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良机冷却塔填料 “冬天”是一个良机



 “冬天”是一个认真反思的良机,思考我们经济体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世界经济出现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从现象看,中国经济的困难,首先来自高度外向的经济。2007年中国的出口相当于GDP的34%,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的下滑后果严重,同时带来了企业订单减少、大量的裁员、工厂关门、给政府上交的税收减少,这一系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萧条的信息会影响很多人的预期,即便不做出口行业,也会感到这种寒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虽然有它的突发性,但也是由来已久的作用,我们看中国过去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也有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般而言,中国多数人还把我们的创汇能力、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看作是一个正面信号,中国在这场世界的危机中,之所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包括美国处理中国的关系时作的一些前所未有的调整,很大程度和中国拥有巨量的外汇储备有关系。每一块美元进到中国市场,都要由中国央行发出人民币。人民币发出去以后就变成了市场的流动金。这确实意味着中国出口能力和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加,同时它也在悄悄改变着市场宏观平衡的局面。1993年中国无论是年度顺差还是外汇储备都非常少,到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高达4000亿美金,2004年以后仅三四年中国外汇储备上升到两万亿。这个变动是好事,但是也会带来一些挑战,最大的问题是会引起宏观经济很大波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经济也提出了“保8”的目标,而且基本实现了。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入WTO也使得中国在全球的相对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中国拥有非常便宜的要素成本,同样的产品,一旦放在中国做,在世界市场就一定有竞争力。当然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不单是因为人工成本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人工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变化,人工成本低不能直接变成竞争力。它一定是国家这个系统的制度成本、组织成本大幅度下降。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中国人会学习,在开放的环境下中国人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技术,学习的成本降低了。这几条结合到一起,所以1997年以后中国可以很快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并且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大国。

 北京良机冷却塔填料 “冬天”是一个良机

  但是1997年以后,汇率机制始终不够明朗。1993年、1994年的时候,中国政府领导了一波非常勇敢的汇率改革。但是1997年以后,中国的外向很踊跃,内需也开始拉动,最突出的政策是当年政府主动启动了国债,带动了银行贷款,兴起一波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拉动了当时的经济增长,同时又为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另外中国政府为了加入WTO,在很多高端领域进行了认真的改革,消除了海外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所以中国从1997年到2002年已经开始全面的高涨,于是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开始有一些走势上的调整。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偏热的经济不加以调控,下一轮就会非常紧张,所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部分调控,比如说为了不让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调控的早期是集中在某些领域,像最早期钢铁、水泥、电解铝是三个过热行业之一,提出了很多措施。宏观调控方面对房地产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调控也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房价还是在往上冲。在房价上冲的过程中,中国股市开始了一波从未有过的行情。上证指数从1000点到6000点。

  “冬天”是一个反省的良机

  我们在“冬天”应该回顾一下我们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热的“夏天”,无论是古董、钱币、艺术品,甚至普洱茶价格都拉得非常高,这些现象个别地看,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总需求非常旺。什么是需求?就是用货币来表达的需求。我们有无穷的需要,但是受到口袋里的钱的限制。中国在2002年以后,市场中有巨量的钱在涌动。

  中国巨大的货币量从何而来?我们不能通过印钞票支撑财政的需要,中国不存在人为的财政需要增发钞票的问题,这对中国经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被动增发货币的机制,这个机制和中国高度外向经济有关。中国创造了巨大的顺差,达到12%左右,而日本最厉害的时候也不超过GDP的5%,大量的顺差包括外国直接投资都要换成人民币。央行要发行基础货币,然后收购从商业银行、从企业那里买过来的外汇,就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的钱首先冲向资产市场,把资产市场冲得非常高,2007年5月消费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最高值达到了2008年2月的8.7%,农村的物价指数达到9.2%。这个循环对中国在外向经济节节胜利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整个经济的失衡。

  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力提高很快,并不是说中国企业生产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也不是说生产力的变动率高于发达国家,而是因为我们的起点低,借助新的技术、新的管理办法,所以生产力增长很快,这两个因素都使得人民币兑美元、人民币兑欧元长期不变,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钱多了以后往哪里漫游,这个规律到现在为止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地把握,但是我们知道一个道理,这个漫游不是整整齐齐像水一样就流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去,如果平均流到各个部门无所谓,所有物价涨20%或者30%,相对没有变。货币过多流动的时候有一个摩擦系数,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过量的货币不太像水,比较像蜂蜜,有点凝固性。过量的钱涌向哪个市场,哪个市场就会挡不住。从经验观察来看,中国过量的货币首先进入了资产市场,进入了投资品、房地产、股市,这个东西就会影响千家万户企业甚至个人家庭的消费和投资的决策。因为价格起来的时候,没有力量挡得住大家的投资。这样就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投资决定是不是做得对、投资质量是不是高。资产价格、上证指数和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的大起大落不但对实体经济有影响,更关键的是对人们的信心有影响,股市大盘突破6000点了,可能预期中国股市应该8000点、10000点,人们把很多资源都放进去,泡沫破灭的时候,很多家庭、企业的资产都全在里面。

  普通老百姓受到物价上涨的损害,口袋里的钱不值钱了,特别是对固定收入者来说,同样的钱买到的东西少了,而且对于购买必需品的家庭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物价指数是非常严重的政策问题,只要这条线一升,任何政府都要采取措施管制,这就是宏观措施的出现。

  我们不要认为“冬天”就是华尔街的一万亿美元的次贷带来的,其实这仅仅是外生因素,这场危机是里外共同的原因。现在美国说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了,但是我们关起门来理解自己的经济体制,它是一个复合因素,主要是三个因素形成了2008年、2009年的困难:一是2004年以后宏观总需求的变动,为了调控使它平稳,汇率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外向冲得很凶,所以只好把调控作为重点,对国内基本上采用的是抑制。第二,给外需让步,大量货物出口,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收缩,这对中国货物的订单有很大冲击,再加上现在的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迹象,这个潮流下去,这个世界会受到更大的冲击。第三,过量的流动性,带来了某些市场价格的支出,把很多投资者家庭、企业拖进去。这三个因素一起发生了作用。这也表明了中国上一波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11%-13%的年度GDP的高增长,但是内在的基础不够或者配置不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决策层,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有问题的,要进一步改和进一步调整,可是主动的调整没有改变,现在是客观地、被动的由于大的金融危机把这个话题提上议程。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一个临时的外部的冲击,我们自己内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特别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外部的东西我们无能为力,而我们自己的缺陷和机制方面只要我们努力是有可能改善的。

  GDP增长仅仅是一维的

  大家很关心以后会怎么样,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保8”是否能做到。客观上讲中国GDP总量30万亿元人民币,所谓“保8”,就是今年实现2.4万亿元的增长,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特别是目前各行各业都收缩的情况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2.4万亿有困难,但不是完全不可及的。中国有很多的储蓄率,政府如果主动在民间投资,这个资源是有的。过去十年的财政情况比较好,不是依赖于发钞票,而是依靠税收和国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也包括替地方政府发的债,这个空间是有的。通常来说如果把一万亿作为资本金,带动两到三万亿的银行贷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从量上看,2009年“保8”的任务应该可以完成。

  从全球来看,今年美国肯定是负增长,欧洲现在报的也是负增长,日本还没有报,中国即便是6%、7%、8%的增长,也是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问题在于,对于很多企业来说8%是不是意味着日子就很好过了?

  我们看经验,10%增长率的时候,企业还是不好过。我认为最困难的就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时候,怎么坚持这几年提出的要把“好”的经济增长。仅仅GDP的高速度,不一定意味着国民真正地享受就同样增加了,更不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就累计了那么多。我们要把环境、增长的质量、更和谐的社会关系放进来看,GDP增长仅仅是一维的,不能只有这一维。“夏天”的时候头脑热,没有时间想这个问题,“冬天”倒是一个良机,认真地反思,思考我们经济体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20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北京良机冷却塔填料 “冬天”是一个良机》为网友北岸初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