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非子评论者:郝志强 原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评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都有圣人,而他们的环境不一样,做的事也不一样,因此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一样。因此非要用一种模式去套,要求所有的时代,都用这样的模式,就是很可笑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事情,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也是变的,不能拘泥于老办法。aihuau.com 原文: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评论:原来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是这么来的。比喻很好,很恰当。 原文: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评论:人口,人口,那是中国社会的传统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 原文: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评论: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薄厚之实异也”,可以看出韩非子对人性的判断,认为人是“经济人”,这样的假设不知道比西方提前多少年。那为什么没有以这个为基础,发展出一套经济学理论呢?遗憾。 原文: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评论:描述的是事实。 原文: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评论:韩非子看问题,完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所以有以上结论。 原文: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评论:可否用于管理学?所谓的考评,也不是这个意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