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六国论》 背后感 第二十篇



作者:苏洵 

  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评论:本文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作者一上来,告诉读者他的结论,后面在展开论述。而《阿房宫赋》则是典型的分总结构,结论在最后一句话。本文的观点是:弊在赂秦。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六国论》 背后感 第二十篇

  原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aihuau.com

  评论:对比的方式,引出作者的结论。回想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也是战败损失小,而赔偿损失大。不知道国际上的惯例是什么,我想要赔偿战争带来的直接军费开支,更要有赔偿和惩罚的开支,于是损失大。看来古代和近代,道理是一样的。

  

  原文: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评论:这段说了赂秦国而产生的后果,“薪不尽火不灭”,说的有道理。套用心理学的原理,我们知道有个强化理论,也就是你如何刺激对方,对方如何反应,你然后再如何刺激对方,时间长了,对方就养成了习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当年德国要侵略瑞士时,瑞士人和德国人说:你可以来战胜我们,我们相信你们能战胜我们。但我们一定更你拼命,你就发现你的损失大,因为我们熟悉地形环境,有人和。然后你还要派兵来守这个山地国家,不知道你图的是什么,无论你们怎样,我们都会抗争。

  秦的这个例子也是这样,被养成了习惯,只要是战胜了对方,或威胁了对方,于是就可以取得很大的利益,于是循环反复。

  原文: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评论:分析了三个典型国家破亡的原因。一个是与秦合作。一个是坚持战斗。一个是坚持战斗,但没有坚持住。这个三个国家都灭亡了。但如果三个国家能坚持战斗,作者相信可以和秦一较高下。

  原文: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评论:那作者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重视人才!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作者的意思是股份制,让有本事的人才参股。我要是老板,就把最危险的地方封给他们。你想他们会怎样?我要是这些臣子,一定要苦心经营,保住我的地盘。

  作者点出了不是大家害怕秦国的兵势,而是秦国的积威。人害怕的是什么呢?我们看恐怖片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当怪物或杀手出现了以后,你的心就“安”了,知道无非如此。在怪物或杀手出现前,那可真是恐怖,因为那是不可预测的,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人是因为未知,而害怕,而不是因为具体形象而害怕。

  这的道理就是这里说的积威,而不是兵威。

  原文: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评论:作者把古代的故事,引申到现在的社会中,才真正引出了作者真正的意思。不过作者说的是不是太直接了?万一这篇文章,被当今权贵看到,他会怎么想?这或许是就是为什么作者,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吧。一个充满愤懑的人才,一个总在建议高层该如何如何,怎样怎样的人才,除非老总胸怀真正地广大,否则会吸收他的建议,而忽略他这个人才。悲夫,到底是该为谁悲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1996.html

更多阅读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高清下载

开始关注《马背上的法庭》这个片子,是由于一部一直未能观看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 那狗》。而想看《那人 那山 那狗》,则是由于看了一个影评,把这部片子点评为“自始自终都是淡淡的叙事,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一段温暖的感情”。后来在小区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六国论》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

《六国论》中的“以”字用法全解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老师在文言文中,“以”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虚词,因而在高考规定考查的18个虚词中,“以”也是考的次数最多的一个。苏洵《六国论》全文仅五百五十余字,而“以”字就出现了十二次之多,现将文本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详解如下:一、介词

转载 苏辙《六国论》原文、翻译及欣赏 六国论苏辙论证方法

原文地址:苏辙《六国论》原文、翻译及欣赏作者: 非常七班苏辙《六国论》原文、翻译及欣赏【原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

声明:《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六国论》 背后感 第二十篇》为网友女人是我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