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缺乏向现代企业家过渡的文化底蕴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积累机制有余而资本集中机制不足的问题.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维定势使得许多小资本不愿联合成为大资本去发展大企业.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家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摆脱世俗化的“小农经济意识”主流文化倾向,诸如缺乏实业精神,投机性,无序性,唯眼前利益是图等等这些错误制约了企业家的理性决策.企业家是决策者。这让我联想到我在做民企管理咨询时的经历。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弱点,说到底,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中国人“小农经济意识”文化。这既与我国农村教育程度普遍低下,致使民营企业的大部分管理者观念陈旧,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快速和主动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同时又与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在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身上根深蒂固,难以动摇有关,这便是民企管理者头脑中的“中国式小农经济意识”。这种小农意识渗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从某种角度上讲,民营企业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挡,然后押宝市场促销一举成功。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缺乏远见的“小农经济意识”,一夜暴富投机心态在民营企业经营中最容易滋生,想把自己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产品做成世界名牌的更少,相反更多的则是昙花一现。
避实就虚、盲动蛮干。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为了扩张轻易踏上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尤其多元化启动时机或操作失误,会促使企业危机出现。盲目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民营企业往往陷入这种思维,以为多元化经营能分散风险,获得协同效应,于是盲目地开展多元化经营,涉足于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远离核心产业,以已之短拼人之长,结果踏上了不归路。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使得许多小资本不愿联合成为大资本去发展大企业.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你死我活。这种心态在各大企业的价格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手机大战。中国企业之间实际上最需要形成价格联盟,但实际上也最难形成价格联盟,即便是短暂的形成,也会很快被破坏掉。因为民营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甚或多赢。
总之,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老板大都缺乏一种稳健踏实的行为及思维方式,行为和思维方式呈现出太多跳跃性、迷信灵感、相信超常规发展,着迷于奇思异想,认为只有这些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这种“小农经济意识”定势的结果就是轻视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工作作风,造成经营管理上的非理性、狂热性、盲目性、模糊性、不可捉摸性。在这种“小农经济意识”经营管理企业下,事实就是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翻船和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