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整车企业跻身世界前列的难度而言,中国零部件企业更有希望成为全球供应商,甚至是领导者。在国家“863计划”的感召下,英籍华裔董陈云慧女士到深圳信心饱满地投资了一家镁合金电镀工厂。她曾经告诉主机厂,在英国有一种比国内更为先进且成本不会大幅增长的电镀技术。主机厂鼓励他们研发并承诺未来采用这种新产品,但是后来伙伴的承诺却随风飘逝了。“要说样品,我们做得像研究所,然而订单却像教研所。”她苦恼的是在供应中的研发风险没有供应商来分担。

类似这样的困惑和一直以来都令董陈云慧寝食不安。后来,当她得知在武汉光谷将举办一场中国汽车供应链与世界对接高峰论坛之后,她带上自己企业的产品赶赴参会,因为长久以来她积累了很多的困惑需要专家解答。这次论坛吸引董陈云慧参会的是来自很多业界“大腕儿”近十家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主管采购的资深经理人。董陈云慧相信,他们丰富的国际化职业经验一定能够给她更多的启示。带刺的玫瑰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整车远远多于零部件,“中国零部件企业更有希望成为全球供应商甚至领导者,”本次论坛发言嘉宾在论坛一开始就抛出这样一个惊人的言论。八位发言嘉宾的共识是——全球采购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参与并融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巨大机会正在眼前。近年来,中国就以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企业将全球采购重心向中国转移,并且在中国的采购量呈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增幅高达20%),尽管现在印度的优势甚至更明显。菲亚特预计2010年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15亿欧元,而博世集团在中国的采购额也计划由2006年3.8亿增长到12.6亿欧元。世界著名咨询机构罗兰8226;贝格近日一份研究全球汽车企业的商业报告指出,以中国和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为代表的低成本汽车商业模式有可能成为汽车行业下一次浪潮,并进而改变世界汽车格局。这同样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机会所在。但是这份大餐并不好下咽。中国汽车企业集体败走俄罗斯的经历又在零部件企业身上上演。近日世贸组织裁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违规。国家级组织以上的汽车贸易摩擦的火花照耀下,前不久杭州中策轮胎受阻美国的经历仍殷鉴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