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主要以计划为主的经济调节机制,随着各个地区交往的密切,经济贸易发展甚为迅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再寄希望用”计划”来包治百病已经不再可能,在这一基础上我国在92年正式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希望主要利用市场自身力量来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以使经济较快平稳,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主要表现在作为终端的商品市场上.在这些市场中,政府干预的程度明显下降,市场作用的程度在日益增强,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是在以土地,劳动,资本为主的要素市场上显然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特别是在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所以市场化仍在继续推进并向纵深发展,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国家很急于求成.主要我就以资本市场为例吧! 这两年我国股市逐步转暖,表现在大盘指数上即对上证指数来说,由两年前的998最低点,到最近的4300多点,指数已经上升幅度是很惊人的,另一方面从市盈率来看,目前的市盈率已经是三四十倍了.而且这两年来股市始终处于上涨的走势,下降的时日很少.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更多的人把仅有的积蓄都投入到股市,有的甚至是抵押,借贷炒股,而且后来进入股市的股民可以说对于股市一无所知,但在资金密集进入的情况推动下,股指一次又一次再攀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迟迟不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寄希望于利用这次机会,加快市场化步伐,特别是加快金融市场的自身利益调节机制的建立及人们的市场意识的增强,对此我很反对,我认为国家对于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太急于求成,我们知道市场化是有许多条件的.如假定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市场信息比较充分,对称,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等诸多条件,而现在许多股民本身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就一无所知,更何况更复杂的金融市场呢?.大量这类人群充斥在其中,是不是为了实现市场化,要让他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呢?实际上有这个必要吗?我们的各种条件都不具备,而一味地追求市场化合适吗?我认为这种时候政府及时出面干预是必要的,但我们看到在股市连攀新高的情况下,国家并没有及时站出来,以致最后事态严重时才出来干预,这显然显得很被动,才使各方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认为根据现在的国情,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而不是在不改善市场经济应有的条件下任意市场化,如果这样可能将使我们多走许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