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是应该被称为“马克思教条”的两个错误论断之一。关于这个论断之所以是错误的证据,我们用不着到别处去找,只要在马克思的论证中就能找到。从《资本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
第一,对于“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命题,马克思试图加以证明,但没有拿出有效论据。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了四个页码近三千字的篇幅论证“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命题,但在这四个页码中,有意义的话不过是一再重复的那几句。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开头的:
“现在,我们放下作为使用物品的商品,来考察商品价值。我们曾假定,上衣的价值比麻布大一倍。但这只是量的差别,我们先不去管它。我们要记住的是,假如1件上衣的价值比10码麻布的价值大一倍,那末,20码麻布就与1件上衣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作为价值,上衣和麻布是有相同实体的物,是同种劳动的客观表现。”
在这里,这段话总共有四个句子,前两个句子与论题无关,只有第三个句子才与论题有关。结论是靠第三个句子推出来的。这个推理过程如下:
前提:20码麻布与1件上衣相交换,具有同样的价值量;
结论:价值是同种劳动的客观表现。
不难看出,这样的推理的前提中包含以下两个假设:(1)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相等的;(2)价值量等同于劳动量。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其实,等价交换是价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根本不是价值相等的商品相交换。关于这一点,我将在论等价交换那一章中加以说明,此处不赘。至于把价值量等同于劳动量,那是由于不了解什么是价值。上文已经指出,价值是与需要相对的潜在属性,劳动是人们生理能力表现出来的活动,这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第二,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度量问题的论证否定了“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论断。正如我在前面已经指出的,马克思为了说明抽象劳动的度量问题,曾经进行了两次偷换概念,最后把抽象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为了省去“简化的麻烦”,“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来看待。这样一来,被度量的就不是抽象劳动,而是简单劳动。因而,形成“价值”的就不是“抽象劳动”而是“简单劳动”。但是,简单劳动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论断就被马克思自己否定了。
但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论断仍然被当成真理,并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这个同样错误的论断一起,被当成整个理论体系的“枢纽”。任何把错误当成真理的行为都会引不良后果,把“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当成真理的行为也同样如此。
第一个不良后果是使马克思违背了科学精神。无论是多么能言善辩的人,哪怕是一个圣者,一个最伟大的头脑,只要他为错误辩护,必定会出现逻辑错误,马克思也不例外。为了把“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这一错误论断说成真理,已经使马克思不顾事实,把上衣说成是仅仅由缝劳动生产出来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这一错误论断,更使马克思不顾逻辑,把简单劳动等同于抽象劳动。《资本论》中之所以会有冗长拖沓不合逻辑的论证,都是教条惹的祸。
第二个不良后果是实践上的。既然“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而且抽象劳动被看成是人类生理学意义上的同等耗费,而且商品交换既然被认为是等量劳动相交换,那么,商品交换也就是等量的生理能力耗费相交换。既然如此,商品交换显然不会给人们带来益处。由此推出的结论显然是:商品交换应该废除。这一思想影响到人们实践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凡采取措施限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国家,其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破坏,限制得越彻底,破坏程度就越严重。这些国家后来所实行的改革,就是要重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