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 “小”与“大”的辩证——浅谈企业管理的通病



 “一个路途中快要饿死的年轻人,得到了一个孩子递过来的一块馒头,年轻人的生命因此而得救。后来,这名年轻人成为了一名大商人,而那个递馒头给他的小孩,则成了其家业的唯一继承人”。这是电视剧《闯关东》之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故事”背后,其实则隐藏着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小”事情往往成就“大”事业。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我们通常总是都把目光聚集到“大人物”身上,只喜欢“抓”企业管理层面的“大事”,而忽略了那些“小人物”和普通的“小事”。从表面上看,这种抓“大”放“小”的做法,好像是抓住了企业的主要矛质,实则是一种个人“本位主义”、“形式主义”的真实写照。

  一、企业管理中“抓大放小”的“误区”

  1、只重企业利益,不顾及员工的个人利益。

  谈起“加班”这个词,职场人士恐怕都不会感到陌生。再问及“加班”的感受,大家的感受却会是一样的,一个字“烦”。现代职场,各种名目繁多的“加班”,常常会让员工谈之“色变”。“加班”已然成为工作的一种常态,似乎不“加班”似乎就不正常,就说明你工作状态不饱合。“加班”不但打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增加了家庭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毫无疑问,频繁的“加班”不但侵害了员工的合法利益,无形间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作为企业,往往会要求员工视企业利益为最高利益,当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矛盾时,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企业的利益需要。可反过来一想,企业又为员工又做了些什么呢?一些企业不但屡屡侵害员工的正常利益,甚至连基本的个人养老保险也不给员工交纳。一味要求员工对自己负责,自己却不愿意对员工负责。这种“只许周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做法,只能让“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2、不尊重“个体”,何来“集体”?

  “团队意识”是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因为,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将个体融入集体,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团队间的竞争,只有打造出一支精良的高素质团队,企业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团队意识”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只有越体现对个体的尊重,“团队观念”才可能真正在员工的心中“扎根”。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关系融洽,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团体。就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个员工都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大家拥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只有当个体受到“尊重”时,员工才会将“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不具备“服务”于员工的意识,何谈员工的“奉献”?

  经常听到经销商老板抱怨自己的员工执行力差。其实,良好的执行力,来源于企业对员工的服务意识。如果企业能够首先把自己的员工当成自己的“客户”对待,那么员工一定会将“消费者”当成“上帝”对待。从某种意义上讲,员工才是企业最直接的“客户”,只有树立起“为员工服务”的意识,才可能让员工以更饱满的热情去服务于市场,服务于消费者。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只有先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服务”,他们才可能把企业下达的任务执行得更好。良好的执行力才能得以体现。而且,员工对市场的服务水准,往往也是和企业对员工服务的水准成正比的。员工对企业的服务满意度越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员工的执行力也就越高。

 浅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 “小”与“大”的辩证——浅谈企业管理的通病

  二、“大事”着眼,“小事”着手

  这里所说的“大事”,自然是指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事。而所说的“小事”,则是指企业“人性化管理”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1、从“关心”员工入手。

  关心员工这个话题被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能做到“关心员工”的企业却并不多。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往往把“关心员工”,当成了一种“形式”和“口号”。由于缺乏了鲜活的内容,“关心员工”自然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其实,对员工最好的关心,就是从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做起。例如,通过增添办工设施,给员并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办公环境;整顿办公室“风气”,尽量杜绝那些毫无实质意义的“加班”;为员工进行年度身体检查;为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建立学习型团队,鼓励员工参加各种相关技能培训等。

  2、“信任”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手段。

  上司对员工赋予的信任,往往是给员工最好的奖赏和激励手段。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运用自己手中“信任”这个武器,千万不要“吝啬”。信任的背后往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板的“抱怨”--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责任心,遇事总是想着找“借口”。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问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给予了自己的员工足够的“信任”?要知道,人是具有感情的动物。工作的目的,除了在维持维持个体生存的需要外,更是一种情感上的需要。需要从工作中获得“尊重”和“信任”。因此,你对员工的信任,其实是给予他的一种“利益”,只不过这种“利益”的形式比较特殊罢了。它不是一种物质状态,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3、“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企业,维护员工的利益其实就是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中国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人必竟是感情的动物,是懂得“感恩”的。作为企业,如果能够多从“情”字上作文章,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企业,只有当你把员工的利益看得越高,员工才越会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也才越会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自己。

  在这次5.12特大地震灾害中,有许许多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许多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做出了让所有人为之敬佩的“大举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给了他人,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他们,在危难降临的关键时刻,让他们做出如此的选择?我想,在他们无私“奉献”的背后,一定会有一种责任;一份尊重;有一份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爱。正是因为有这些背后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做出了如此选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65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浅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 “小”与“大”的辩证——浅谈企业管理的通病》为网友魔窟鬼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