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雕塑 直面企业思想者的质疑
郭凡生说:“中国的学者没有真正地去研究一些中国做大做强的家族企业,这不是中国企业界的悲哀,而是中国学界的悲哀……”他又说:“我发现中国现在最大的落后不是企业管理的落后,而是学术总结和商学院教育的落后。”严介和说:“中国大多数商学院的教育都是失败的……”他又说:“中国90%的管理学教授不懂管理。” 他们都是很有成就、很有阅历、很有见解的企业思想者(没有用“思想家”倒不是作者吝啬,只是“家”甚至“大家”在中文里用得太轻易了),假如他们的“洞察力”够强,其表述的逼真性够高,那么由“90%不懂管理的管理学教授”所支撑的中国“商学院教育”就只能是“落后”、“失败”,并令人感到“悲哀”的了!?我一直很好奇任何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思想交锋。也许是由于自己的疏懒,或者是因为国人好“面子”的积习,印象中,《管理学家》虽不乏批评管理学术界、反思管理实务界的各种声音,但却没能像杂志宗旨所期许的那样,呈现出一派观点争鸣的繁荣景象—比如针对上述质疑的回应以及再回应。不太了解杂志编辑们的确切想法,也像不少读者一样期待着一些学术大家,尤其是那些属于“10%”的管理学教授们的猛烈还击。可等待的时间稍稍有些久了,这就让我疑惑—不知学术界是因为十足地傲慢,还是过分地谦虚以至于如此“冷落”了那些企业思想者的言之凿凿?或者是因为中国管理学术界的确忙碌,正急于和“国际”接轨,而不是从事郭凡生所倡导的“学术总结”。那么,当Mintzberg讲“不是MBA,而是管理者”;当Pfeffer和 Fong 说“商学院的末路”(The end of business schools)时,是否又要说他们并不是我们要接轨的“国际主流”呢?人们常说认知上有“选择性接受”、“选择性扭曲”,以及“选择性驻留”,一个惯于“我不相信”的自己,视听范围里也容易搜集到“质疑、批判”的东西。十几年体味管理的心得变成“三言两语话管理”(韩巍,管理学家,2008/1),对管理学院和管理教育的批评已够尖锐。有一位草草看过那篇文章的同事曾调侃到,照这意思管理学院都该关门了。可如果管理学院真地关门了,自己的前途会怎样?碰巧,最近刚刚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管理学教师和学者能否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管理者能否成为有效的管理学教师和学者?”(Carol N Scutt,Can Management educators and scholars become effective managers?: Can managers become effective management educators and scholars?,Management Decision; 2004; 42, 3/4),万一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得认真思考一下管理学教师这份职业的“正当性”了。说到底,作为管理学教师的我到底能给学生些什么呢?aihuau.com针对郭、严两位先生的质疑,作者想给出一种个人角度的回应,尽管那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上的交流—正所谓抛砖引玉。
首先,作者非常认同郭凡生所期望的“学术总结”,只是按照我的理解,那应该不仅仅是围绕“中国做大做强的家族企业”,而是整个管理学术的重心应该向“社会学”倾斜。简单地说,就是要搞清楚“今天的中国人怎么管理企业”,“企业里整天都发生些什么样的事件”,“企业管理实践中已经浮现出多少种模式、多少经验”,“背后又蕴藏什么样的机理”。不然,“成功接轨”的结果大抵只能是培养出越来越多成功的“管理学者”而绝不可能是大批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管理者”——谁会为这样的管理学院永远买单呢?其次,作为管理学教师,我们的价值似乎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管理知识,好让他/她们在一个日趋成熟的职业平台上操作相近的专业语言以便交流。我的印象是,管理学院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果还能让学生们拥有“国际化”的管理术语—比如中英双语就更好。(2)引导并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们尝试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我的印象是,管理学院在这方面做得有好有差,当然,这和不同学院的使命、目标、课程安排以及生源息息相关。(3)鼓励并培养学生们以“质疑-批判-探索”的态度和方法去挑战各种“貌似普适性,实则局部性”的管理时尚、经验及教条。由此,伴随日后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个人对管理的独特认识。我的印象是,管理学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那些仰仗“标准答案-考试”的学院最不好。作者相信管理学院真正能领先于那些“企业大学”以及超越少数企业实践者“成功经验”的地方,恰恰应该是“学术精神”本质所要求的—对于“质疑-批判-探索”的始终坚持。因为理论上讲,管理学院有足够的人力、精力、时间,加上必要的财力,并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去足够长地、足够宽地、足够深地剖析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中的企业管理实践,并及时地反馈给自己的学生们。拥有研究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郭凡生做不到,对商学院及管理学教授多少有些鄙夷的严介和做不到;即使堪称管理教父的韦尔奇也做不到,能够根本改变人类生活的比尔8226;盖茨同样做不到。最后,作为一个演化论的信奉者,我当然不认为管理学院可以批量生产出“企业家”以及什么“商业领袖”。因为那里面有大量属于专业教育以外,甚至是教育以外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只能靠个人的经验去获取。综合上述,我想强调(不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职业的正当性(其实中国今天管理学院的日子很好过),甚至也不是为了单纯回应企业思想者的“质疑”,只是以我并不算漫长的管理教学、非常有限的管理实践、个人十分粗疏的管理思考以及真切的感受),如果管理学院/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术研究不能够与现实紧密相连,管理学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既掌握一套管理语言,又熟悉一些管理技术,最重要地是建立一种“质疑-批判-探索”的心智结构,也就是从我们的研究方向上,课程内容上、教学方法上做出大幅度的调整,那么,来自企业思想者“落后”、“失败”、“悲哀”的断言真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最终的共同结局。
更多阅读
右脑型思维者的领导才能 右脑思维
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各自的分工不同,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右脑负责直觉和想象。所以,一个的处事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右脑决定的。右脑开发对人的这方面能力有很大帮助。一个人,如果他的决策能力较好,说明其右脑发挥较大作用。因为右
转载 作为思想者的钱学森--钱学敏 思想者画室
原文地址:作为思想者的钱学森--钱学敏作者:闫什么闫http://bjrb.bjd.com.cn/html/2011-11/14/content_16608.htm钱学森晚年曾说:“其实,关于‘两弹一星’的科学与技术,我在美国时就都掌握了……而我多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当前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坚持群众性,党、政、工、团一起抓,掌握灵活的思想政
咨询式培训案例3:领先者的忧虑
领先的企业,最怕什么?恐怕是后面的追兵多而猛。有一家工业酚醛公司,销售额超过60亿元,独占国内市场鳌头。靠着产品创新、服务到位与成本优势,该企业打开了市场,并一路高歌猛进。当自己稍微喘口气时,居然发现卧榻之侧还有其他人酣睡。这些
政治思想水平评定 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好了人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所在,因为企业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因此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 思想政治工作简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古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