平奠定更坚实、更雄厚的精神和物质基础,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华商只有具备全球化的视野,洞悉全球化浪潮的本质和事实真相,尤其是把握全球化的规律和规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全面融入世界是主流的经济发展洪流之中,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需要,这是我们中华商业力量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均衡与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海外这条战线来看,我们华商任重而道远,世界华商,尤其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商业之外的华商,你们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与任务。你们的成就、努力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将成为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了解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第一窗口,你们融入世界主流社会的程度和能力,将成为我们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能否崛起于世界东方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

  从海内这条战线来看,大家都可以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陆,其进步和发展的步伐是不能不令世界惊奇和折服的。国内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内部的挖潜与资源的整合,而且更加充分、合理地运用了国际资本,尤其是世界华商资本对祖国大陆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中国在2003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外资引进国;而在200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亿美元。其中,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在境内创办的企业约占外资企业的70%,投资额约占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内资是支持中国经济的第一力量的话,海外华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的第二力量。

  如果从华商经济发展共同体这个角度来看待海内外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同合作能力,我认为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开避海内海外两条战线是非常必须的,这也是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商业智慧与能力以及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第五部分

    华商只有采取合适的方式融入全球化,才能赢得世界尊重和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认为,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比其它方面的全球化更容易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历史或客观方面的原因,某些国家在融入和认同这种潮流会有一定的偏差,甚至这种变化会给他们带来种种痛苦,有一个阵痛的过程,但是经济全球化主流是进步的,是有助于世界文明向前发展的。

  譬如我们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市场效率,为了追求更高的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必然会有一部分人的利益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但从长期来看,这增强了我们中国的国家综合竞争力,增强了我们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轻装上阵可以为我们赢得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与机会。

  当然,我们在专心专意、聚精会神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的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从而确保不同阶层的人们拥有公平、稳定、健康的生活与生存发展环境。

  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收购发达国家经营不善但拥有优质品牌与技术积累的企业。当然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我所创立和现在领导的广东志高空调,借助国内发展市场经济的机遇,不但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一片红红火火,而且走出国门之后表现更是如鱼得水,现在我们的出口额占到全球销售的50%左右,为了赢得产业竞争优势,我们志高空调同时开始了海外设厂的产业扩张,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夯实各方面的基础,从而成为真正走向世界的空调品牌。

  从我们国家宏观经济组织及微观经济组织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所取得的实际成就来看,华商融入和认同全球化,并且熟悉相关的游戏规则,按照共同协商所达成的原则和规则办事,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商业文化不具有自我封闭性,而是拥有广阔的胸襟和持续的变革能力,与世界上其它优秀的民族商业文化实现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从而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部分

    华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最适合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华商必然要面对许多机遇,同时也会有体制上、文化上或者其它先天上的不足,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巨大的挑战。纵观世界华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建立起最适合的商业模式才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当然,譬如在香港或者台湾发展商业,就不能采取在大陆或其它地方的商业模式,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商业模式。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们志高空调是如何建立起最适合的商业模式,从而赢得市场竞争并实现连年跳跃式发展的。

  1、建立起最适合志高的企业文化体系

  志高空调从创立之日起就志存高远,树立了“振兴民族工业,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这样的企业远景和理想,并且明确指出了“学日本、赶日本和超日本”的企业发展路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以“二十一条理念”为核心的志高企业文化精髓以及“打造世界最大制冷中心”这样宏伟的目标。

  “二十一条理念”看似平实简单,没有建立起一般现代企业数十万言的那种文本框架,也没有请外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设计和规划,但它却与志高“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历程相适配,具有强大而深厚的生命力。

  这种文化真正与志高本身以及所有志高人紧密相连,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凝聚和导向等作用。志高人始终认为,有梦想就去实现,没有文化和梦想的企业不可能赢得未来。我们志高空调的企业远景和目标,其实就是我们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

  2、构造最适合志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空调同行企业来看,志高空调的人才队伍是最稳定的,自身培养的中高层干部核心骨干流失非常小,虽然陆续有来自于同行其它优秀企业的人才加盟,但基本没有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因为志高的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而这些优秀人才加盟正是在接触、了解并且接受了志高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入企业的,因此与企业自身培养出来的人才冲突较少。

  “认同现有企业文化”是成为志高人的第一条件,当然在了解志高并且融入文化氛围之后,可以把一些更好的方法、工具、理念和思想整合到志高企业文化中来。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相关的一切操作都适合于现有志高企业文化价值观。

  在现阶段,我们一方面积极引进其它企业的优秀人才进来,激活企业内部人才;我们每年从全国重点高校展开巡回招聘,通过吸引大批高素质大学生加盟公司增加生力军;与此同时,采取内部公开竞聘等方式选拔人才,加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从而彻底盘活企业人力资源。

  3、建立最适合志高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国内企业与媒体一直在传播“产品同质化”的概念,并且也反映了我们国内企业技术瓶颈所在。但是,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必须从“同质化”的泥坑中脱颖而出,志高在产品技术的投入就要站在企业长远战略的高度来考量,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有步骤、有策略地储备技术与人才,不能不顾企业实际与行业竞争环境盲目投入。

  实现技术或产品差异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具备超前的概念能力,设计出个性不同的产品。如我们志高今年推出的“花好月圆”系列等新品就体现了“科技、时尚、人本”理念,为我们的顾客创造了温馨的家居办公环境和舒适生活品质。

  同时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上,要求采取梯队策略,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技术研究开发上就已经在开始冠亚军的比赛了。在数名博士的领导下,我们志高在空调领域的专利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上,已经走在了前列,而这正是由于建立了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

  4、建立最适合志高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

  关于企业的质量管理,目前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2000版)的质量认证和其它国内与国际的质量认证,我们志高空调是国内企业中通过质量认证最多的企业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具有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控制与设计能力。

  但是,从管理学上看,具体到某一个企业与产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必须与市场实际需求相一致,必须与企业品牌的定位相协调。

  我们志高强调最高性价比,而不是最高质量的产品,最好的空调就是最高性价比的空调,这是源于市场导向的质量管理精髓,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并做好科学平衡才是正确的企业质量观。

  5、做好最适合志高的企业品牌规划与建设

  在中国浮躁的营销环境下,国内企业的品牌建设与规划一直是众多企业家的心病和难以解决的课题。志高空调的品牌管理部门由于与母公司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能够以更清晰的战略眼光来规划企业的现在与未来。企业品牌的定位不是由品牌设计师或才企业家的主观愿望出发就能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与方式,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与付出去感动消费者和引导消费潮流,从而转变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观原有的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生硬地将企业的品牌定位与价值观传递到消费者。国内有许多企业都未能规避这样的风险,不具备这样的品牌规划意识和能力。志高品牌的成功,与“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一经营模式确立是分不开的。

  6、建立起最适合志高的营销模式与实现持续转型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志高空调在营销管理方面,善于研究企业实际与行业环境,非常讲究策略,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营销模式。从志高空调发展路线图来看,“农村包围城市”是志高在“从小到大和由弱到强”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最初基于企业实力也只能选择“区域总代理制”简单操作模式,选择了那些愿意主推志高但实力不一定强的经销商网络。

  随着我们志高实力的积聚,志高空调具备了进军大中型城市市场的能量,可以展开大规模和大兵力作战的能力,于是就有“区域集团机动作战”和“均衡发展,先到为王”的市场策略,充分把握形势,在稳步推进传统区域的基础上,借助全国性连锁大卖场扩张步伐深耕一二级市场,从而实现了连年跳跃式的发展,在与众多竞争对手正面的强硬对抗中我们尝到了敢于竞争和敢于胜利的甜头。

  经过05冷冻年度的决赛,现在我们志高空调已经发展到了“系统发力,精细营销”的阶段,营销环境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变革与努力才能在高强度的竞争中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市场竞争中,志高空调原来一贯坚持“紧贴市场走”的策略,与市场环境保持了随时适应的能力。随着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全面建立起市场导向运作模式,基于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加强管理的计划性和战略规划能力显然已经成为志高空调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上面六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志高空调的企业商业模式保持了动态均衡和自我不断革新与创新,这样才促使企业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正如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一样,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必须不断实现创新,不能停留在过去成功的模式之中,更不能抱残守缺,要有与时俱进的劲头。当然,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须权衡和平衡好各方合作伙伴的利益,整合好供应链,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传递与创造,而且还必须确保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理利润分配。

  譬如我们志高空调在营销网络布局、优化和渠道筛选过程中,尤其是在空调业界首家确立“渠道双轨制”之后,我们营销系统必须全面考虑到忠诚的合作伙伴的合理利益,使他们作好自身的调整和准备,从而实现战略大调整,适应于空调产业战略大决战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总之,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没有绝对的最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合的商业模式。我们只有掌握了变化的特点,洞察了产业的发展规律,从而才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

  从上述关于志高空调的商业模式介绍,其实已经诠释了我们志高为什么在空调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能够逆势而上,越战越强的根本原因。我也相信,在出席今天世界华商大会的同仁们,一定也会有自己在这方面的体验和经验,同时希望我们世界范围内的华商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华人商业文化和文明更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我的主题演讲到此结束,同时也希望与更多的朋友进行广泛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世界华商间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了全面融入世界主流文化的能力和机会,汉语言和汉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和国家所接受与认同,这也为我们华人商业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华人商业事业的拓展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华商必须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商业环境而再接再厉!我们全球华人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无尚的民族自豪感推进华人世界品牌的创建工作!使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中国人争光争气,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我今天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550.html

更多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因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

危机就是机遇吧 危机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1)

 《国际融资》记者厉诗  过去的一年:灰暗背景下的亮点  2009年对全球来说是灰暗的一年,艰难的一年,而对世界各国来说最困难的部门无疑是出口部门,中国的出口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灾难性冲击。但是,由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

客服应对技巧 客服人员如何应对网络故障下的订单

     对于一个网店客服人员人员来说,订单列表中未支付的订单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些为支付订单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将这些订单转化为已支付订单,如何留着这些客户?这是工作在前线的客服人员必做的功课。    资深客

声明:《华商: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为网友流年无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