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堂资治通鉴 随园讲堂之《资治通鉴》——讲在前面&缘由



盛唐帝国的转折点

  唐玄宗何许人也?大家大多记住了那个盛唐时代的最辉煌,以及顶点之上的纷乱。如果说,唐玄宗是先明后昏的君王的话,这样的看法,许多人都能接受。可是,寓却要说,他是帝国的罪人,而且是庸人、草包一个。

  先说说“英武”的玄宗,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父亲李旦扶上皇位,即位睿宗。后即位后,诛灭太平公主,任用姚崇等为相,开始了盛唐的顶点。其实,这只能说,李隆基只拥有平庸资质,为什么这样评论呢。

 百家讲堂资治通鉴 随园讲堂之《资治通鉴》——讲在前面&缘由

  首先,武则天死后,根本没有人能够压抑住李氏皇族、大臣恢复李姓江山的力量。这也是太平公主为什么要参与政变,扶李氏人主的原因。而她本人也是李氏,这就让其它外姓,绝了机会。不过,这种皇族内争,说实话,争来争去,因正统与宗法的原因,都脱不了李氏。

  李隆基只不过,拥有了一般武将的决断及中上的政治谋略而已。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紧接而来的盛世,却系之于宰相的任命及任用上,再加上后期对用人的昏聩,根本无法体系一个具有卓越战略眼光的皇帝,对帝国未来走势的把握能力。

  比较一下刘邦,就知道什么是对未来战略的把握能力。刘邦虽然身死,而大臣也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帝国却不但没有中断,反而越来越强盛。

  可惜的是,李隆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在破坏大唐的根基――府兵制、予民以土地及封建礼治。实际上,在唐初的时候,募兵制就存在了,而在太宗的手里,却悄无声息的偃旗息鼓,这不能不说是唐太宗的英明及对后世战略走向的把握。从高宗开始,募兵制死灰复燃,到了玄宗终于开始废除。

  开始实行募兵制的几年,确实解决了部分问题,却将中央政府的财政推上了火山口。每年沉重的军需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在国家完整、政令通畅时,还可应付。在国家战乱时,却难以为继。从而,使唐代中后期,再也走不回这个泥潭。

  从深层次上看,真正推动募兵制发展的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让国家赋税越来减少,而越来增加的贵族、官僚体系却贪得无厌的吸食着国家的财政。加上全面实现募兵制,国家更是走上了不归路。

  如果说,开元初的积累让唐帝国走上的顶峰。那么,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减少土地兼并、恢复府兵制。可是,“英明”的李隆基却又干了两件事情,将帝国一脚踏死。

  常听人说,唐代是因为任用少数民族将领,而形成的安史之乱。这是极不负责任、十分无知的说法。说什么任用少数民族将领是错,那么唐太宗任用,甚至让少数民族军队加入唐军作战,又是错的了。关键的问题,其实在于制度、管理及监察。这就要说到,实行募兵制以后的,李隆基的壮举了――坏礼法、行藩镇。

  礼法,这是连唐太宗这样的明君都头疼的问题。而李隆基却看成了儿戏,这也是真正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资质通鉴》中藏着的天大的秘密。

  回到问题里面,这时志得意满的李隆基,看上了儿子媳妇――杨玉环。要说这杨玉环啊,还长得真不赖,名列中国四大美女,号称“羞花”。堂而皇之的,将之纳为贵妃,更使杨氏一门,鸡犬升天,闹得天下皆知。这不得了,将人人严守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法打破了,父不父、子不子。

  这就像说,每个人本来都规规距距的严守法律,突然有些人可以逍遥法外。这样的话,大家都开始不遵守法律了,而且不守法的代价,更是无关痛痒。就使得整个天下万民,都成了大盗。这怪谁呢?呵呵。

  第二个,是藩镇。藩镇制度,是古代历来中央政府稳定必须的基石,强干弱枝政策,整个的调了个个。藩镇,成为了独立王国,且不受中央政府管理、控制。如果这个时候的李隆基,稍微有点智商,就知道汉文、景、武三帝大半生都在干嘛的话,就不至于成立藩镇。说实话,藩镇是解决了部分募兵制带来的问题,也的确提高了战斗力,却成了贯穿种个五代十国的乱世毒瘤。

  昏暗的五代十国时代

  前面说到了,自从李隆基开始了募兵、藩镇,使军人们知道凭借军队,可以为所欲为。整个晚唐及后面的五代十国,都被军阀割据所困扰。

  这个时代的国家,没有一处是安静的,到处在打仗。各小国此灭彼立,热闹不断,更是打得天昏地暗,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让百姓只有成为军人,才能有生存的权力,于是,国家就乱哄哄的。

  五代十国,大致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期间短短的五十四年间。这时,整个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

  五代的开国之君,大多是从前的藩镇的继承者。可以说,这些人都能征善战,更富于阴谋颠覆。什么女婿杀死岳父、儿子杀死老爸、兄弟相杀、部属相攻,都成了这些军阀的拿手好戏。不用动脑筋啊,都家都习以为常了,有样学样了。就像南北朝时的东晋,自从刘裕开创部署代中央自立的模式,整个南朝一下就有了三个追随者,成就了四个相以为继的王朝。

  赵宋时代的曙光

  要说这赵匡胤,还真是个不世之才。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他又发明了一个模式,彻底解决了唐代藩镇割据的毒瘤,将整个世道导向的正轨。

  虽然,终宋一代,国家在外患上,始终解决不了,却仍然无法掩盖赵宋结束黑暗时代的荣光,更为重要的是,新的政治模式完全解决了藩镇问题,建立天下君臣礼仪。

  要说起来,这后周的郭威、柴荣,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英雄人物。当初,若是没有父子两人的锐意经营、奋进的苦心拼搏,根本是不可能有北宋的繁荣的。可以说,这两人都是经邦济世的人才,而在于武功上,更是太宗以后,罕见。相比之下,赵匡胤政治上要强一点,至于武功嘛,自是比上两位差点。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要学会养生,谁活得长,谁就笑到最后。可惜了郭威和柴荣,竟然都死得那么早,连赵匡胤也是这样,是不是又是所谓毒杀领袖的模式,这就不知道了。

  遗憾的平边策之误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整个北宋时代,最大的遗憾。就是限于当时人们的认识,都认为辽国强大,却不知道强中有弱,弱中有强。把强弱单纯的区分,就导致了后周、北宋的基本战略《平边策》。

  要说这里,后周的柴荣,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认为平边策很好,却又从本性中选择了先北后难。其实,他发现了解决辽国的秘密策略,却又说不出来。就是辽国之强,是看上强的强,而辽之弱,却又没有人去分析。

  其实,用兵作战,后勤、钱粮是关键,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如果这样的话成立的话,那么就无法解释自古以来的以弱胜强的案例了。《孙子兵法》在一千年前,就诉讼了一个基本原则,可惜没有人重视,那就是因粮于敌。再就是,战胜强敌的战略,历代都有,就为什么为人们所忽略。

  这里,我们就简单的说说,《平边策》的基本错误。《平边策》的基本思想,就是先易后难、积蓄实力最后决于雌雄。这个策略没有错误,却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辽国再强大,也如大树一样,有强有弱,不能一语蔽之,要辩证的分析。政治上要,乱其政、分其势,使其自相攻;而军事上,要集中兵力,避实就虚,逐个剪除羽翼。而先难后北的策略,就犯了处处分兵,以石头碰鸡蛋错误,再加上最根本的人才、制度的缺失,能够消灭强辽,成了笑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63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

原文地址: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作者:昆仑云天山雪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一、原文、译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资中筠赏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名著《史记》的评价,说明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著作理念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22 视频全集

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22)【视频全集】《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

声明:《百家讲堂资治通鉴 随园讲堂之《资治通鉴》——讲在前面&缘由》为网友芳草碧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