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7日,笔者在本博发表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问题何在》(见http://www.aihuau.com/showarticle.aspx?id=50752)一文,引起良好反响。笔者感觉意犹未尽,特再探如下: 从总体上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比例较高,重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外合资居主导,外向度较高;经营机制灵活多样、但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追求规模效益,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整体效益较好,但个体表现差异较大;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品牌众多,但其他产业领域影响一般。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一、资金制约问题 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原因有三: 1、高新技术产业属于高投资、高风险行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和资金的结合; 2、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发展越来越迅速,要求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准备一代,规划一代,不断要有新项目推出; 3、一般来说,科研开发资金与科研成果转化资金及生产资金之最低比例为1:5:25,也就是说,在科研开发上投入一个亿,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应投入5个亿,在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上应投入25个亿。如深圳2005年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约为160个亿,按此推理,与之配套的科研成果转化资金投入应为800个亿,生产资金投入应为4000个亿,理论上总投入应为4960亿元。实际上深圳市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资金投入总额只有1178.18亿元,且其中92.7%的资金来源于企业。之所以会有出现此种极不正常的情况,原因有三: (1)银行为了规避高新技术行业的巨大风险,一般会要求贷款企业提供抵押物,但高新技术企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从银行贷款不易。 (2)风险投资机制的发育和成长有一个过程。从国外的经验看,风险资本投入一般占高新技术产业资本金的半数以上。深圳市目前正在加快建立风险资本投资体系的速度,高新投已正式运作,海外科技基金市场也已同时启动,但风险资本真要发展壮大还有一个过程。 (3)国家风险资本的投入还大有空间。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家风险资本项目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直接的风险资本项目包括奖励项目、政府参股和政府贷款;间接的风险资本包括贷款担保和股份担保。深圳市2000年前就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国家风险资本服务,但规模太小(2000年注册资本4个亿)、服务功能不全,并且独家经营弊端较多。另外,三角债的困扰也不可低估。有些地方甚至搞“拖欠责任制”,对拖欠时间长的给予奖励,这就更加剧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紧张。 二、高新技术产业以外资为主所带来的问题 1、外资投向生产领域的多,而投向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仍比较少。大多数外资只把深圳当作它的生产基地和装配基地,在低水平上重复而已,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这极不利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比如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0%以上的计算机产业,其前沿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几大跨国公司手中,其巨大的产值主要是由他们带来的。 2、与欧美大跨国公司合作项目较少、与外资合作的大项目较少。 3、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稳定性较差。由于外资以短期投资为主,只要中国国内有不利于外企发展的政策变化或周边环境有大的变化,都可能引致外资撤资。 三、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问题 主要表现在调整的方向明确,但措施欠有力。现有的调整基本上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去调整,政府没有出台更具体的调整措施[1],也没有保障调整落实的措施,一方面造成不断有新项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造成无法通过扶优汰劣,尽快形成核心和规模,小而散的局面至今仍无改观。以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和生产为例,深圳市从事这种产品的企业有10多家,其中包括华为、中兴新、长虹、信诺、振华、深大、通广——北电、康年等,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企业的产量都不大,根本无法与世界上的著名厂商相抗衡,就是与国内的一些大厂商(如上海贝尔)相比,差距都很大。由此可见,深圳如果满足于一种总量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四、特区吸引力下降问题 深圳特区的吸引力近年来逐年下降,原因有四: 1、随着特区内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丧失以及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深圳特区已没有任何面上的特殊优惠政策,特区不特将在2008年完全成为现实; 2、特区目前在房地产、劳动力价格水平等居高不下,深圳企业成本费用高企; 3、在外商国民待遇问题上目前仅停留在水电税收上,其实对外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内外销政策上实行国民待遇; 4、深圳在文化教育硬件建设方面力度较大,但软件建设方面着力不够,大都市的文化氛围不够浓。 特区吸引力下降的直接后果有二: 1、影响到部分企业(包括部分高科技企业)把企业或资金转移到珠江三角洲或内地去,深圳经济有出现空洞化的趋向。目前一些大集团把工厂迁出特区就是明显的信号; 2、影响到深圳部分高技术人才在深圳安心工作,有小股“回流潮”出现,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冲击较大。因而特区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 五、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深圳虽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存在一个通病,即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开发后劲不足,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难以牢固确立,尤以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产业最为明显。原因有四: 1、整个深圳缺乏具有较强科研开发力量的大专院和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的技术后盾和技术孵化器; 2、深圳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在科研方面投入有限; 3、深圳的技术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内外引进后“二次开发”或直接用于生产,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不多。 4、深圳本地缺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型化成熟教育基地,深圳高层次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以引进为主,缺乏稳定性。深圳近期可行的做法是走联合开发,规模经营之路,远期规划则必须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的前瞻性产业——文化教育产业和知识经济的灵魂——研究开发产业,以增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 六、产业均衡发展问题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不均衡,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电子信息类以外产业规模无论从绝对额和相对额看都偏小。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0%,而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等加在一起不到10%。 2、五大产业内部各细类的发展也严重不平衡。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计算机硬件产业产值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50%以上,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值只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5%左右,而从世界范围内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第一大细类,深圳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极待提升。 3、从发展质量看,产品技术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整个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中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企业较少,尤其是深圳的计算机产业,长期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支撑,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软件的技术体系和方向,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则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和平台,这就使计算机产业长期处于依赖国外的被动局面。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
[1] 市府只定期公布投资导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