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球化之旅刚到中途,但我们已经变得比起航的时候更加清醒:太平洋上不太平,全球化的风暴可以使航船倾覆。寻找新的航线,绕过危险的暗礁,才能到达我们光荣的终点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尽管经历了网络泡沫的崩溃、“9.11”袭击、安然事件等冲击,但美国经济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迅速崛起、出口能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大幅度增加。回顾历史,那是全球化高歌前行的黄金时期。中国从全球化中获益良多,如果说美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那么中国很可能就是第二大受益者:引进外资使得国内企业找到了学习和模仿的标杆,缩短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摸索期。出口部门的扩张为上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的机会。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但不畏强敌的中国企业正是在和对手的激烈竞争之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受人尊重的新兴全球企业。全球化启迪了我们的思想,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中国文化素来有开放的胸襟,沐浴来自四面八方的清新之风,中国人创新和创业的热情熊熊燃烧起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好学生,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在中国长久的畅销,就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人的学习热情。
全球化对中国是个“双刃剑”
在世界各地,都涌动着反全球化的潮流,唯独在中国,全球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朝野上下,均将全球化视为中国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这种乐观的情绪来自中国在过去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中国融入全球化是在过去十多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增长的动力源于长期被压抑的国内市场需求,但随着生产能力的释放,中国产品必须要寻找新的出路。于是,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勇敢地打开国门。中国融入全球化之时,恰逢美国实行低利率的时期,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充裕,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尽管也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得益于国际分工深化,中国的出口却开始不断增长;中国在加入WTO之前曾非常担心“狼来了”,但这次我们的运气又是非常之好,全球经济一片红火,带动了中国的出口迅猛增长。正是借助良好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的改革才真正唤醒了经济的活力。
但是,成功之中孕育着危机。由于我们过分追求出口和引进外资,使得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独特的“双顺差”格局。我们不仅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还有巨额的资本帐户顺差,结果是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到今天已经将近2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处于进退两难的“人质”地位。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这些美元资产均有进一步缩水的可能性。中国持有数千亿美元的机构债,这些资产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中国还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但由于其它市场萎靡不振,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导致其收益率不断下降,考虑到美国国会救市方案的资金来源还会来自增发国债,国债的收益率还将继续下降,中国的外汇投资面临持续缩水的尴尬局面。一个人均收入排名在100名之后的穷国,却在为一个富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是我们坚持过去错误的发展模式酿成的苦果。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悬在全球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一边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另外一边是东亚、中东等地区的贸易顺差不断膨胀、外汇储备越积越多。从表面上看,这种体系是稳定的。中国、日本和其他一些贸易盈余国对美国出口,并将获得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提供融资。但这种格局是无法找到一个收敛解的。无论是美国的贸易赤字,还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超过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规模之后,过度的膨胀必然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如何打破这种不合理的格局?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找不到出路的。美国无节制的消费者和中国拼命赚钱的出口企业都不愿意有所改变。
全球化在经济危机中严重受挫
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化将受到严重挫折,并经历一次巨大的退潮。这次金融危机再次显示,繁荣和衰退的轮回是资本主义无法逃避的宿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的时期。
美国的金融危机由房地产市场上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为导火索,随后,一张张多米诺骨牌陆续倒掉。一批批对冲基金倒掉了。五大投资银行已经倒掉了三个,剩下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也做了“变性手术”,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被政府收购。加州等地的大批地方中小银行濒临倒闭。美国国会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救市,动用的金额相当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费用总和,但华尔街上仍然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短期货币市场上流动性已经几近干涸,很多大公司连发工资和买原材料都难以融资;信用卡用户的违约率不断上升。福特、通用这样的实体企业也被拖进了泥潭。新兴市场国家如匈牙利、韩国、巴西和俄罗斯均岌岌可危。尽管坏消息不断传来,但最寒冷的冬天尚未到来。当次贷危机演变为信贷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瓦解必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紧张,最终会引发股市的进一步下挫。当楼市和股市双双跳水之后,居民的财富会大大缩水,消费不得不缩减。当消费出现了下降,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会熄火。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或缓慢增长之后,欧洲、日本会步其后尘,东亚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过去几年国际经济学界讨论的悬而未决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可能有了一个最终的解答。尽管目前我们看到美元呈现出异乎寻常的涨势,但这只是回光返照。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国已经无法维持强势美元。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正在缓慢地受到侵蚀。作为国际货币,美元必须承担交易媒介、计价工具和价值储藏等职能。作为交易媒介的美元具有自然垄断的优势。多少次,不甘心臣服于美元霸权的国家试图跳出美元的藩篱,试图改用其它的货币,但屡屡以失败告终。然而,作为价值储藏的美元一再辜负了投资者的期望。美元从2002年以来一跌再跌。“9.11”袭击和安然还有其它一批美国公司的倒台使得美国作为安全天堂、投资者天堂的光环黯然失色。2007年以来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对美元资产的投资价值和风险评估,在此之后都会受到重新的审视。危机没有渡过的时候,国际社会或许尚能齐心协力,一旦风暴渐渐平息,就将是飞鸟各投林的时候。美元迟暮,霸权末路。美元时代的终结,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国出路:解铃还需系铃人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成了美国经济的镜中倒影。表面上中国辉煌的出口业绩、“世界工厂”的桂冠,慢慢地已经露出斑斑锈迹。中国在家中一片狼藉、该收拾的都没有收拾好的时候,慌忙地要打扮出门,赶到国际市场上赴宴。正是在一系列要素扭曲的条件下,中国的出口才急剧的增长:劳动力的价格是廉价的、资金的成本是廉价的、能源和电力是补贴的、汇率是低估的、环境污染是免费的。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国外,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再投资到美国国债、机构债甚至是次级债上。如今,拥有将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发现,自己已经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处于被深度套牢的境地。2003年,当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呼声刚刚出现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只有4000多亿美元。假设当年就能够未雨绸缪,调整失衡的发展战略,如今受到的损失将大大减少。
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然波及到中国的出口。自从2007年年中到现在,出口部门已经频频告急:进口成本大幅飙升、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展望未来,出口部门的前景将更加黯淡。在艰难的时候,那些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熬过寒冬,并看到更明媚的春天。这将是一个出口部门产业重组的时机,优胜劣汰,我们有信心看到,一批更加强悍的中国的全球性企业将在危机之后破茧而生。
但是,还要看到的是,大批的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哀鸿遍野。要不要救这些企业?救是必须要救的,但效果如何取决于如何去救。海啸即将登陆,因此我们应该让这些企业离开险境,离开得越早越好,离开得越远越好。如果仍然沿袭过去的思路,只是一味地通过提高出口退税、增加银行贷款等方式保出口,出口企业必然仍旧惶惶地呆在拥挤的海滩。当大洋彼岸的海啸真的到来的时候,依然身处险境的企业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政府的政策一定要调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今日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需求减少带来的挑战,加速结构调整,必然会为中国未来的长久发展创造更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们对基础设施投资太多,但对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们的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服务业却沉疴不起;我们的储蓄居高不下,但国内消费却迟迟难以启动;我们长于占领国际市场,却拙于推动国内竞争;种种隐患,在高速增长时期可能被暂时掩盖,在外部环境日益恶化的时候,问题将被醒目地暴露。中国的全球化之旅刚到中途,但我们已经变得比起航的时候更加清醒:太平洋上不太平,全球化的风暴可以使航船倾覆。寻找新的航线,绕过危险的暗礁,才能到达我们光荣的终点。
企业也必须要调整。今日之痛,源于昨天的大意和懒惰。中国的出口企业之所以身陷困境,不是因为我们要出口,尽管全球化面临退潮的风险,但全球贸易将一如既往的是提高全球福祉的光辉大道;我们之所以身陷困境,也不是因为做制造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一定是中国的。但是,我们在过去习惯了简单的赚钱方式,依赖于优惠政策、依附于国外订单、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没有自己的研发,当外部市场风云突变之后,中国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孤单。《世界是平的》许诺我们,只要加入全球化,登上“日益平坦”的世界舞台,就会后来居上,实现繁荣。但是,那个平台还不是我们的,它是别人的,舞台上的明星匆忙谢幕,我们快乐的跑龙套生涯这么快就结束了。
该是做功课的时候了。我们奉为榜样的老师已经没有了,我们习惯的高速增长可能要结束了,我们走的路突然没有了。十字路口,歧路徘徊。走哪条路?走过去的路,必然是死路一条,走陌生的路,必然是荆棘丛生。有挑战才有应战,选择最艰难的路,才会最令人踏实。中国能否迎来持久的繁荣,尚待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