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的关系(国美与厂家)会越来越好。大家都在发展。国美依赖他们的产品、价格,他们依赖我们的卖场、我们的销量。我们与厂家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甩开中间商
![黄光裕的赔本经验:国美必须绕开代理商](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552955685971.jpeg)
为什么要甩开代理商呢?黄光裕这样解释:为了使消费者在国美享受到最低的价格,国美在行业里最早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摊薄了经营费用,能够向顾客进一步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以及向厂家提供直供的模式降低中间运营成本。传统的中国家电市场销售渠道是金字塔式的结构,由逐级的代理堆积而成。这样的中间代理,少则三级,多则四级以上,不同区域的批发商都是以省为单位,即所谓的大户制。因为批发价格由制造商制定,又加上他们面对的下级渠道商多以散户为主,散户的进出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大户时代,渠道之间没有太大的价格冲突,尤其是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大户之间的价格冲突不是很大。当时家电分销渠道的基本结构为:厂家—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从厂家到下面每一级批发商,都会在给自己留下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到了消费者手中,价格便会提高很多,这便构成了传统商业渠道的价格体系。伴随着这种模式的,是每个厂家都有庞大的固定的渠道销售队伍。在20世纪90年代,家电渠道市场有一个著名的批发商——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百文”),当时,郑百文与国内众多品牌家电合作,其中长虹电视基本由郑百文负责批发。最初国美也曾向郑百文进货。如上文所述,多级的批发体制,加之存在现款结算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的不同,导致了长虹电视在市场上价格的混乱。很多批发商利用现款和承兑汇票的这个空子,以比长虹规定的更低的价格出售。国美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它向郑百文进完一大批货后,市场上很快出现了一批以更低价格抛出的同类商品,致使国美库存的长虹电视滞销,大笔资金积压。不过,这次的长虹事件并没有击垮黄光裕,反而促使他去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1997年国美完成由出售进口电器向出售国产及合资电器的转型,开始了进货渠道的革命。由于国美在北京已经有了几家门店且实现了统一采购,因此它有实力以较大订单来获得厂家的支持。这为国美摆脱中间商,直接与厂家合作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