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一直讲一句话: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低层次的竞争是技术竞争,高层次的竞争才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语出如此,我只是想提醒小微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能够量体裁衣,度足适履。科大讯飞貌似是个例外,他们说所有设备都“能听会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我必须承认。 2011年十月,在乔布斯逝去次日,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4S,其中有杀手级应用:“Siri”。 2009 年2 月,Siri也曾经短暂登陆App Store,迅速被苹果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1年10月,Apple 发布了高度整合Siri 的iPhone 4S ,引发阵阵欢呼。如果我记得没错,也同样在2011年前后,科大讯飞推出了“语音云”服务,我也听闻,在这个“云”背后,一开始就是数百人的人工团队,好吧,我又一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从人肉语音分析开始的“云”服务。可那又如何?英雄何必问出处。即便是Siri登场,不也在中国市场收获了一堆毁誉吗? 论及曾经的小i机器人、Siri、讯飞语音,不必谈他们往日的纠缠,那怕是正在继续的官司、纠葛。我只是关心为何不同的路径设计,竟然会有如此不同的今日表现?为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此却又有一个如此鲜明的科技版注解?一个偏安于B2B生意,甘为客服软件;一个震动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娱乐化的大众体验;一个已经隐身幕后,已然成为中文语音交互的驱动引擎。 为什么会这样?恐怕还是事关商业模式的设计。于是继续问:讯飞语音的未来在哪里?不妨再重温Siri的发展路径。Siri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苹果的资源注入,在于乔布斯团队对应用服务内容的二次设计,在于它集结了北美地区众多的内容服务商,包括OpenTable(订餐),TaxiMagic(出租车预订)等一系列名单。

“把未来留给应用程序”,两年前,我大胆断言这正是乔布斯留给苹果的锦囊妙计。我还判断之后的每一代苹果手机都将是“应用手机”,都将是集成独特应用服务体验的智能终端。苹果的未来在于应用,科大讯飞的未来也必将如此。 无论是“提供平台解决方案”、“技术前台化”,再或者是“嫁接独有资源”,我们都可以看到科大讯飞路人皆知的野心,他们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我就当它是个矫情。凭心而论,我喜欢科大讯飞的商业逻辑,既然你也可能喜欢,那么好,我们就一起把“狡猾”二字换成“狡黠”,狡黠的讯飞语音,这下诸君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