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砍价”

稳定是跨国企业的追求。不过往往事与愿违,就像前文所说,很多因素都很难控制,而他们往往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甚至关系企业生死。比如,原材料涨价、经济形势紧张,主机厂压力增大,但是还必须生产出更好甚至更便宜的汽车来获得市场竞争力。如何消化增加的成本,主机厂通常的做法是将之转移给供应商,因为优化供应链管理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做法。博世、德尔福中国区高层都曾经告诉《汽车观察》记者,每年应对主机厂降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此以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压力可想而知。对此,博世的做法是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等技术水平,争取用更少的材料来完成更多、更好的功能。博世的做法是大多数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共识。博世的做法也启示我们,不是一定不能更改设计,前提是主机厂能够接受。其实,主机厂十分期待供应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同步研发能力,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一个免费零部件研发机构。同步研发是成为长期国际供应商的必要条件。“主机厂一般会有2种形式的订单,一种是合同,另一种是要求。前者多数是一次性的;后者多是考察性的,是能不能长期做下去的关键。如果你做好了第一次,那么很可能今后还是由你来做。”发言嘉宾提醒说。在彼此友好磋商基础下,不仅可以更改设计和制造工艺,价格同样可以谈。但这不是菜市场砍价还价,而是和对方共同协商出一个相对好可行、合理的价格,其中为对方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