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全集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二章社会交际的礼仪规范(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交际有其一定规则和惯例,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正是这些基本规则和惯例构成了社交礼仪的核心内容。社交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这是最起码的社交要求、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知晓了社会交际的礼仪规范,才能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开创出一片自己的社交新天地。

社交规范,礼仪惯例

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惯例。了解社交礼仪惯例,能使自己在社交中掌握礼仪的要求,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对礼仪惯例灵活运用。

1.尊重隐私

隐私,即不愿告诉他人和不愿意公开的个人情况。国内外的社交活动中均尊重个人隐私权,凡涉及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在交往中均应回避,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自己也感到尴尬。

由于习俗不同,许多民族都有其忌讳的话题。政治问题、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人好恶,等等,在交往中都不宜枉加非议。个人隐私、他人的短长、令人不快的事物以及低级趣味,也是不应选择的话题。

aihuau.com1

需要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话题不受欢迎,应立即转移话题,不要毫不知趣地继续下去。如因自己疏忽而选择了令对方不快的话题,则应当道歉,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五不问

在交往中,如何做到慎选话题,具体而言,一般应做到“五不问”:

(1)不问年龄。

 交际与口才全集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二章社会交际的礼仪规范(1)
现代女性年龄是保密的,她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特别是外国女性,24岁以后就不愿再如实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

(2)不问婚否。

中国人爱谈论彼此的婚姻状况,这对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这可能是不礼貌的话题。

(3)不问经历。

中国人之间交往,一般以询问经历来寻找共同的话题。对外国人却不能如此,因为“经历”问题既是对方的“老底”,也聚集着许多悲欢离合,一般应避开此话题。

(4)不问收入。

收入的问题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不到很相熟的程度,最好是免谈。为了消除经济收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人们也不愿意谈这个问题。对那些能够反映出个人收入状况的化妆品和服饰的价格、汽车的型号、住宅的大小等等问题,也不宜触及。

(5)不问健康。

外国人认为个人的健康状况,也属于隐私范围。因此在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的交往中,最好别打听对方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因见对方脸色不好而惊讶地说:“你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对于“隐私”的划分,西方人同中国人有着不同的标准。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热情、友好、人情味浓。例如,询问年龄、经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不算干涉隐私。又如,熟人问你这身西服的价钱,他绝对没有窥探你经济收入的嫌疑。相反,在同中国人的交往中,恰当地过问某些所谓的“隐私”,聊聊家常,有时可以达到缩小彼此距离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93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交际与口才全集 《交际与口才全集》第二章社会交际的礼仪规范(1)》为网友下站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