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二十七:默顿的“马太效应 ”》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

这个原理比较简单,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我说的也简单一些。美国著名哲学家默顿,发现了一个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我们的哲学家“老子”也有同样的话: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相比之下,老子说得更深刻,说到了“道”的层面,说的方式更好,用了对比的方式。

  在培训教学中,“马太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马太效应”使学习能力强的学员,获得越来越好的评价,这别的学员起到了“社会助长”的促进作用,所以有积极作用。但同样会让一些别的学员有“社会抑制”,无形中压制了其他学员的学习。

  所以讲师在授课时,要关注每个学员,因为公司请你来,是为所有学员上课的,并不是给那些积极的尖子学员。相反那些尖子学员,因为本身的学习能力强,反而没有什么学习的障碍,不用特别关注,也有很好的培训效果。万一你对他们关注很多,你的关注就有贬值的危险,因为太多了。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单纯为了发言而发言,而且他们的积极性,会对那些沉默的“羔羊”构成压力,他们越说的多,那些“羔羊”越沉默,于是陷入了恶性循环,这个就是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

aihuau.com1

  所以负责任的讲师在授课时,该关注那些沉默“羔羊”,而不是那些永远都活跃的分子。但这个思路和人性的道理是相反的,我们总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因此讲师要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虽然关注沉默“羔羊”,会让你很累,会让你不舒服,授课压力大,但那才是讲师的真正注意点。

  不过关注那些“羔羊”也不能太过分,如果大家都知道你关注他们,聪明的学员就知道了你的意思,于是对这些人另眼相看,于是他们的压力更大,感觉面子问题更严重,“社会抑制效应”越明显,所以只是适当关注。

  活跃分子和“羔羊”,其实只占培训学员的一小部分,估计也就是20%,大多数学员在中间地带。他们是否活跃,取决于讲师如何带动,最后决定了授课效果。所以我在授课时,会有意识地压制那些活跃分子,让他们把发言机会留给别人。关注那些“羔羊”,争取让他们发言,但如果他们实在象“共产党员”一样,打死也不说。那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不发言那是他的权利。但我会促动那些中间地带的学员,给他们压力,争取让他们自己一个个都主动上台讲讲。

  我在授课时都会说个规矩,那就是在授课时,让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而不能让一个人垄断发言机会。那些中间学员和“羔羊”,在轮到他们发言时,他即便讲得不好,也是有理由的:不是我自己要发言,而是按郝老师的规矩,轮到我了,我发言不精彩,不能怪我。于是讲师可以让他们有面子地,逐渐地被带动到培训中来。其实讲师只要能带动一两个上台发言,就能带动其他人,他们会想:这个人水平和我差不多,他都上去讲了,那我也可以。于是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发言分享氛围。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二十七:默顿的“马太效应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074.html

更多阅读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九:立场预警》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如果我站在你面前,对你说:注意听着,下面我要说服你。你的感受是什么?直观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你是不是在心里念叨,就你那个小样儿,还想说服我,我老爸老妈还有我老婆,这么多年,都没把我怎么地,就你?我遇到了你的抵触,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四十七:比较教学法》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在说使用“比较教学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实践,所谓教学法还要靠教学效果来校验,郝老师常说“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法的唯一标准”。  老师准备上神话故事课,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先选择两个自己熟悉的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三十七:费斯廷格“认知失调”》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姹紫嫣红,煞是好看。狐狸在架下,望着葡萄不停地流口水。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够不着。怎么办?对,跳起来!狐狸后退几步,憋足了劲,猛然跳起来。可惜,还是够不着!如此几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二十九:詹巴斗的“破窗效应”》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公司规定如果迟到一小时以上,就扣50元,如果有一天,你的得力骨干,因为昨天加班太晚,今天早上迟到了,你要怎么处罚他呢?是马上处罚还是下不为例?你作为培训讲师,在早上刚开始上课时,某学员的手机就响了,你管不管?怎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二十八:戈登的“莫扎特效应”》

系列专题: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你作为讲师,会在培训现场放音乐吗?你会放什么音乐呢?轻柔的、摇滚的、中文的、英文的、带歌词的、不带歌词的、男歌手的、女歌手的,到底是什么音乐,更有利于学员的学习呢?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

声明:《《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二十七:默顿的“马太效应 ”》》为网友爱情的标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