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 发挥自制教具作用 优化科学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关于自制教具,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在参观一所中学时曾经说“自己做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自制教具的实例,谈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发挥的作用。

  案例一:在教学《沉和浮》这课时,将一个鸡蛋放进一杯平常的水中,鸡蛋沉在水底,教师慢慢往水里加盐,一边轻轻地搅动,慢慢地,鸡蛋漂起来了!学生惊讶不已,百思不得其解,既有趣味性,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我趁热打铁,分析讲解液体浮力的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液体浮力与密度的关系,教学效果自然更加完善。

  自制教具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由于自制教具和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进行教学活动所用的材料多来自学生的身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能自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就会使趣味性更加稳定,就会继续探索,继续登攀,从而喜欢学习,热爱科学。

 自制教具 发挥自制教具作用 优化科学教学效果
  案例二:在教学《不倒翁》这一课时,在动手制作不倒翁时,有学生说他做的不倒翁真笨,用手摁下去,好久才能站起来,不像其他的不倒翁能够很灵巧地摇头晃脑。看着他着急的眼神,我没有给他满意的解释。赶紧让所有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制作,让他们想想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哪里。等到他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之后,都进一步明白了不到翁不倒,是因为它的底部是半球形,底部要比上部重。我把所有的不倒翁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一一摁下,学生很快就把灵巧的不倒翁筛选出来,剩下了“笨”翁一族。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两组不倒翁的底部都是半球形的!找出了相同的地方,我继续引导他们:这些“笨”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的说不倒翁的脑袋大,有的说它头重脚轻,有的说不倒翁的屁股有点轻等等。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小组研究讨论,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等他们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之后。我把“笨”翁一一分发到各组,学生们有的把“笨”翁的头部减轻,有的把不倒翁的底部加重,很快就让“笨”不倒翁变得灵巧聪明了。有的小组还发现了有的不倒翁的身子倾斜,是因为不倒翁的半球体里放的橡皮泥不均匀等等许多问题,并加以改正。

  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学生在学具制作过程中既要动手制作,还要动脑思考,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的限制,各个学生的构想和作品之间会出现极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学生的制作会是失败的。面对学生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老师要适时点拨,耐心地引导他们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帮他们寻找解决问题各种方法和途径,指导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亲自解决。这样日久天长,他们就形成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行为,探究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探究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案例三:在教学《有趣的磁铁》这一课时,我用一个应用磁铁的小魔术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磁铁的作用。我提前把一块强力环形磁铁包装成一枚戒指戴在左手的中指上,然后拿一个透明的高玻璃杯,两枚铁钉,把玻璃杯倒扣在桌面上,杯底朝上,倒扣时趁学生不注意,把一枚铁钉扣在杯里。然后告诉学生能让铁钉从杯底穿进杯子里,而且不会破坏杯子。说着我左手隔着玻璃杯缓慢地把里面的一根铁钉吸起,一直吸到倒扣的杯底,右手拿另一根铁钉做刺穿杯底状,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抬,里面的铁钉应声落地,外面的铁钉被吸走了。当魔术成功后,学生个个目瞪口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提到:要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老师不但要注重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更激发他们的课外探究欲望。

  案例四:在探究风的形成一课时,以前传统教具使用的“风的形成演示仪”是一个木箱,木箱的上、下和侧面各开凿一个孔。实验时学生要先点燃蜡烛,然后再将蜡烛粘在桌面上,最后再用箱子下面的那个孔来罩住点燃的蜡烛,进行了实验。学生在操作这一环节时,最容易出错。针对这一困难,我自制了“风的形成电子演示仪”,用灯泡替代了蜡烛,电源一通,灯泡就自动把箱里空气加热,风就自然形成。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自制教具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许多配备的教具过于传统老化,在制作中存在许多不足,操作步骤复杂,耽误探究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使用这样的教具容易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自制教具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案例五:在学习使用温度计时,我把输液管镶嵌在画好刻度的长木板上,用注射器连接在输液管的另一端,控制液柱的升降,让学生清晰认识、使用温度计,形象直观,教学效果达到极佳。

  自制教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观察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利用自然现象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和动手制作大量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简便实用、有效的教具,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大自然的奥妙,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去认识自然规律,去理解掌握科学知识。

  案例六:在《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们较容易观察到,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往往就不明显。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一般采用“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这个实验因时间太长,既减小了实验的密度,同时因时间一长还会降低学生们的注意力。为缩短实验时间,我设计制作了带指针的金属线胀演示器,利用电加热金属丝代替了酒精槽加热金属棒,这就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一次只需几秒钟,一分钟之内就可以重复多次,而且实验的效果还非常明显。做完此项实验后,金属球也被加热好,这时我就给学生们演示金属球钻圈实验,这时金属球已经钻不过去了。说明金属球受热后体积已经胀大了。我接着提出问题:“要想让球还能钻过铁圈怎么办?”学生们会说把球放到冷水里冷一冷就行了。这时我可以不把球放到冷水里,而是往球上浇一杯冷水,同样是受冷,因方法不同,效果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当冷水浇到金属球上时,学生们亲眼看到了球受冷缩小后穿过铁圈的全过程。这就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

  自制教具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科学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们看到事物变化,进而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再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自制教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适时的应用自制教具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缩短实验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这样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就都有了突破性的体现,就能真正为实验教学服务,把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097.html

更多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容摘要】: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联系

声明:《自制教具 发挥自制教具作用 优化科学教学效果》为网友君无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