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九:罗森茨威格的丰富经历实验》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

当你去儿童商店,就会看到琳琅满目地各种玩具,不禁会羡慕现在的小孩子,有那么多选择的机会。我弟弟为了自我补偿,买了一些电动车,没事时也玩一玩。确实孩子喜欢玩,无论是农村孩子和自然玩耍,还是城里孩子和玩具玩耍,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中,找到自我,在玩中,发展人际关系能力,甚至在玩中,开发智力。生物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来了解“玩儿”对智力的作用。

  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选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一窝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3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此为“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地隔离起来,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此为“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此为 “丰富环境”。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马克8226;罗森茨威格发现处于“丰富环境”中的老鼠最“贪玩”,处于“贫乏环境”中的老鼠最“老实”。

  实验之后,他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而“贫乏环境”的老鼠最劣势。有关两组老鼠大脑的神经突触发现,在“丰富环境”的老鼠,比“贫乏环境”的老鼠,神经突触大50%。

aihuau.com

  心理学家沙赫特·斯坦利也做过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请人到一个小房间去住。这个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进入,营造了一个真正的“贫乏环境”。最后有5人应聘参加实验,实验结果是:有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两个小时就出来了,有3个人呆了两天,另一个人呆了8天。这个呆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让我在里面再多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可见,一个极端贫乏的环境,那是人无法忍受的。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特别注重室内的环境,很多都有一些员工活动设备,甚至有的公司还有按摩床,健身房,至少有一些花花草草。虽然这些环境没有大自然那么复杂多变,但也让员工工作环境丰富化,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公司也采用了岗位轮换这一办法,也是让员工象“丰富环境”的老鼠一样,能聪明,发挥更多生产力。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九:罗森茨威格的丰富经历实验》

  你要想在培训中,用“丰富环境”来开发学员的智力,是不是有点晚了?但在风景优美的度假村,举行培训,教室充满了森林的味道,是不是“丰富环境”呢。学员们顿顿饭都不同,尤其是有一些地方的特色,是不是“丰富环境”呢?上完课后,晚上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或座谈会,促进大家思想交流,或通过娱乐加深友谊,是不是“丰富环境”呢?学员上完一天课后,换到不同的小组中,和不同的学员一起探讨,是不是也是“丰富环境”呢?总之,培训的每个安排,都要仔细设计,为的是能让学员有良好的学习,和充分参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027.html

更多阅读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九:立场预警》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如果我站在你面前,对你说:注意听着,下面我要说服你。你的感受是什么?直观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你是不是在心里念叨,就你那个小样儿,还想说服我,我老爸老妈还有我老婆,这么多年,都没把我怎么地,就你?我遇到了你的抵触,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六:组内互动教学》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心理学效应,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让学员分成小组,并在培训中动起来,交流起来,自己找答案,要比讲师独自演讲,学员学习的效果更好。但这又有了个新问题,讲师到底如何促动小组研讨呢?如何保证小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七:费斯廷格“认知失调”》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姹紫嫣红,煞是好看。狐狸在架下,望着葡萄不停地流口水。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够不着。怎么办?对,跳起来!狐狸后退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可惜,还是够不着!如此几

声明:《《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九:罗森茨威格的丰富经历实验》》为网友妖样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