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 黄光裕建立健康强大的资金链条



在2007年黄光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国美的“扩张”现状:实际上,近几年来零售业的关键词就是“扩张”。中国家电连锁企业这六年的发展赶得上国外20年的发展速度。我认为,在目前的发展中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布局。布局就好比是江山,利润是美人,我们现在是得了江山还和美人拉了拉手。

虽然黄光裕说得轻描淡写,但有一个事实却一直都在困扰着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那就是企业要发展,扩张是必需的,但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风险——在急剧扩张期间资金链条断裂。曾被胡润选为中国首富的中信泰富CEO荣智健有一个说法:“做商业就是用七个锅盖不断地在15口锅上盖来盖去,以保证哪一口锅也不出现问题。”这个对商业的比喻用于零售企业再恰当不过。资金链条紧绷所带来的脆弱性,往往会令零售企业一夜之间盛极而衰、关门大吉。

这样的例子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不胜枚举。2005年的“普马事件”,堪称是近年来因盲目扩张而最终导致企业全盘崩溃的经典案例。2005年的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18个月中,国内零售市场共有150家超市倒闭。这其中不乏普尔斯马特等颇具规模的大企业。2006年,“云南黑马”盛兴电器同样因为盲目扩张、经营不善而倒闭破产。

而离我们最近、最鲜明的一个例子当数上海永乐。

2004年9月,永乐成功募集到摩根斯坦利5000万美元。融资时,永乐与摩根斯坦利签订“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如果2007年永乐净利润等于或低于人民币六亿元,那么永乐管理层将向摩根斯坦利等风险投资者转让939476万股股份。

这样,与摩根斯坦利所签的“对赌协议”,成为左右永乐经营决策方向的主导力量。在资本意志的驱动下,永乐加快了开店的步伐,走出上海,挥师北上,直逼北京。同时永乐在上海继续扩张。在收购了灿坤八家门店之后,永乐在上海的门店数达到50家,初步形成永乐“三公里商圈”,消费者坐出租车只需起步费即可到达永乐门店。

aihuau.com

2005年以后,永乐的并购步伐可谓迅猛,以每个月“吞并”一家当地企业的速度,先后并购了广东东泽、江苏广源、南京上元、四川成百、厦门灿坤、厦门思文、河南通利,等等。并把被并购企业的赢利注入到永乐利润表中,以期达到“对赌协议”的净利润要求。

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在享受到融资喜悦的同时,永乐也感觉到了“对赌协议”带来的重重压力。于是,在2006年4月,永乐管理层冒险决策,试图与大中合作以便使自己整体撤出北方市场,从而专心经营东南市场。由于竞争加剧和网点增加的摊薄效应,永乐单店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也下降了0.6个百分点至6.9%。在这种情况下,永乐即便与大中成功合并对经营能力的提高也帮助不大。

摩根斯坦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于2006年4月开始减持永乐股票。致使永乐股价开始大幅下跌,并跌破其2.25港元的发行价,公司市值从其“黄金时期”的近100亿元“缩水”到40多亿元。永乐与大中的合并因此而延缓。2006年5月下旬,永乐剥离了七家亏损的非核心业务公司。6月初,永乐开始幅度为10%左右的裁员。但回天乏力,股价仍然一蹶不振。与大中的合并计划也因此流产。

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幻出人意料,再加上数月间摩根斯坦利在市场上抛售套现永乐股票导致永乐股价大跌,永乐很快陷入资金紧缺的窘境。陈晓及永乐管理团队面临“赌输”的困局。就在此时,觊觎已久的国美电器适时介入,提出收购永乐。再三权衡之下,永乐最终选择了投向国美的怀抱,于2006年7月25日与国美合并。

作为中国家电零售巨头的国美在扩张中,是不是也曾因为速度过快而受到资金链短缺的困扰?这个问题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

国美多次上演并购大戏,将黑龙江黑天鹅、广州易好家、江苏金太阳等区域家电连锁成功收编,2005年年底,武汉本土的中商家电也被其并购,2006年7月国美并购永乐,到了2007年11月,黄光裕又并购了大中。难道黄光裕不担心扩张过快会带来资金短缺的风险吗?黄光裕是这样回答的:

快与不快是根据你的实力来衡量的,而不是以某个人或者另外一个企业的某种标准来衡量。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内涵、状态都不同,快与不快是一个自身的尺度。当然,过快是肯定会出问题的。我认为,目前国美集团所做的事情应该是符合企业的实力和需要的。基本还是保持在一个很好的节奏在做事情。

黄光裕认为扩张的速度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不能盲目地做。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在北京、上海两个重要市场获得了优势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在家电终端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

那么,黄光裕是如何做到既能确保资金链条完好,又使企业快速发展的呢?

前几年,国美迅速扩张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凭借自身网络的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等优势,在新店没有开设之前就向供应商索取进场费、开店费、赞助费,并且采取延迟向供应商付款等手段来套取现金;二是以上一家门店做抵押等方式在银行拿到新店的开业资金;三是鹏润集团“商者无域”的支持。

另外,永乐2005年在香港上市时募集了1026亿港元,当国美收购永乐之后,这些资金也给国美带来一定的好处。在2006年,黄光裕说道:

永乐上市募集的资金现在都没有动用。如果这次合并完成以后,新公司的财务能力将更强大,等于说国美又多了十亿现金。我们账面上的现金流非常充裕。

黄光裕的危机意识极强,他将资金链问题视为企业的生死线。黄光裕了解一点:资金链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因此,他将资金链控制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对于并购,黄光裕是慎重的。他说:

假如(国美)有收购计划的时候,会从全方位评估(要收购的企业)。我们这个企业的发展、扩张并不全来自于收购,我们自身还要去做。有些企业,我们发现收购进来以后对本企业确实是有好处的,从互补或资源的互助等方面能够更好,我们才会考虑收购。

能否产生“1+1>2”的效果是黄光裕决定是否并购的一个重要条件。黄光裕在扩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企业发展的将来,考虑到了保持扩张和利润平衡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不是“跑马圈地”,而是一边赚钱,一边圈地。当然,扩张与保持利润确实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在这样的矛盾下,我们注重的不是短期利益,我在乎的是我们未来在市场的地位。因此,我们会在精确考核公司的成本与利润之后,在合理位置开店。我们今年新设了一个国美的全国定价中心,以监测全国市场的价格,这样就使得国美电器店里的商品价格继续下降。

至于扩张过快而不得不再去关闭一些门店,黄光裕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现在我国家电卖场的竞争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地步。有些店效益不好,没有达到规定的利润,销售额不好,这是我们预料之中的。我们既然能开店,也肯定能提高店的质量。如果市场需要,国美有勇气开出200家店,也有勇气关掉20家店。没有扩张就没有兼并,没有兼并就没有大企业。

我们的发展是站在企业安全的角度,并没有站在赢利的角度。

虽然流言不断,尤其是黄光裕除经营电器零售业外,也从事房地产业,长期以来,外界都在关注着黄光裕会不会将电器零售资金用于开发房地产,会不会因此导致国美资金链断裂。但到目前为止,国美不仅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而且其在零售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 黄光裕建立健康强大的资金链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797.html

更多阅读

黄光裕 国美财富 浅谈另起炉灶的黄光裕家族与国美体育

  看起来身材瘦小的黄秀虹,正试图带领拥有亿万资产的黄光裕家族走出低谷。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体育用品零售业。   “未来的5年中,国美体育计划在全国建立百家大型门店,所经营的产品涵盖所有体育、户外主题,全面形成集大型零售连

国美黄光裕 没有黄光裕的国美能走多远

失缺灵魂的国美电器能否依然狼性如昔?黄光裕,一代商业奇才,由于内心欲望的无限膨胀,而涉嫌经济犯罪,走上难以回头的不归路,至此由1200家连锁商店组成的国美电器王国,也在连绵不绝的动荡中摇摆。最近,黄光裕因畏罪自杀事件又频频进入业界

昔日首富和他的对手们:黄光裕之罪

 10月13日,胡润发布了他新的年度百富榜。黄光裕的位次由去年的第一位,降至第17位,但仍拥有230亿元人民币。  一年之间,黄光裕的财富消失了200亿元。黄光裕是有钱,还是缺钱?如果我们将角度从普通人转入黄光裕,答案可能未必那么明朗。这

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 直面黄光裕 中国民营企业家如何反思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

民营企业家现实表现 直面黄光裕 中国民营企业家如何反思?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

声明:《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 黄光裕建立健康强大的资金链条》为网友歌入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