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家。
1996年夏,我们举行了总部大楼的封顶仪式。仪式进行得很简单,但是宴会却极其令人瞩目,宴会选在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
参加的嘉宾有海淀区的张茅区长,泰达的皮黔生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毛达如,北京大学的陈章良副校长,清华大学的张在兴副书记,中国淀粉协会的会长、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胡昭衡等。
1997年的5月,我们搬进了新大楼。年底,我们举行了竣工典礼与研发中心成立仪式。新的总部大楼是一栋中式建筑,
屋顶使用了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蓝色是诺和诺德的公司色,而正方形的墙壁是不加任何粉饰的传统的中国青砖墙,这在上地一片浅白色的现代化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中国公司建的是现代化的洋楼,丹麦人在这里却建了一座中国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门的楼梯栏杆使用了中国古建筑常用的汉白玉,中国传统四合院中的影壁被巧妙地用于门前的台阶上,并被镶上了洁白剔透的白色大理石,前面请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曹肇基先生书写了蓝色的“诺和诺德”四个大字,后面的中部镶嵌的奠基石上写着“人类的未来始于研究”几个大字,显示公司的技术先导理念和楼里设有研究机构。对于这几个大字,我们可以说煞费苦心,马思德遍查《唐诗字典》及有关孔孟的英文工具书,我则冥思苦想地写出十几条条幅,供大家选择,最后老先生在我的条幅中选中了“人类的未来始于研究”几个字。进入楼里便是简洁宽敞的接待大厅,明亮和谐,生机盎然,古朴典雅。令外人想象不到的是,再往里走,眼前一亮,竟是一个园林式的天井,松柳其间,流水潺潺,更有瀑布涛声,鱼尾扇摆。一层的朱红立柱再加上二层的红色窗格古香古色,这一景色被《北京青年报》整版刊出,并被中国建筑学报所收载。
屋顶的蓝色瓦当上被铸上了诺和诺德公司的标志物——一个像牛一样的埃及吉祥物。这就是老外说的,里面是给自己看的,会更漂亮。几年后,安娜告诉我,园林里设计一个瀑布,不仅是为了景观,还因为瀑布的外侧是空调机的机房,安娜认为,空调机的主机一定会发出噪声,她要用瀑布的水声去掩盖住令人不愉快的噪声,实际上空调机的噪声极小,但她还是这样做了,环境意识就这样融入到建筑中了。建筑分为三层,底层是会议中心、储藏室、工程师们的房间和机房,3个会议室的窗外便是天井,正是“风景这边独好”。二层是办公室,三层是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那是一个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实验室。实验室的地面使用进口的塑胶以防腐和防水,办公室则是木地板,其他部分采用的是麻面的黑色大理石,而不是走上去令人害怕的镜面大理石,人们无需担心被滑倒。墙壁设计得很厚,窗子尽量地少,窗子与门使用的是双层隔热玻璃,一切都是为了保温。这个房子的造价太高了,实创公司的许善垠副总经理曾对我说:“老柳,你们是不是要建金銮殿?”但是老外告诉我,由于节省能量消耗,3年就会收回增加的投资。冬天只要稍稍加热,整个屋子就会很暖和,而夏天稍稍给一点冷风,整个大楼就会很凉快。节能的理念就这样变成了现实。但是实际的能源费用是很高的,这好像与节能不符。运行的能源费用高是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湿度符合科研仪器的要求,即使春秋两季别人停了空调,我们的空调也照样昼夜运行,当然这是也不会因为温湿度差别太大而出现建筑物的裂痕。那时,中国正在流行玻璃大厦,我问老先生,我们为什么不造玻璃大厦,老先生回答说:“那种建筑不好,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建过,冬天很冷,夏天又很热。”
整个楼里布置了很多艺术品,这使来访者感到如同进入了一所博物馆,而丝毫感觉不到商业味道。我觉得丹麦人对传统总是怀有十分崇敬的心情而且着迷。在马思德的家里,我看到他把一个几百年前的破箱子也带到了中国,并很自豪地介绍给我。老先生家里,不知什么时候又买了一个旧得不知年代的中国牙床。有时老先生会拿来一个古董让我给看看上面的中文字。在一层的会议室外面摆着中国条桌,上面放着两个乾隆年间的瓷花瓶,对面并排摆着两把油漆斑驳的太师椅。雕刻精美的木雕挂在了一层大厅的墙壁上,不知什么时候图书馆里的窗台上又放上了一个中国的破嘴大茶壶。我这个中国人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搞到这些东西的,但我敢肯定这是老先生所为。逐渐地我从丹麦人那里感到了传统的魅力。越是传统的、民族的,越是国际的。对传统的尊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的尊重。在这一点上我敬重丹麦人。一些丹麦的艺术品也被放在各处供人们欣赏,但其创意却与中国的传统思维迥异。
我们也收藏了一些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请吴阶平副委员长题的词“开发生物技术服务人类社会”挂在了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老外说,也许一开始,你并不喜欢这些艺术品,但是当你与它们经常在一起后,你会慢慢地喜欢它们的。我们还专门印了一本公司收藏的艺术品画册。
大楼方方正正的外形采用的是中国建筑形式,但是细看也不完全像中国建筑。我想丹麦的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就理解到这种程度。在今年的研发中心10周年庆典上,老先生向大家介绍说:“设计这栋大楼的建筑师之前并未来过中国,他是根据大家带回去的中国建筑的照片来进行设计的。”大楼外墙上下有一个小的倾角,整个建筑更显得像城墙一样敦实。在发生张北地震时,老先生说:“这个楼非常坚固,即使我用吊车吊起一角,整个楼也不会散了架子。”楼外的院子也是精心设计而成。设计者是老先生和研发中心的吴文平博士,吴博士既是微生物学家也是植物学家。西边围墙内,外侧种了樱花,内侧是海棠,靠近大楼的是灌木簇拥着的一排石榴,北墙边是一排山楂,通透的东墙内是一排李子树,李子开花或结果时,行人常会驻足观赏,南墙内则是丁香。楼东侧是北京难得看到的郁郁葱葱的竹林,而东南面的网球场的围网上则长满了紫藤和爬山虎。院子中央是两棵巨大的泡桐树,稍前一点则是紫色的玉兰,草坪外的地面全部是花岗岩的石条砌成。我们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园林工人替我们管护。自春天开始,园中便是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秋天则是石榴、山楂、柿子挂满枝头,中午,闲庭信步于园中,大有怡然自得之感,我曾看到中午在街上散步的人想进入园中赏花而被门卫挡在门外的情景。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员工,为了让员工有个愉快的工作环境。在这里,我们实行了垃圾分类,设立了旧电池回收箱。我们实验室的废弃物是集中处理的,没有任何排放。
在这里,建筑、艺术、文化、传统、科学、技术、节能、生态、环境和自然完全被融合在一起了。我们的CEO瑞斯格说:“我是多么渴望在这里拥有一间办公室啊!”无数的来访者对我们总部发出了出自肺腑的赞叹,就连我们的代理商也为此感到骄傲。我向无数的来访者介绍我们的总部,我已记不清我在对外演讲中有多少次提及了她。她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品牌。她显示了诺和诺德的水平,展示了诺和诺德的风格,她表现了作为跨国公司的诺和诺德的风采,使人们不能不对她肃然起敬。她也是我的一个工具,我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即需要一些部门的帮助,或需要与一些机构合作,但他们并不了解诺和诺德,我也无法通过介绍来说服他们,我的一个办法就是邀请他们来公司总部。我会很诚恳地告诉他们:“诺和诺德值得一看,你们会不虚此行。”当他们亲眼看了我们总部的一切,我无需再费更多的口舌去对公司加以说明,他们完全不再怀疑诺和诺德的水平、实力和信誉。我可以单刀直入地去谈我需要谈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