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四大“浑沌”



1.对价值的认识是浑沌的

 

(1)“价值”一词被赋予了两个含义:一是指价值一般,二是指“价值实体”或“价值”。马克思即使在《资本论》中也将“价值”一词当作“价值一般”来使用。他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说:“不管这个法文版本有怎样的文字上的缺点,它仍然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甚至对懂德语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这里所说的“科学价值”和“参考价值”中的“价值”显然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不是指“价值实体”或“价值”。

(2)对于“价值实体”或“价值”,马克思也并没有始终一贯的说法。第一,他一方面把耗费在商品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叫做“价值实体”或“价值量”,另一方面,又把它说成是“作为决定价值量的基础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88页)。劳动到底是“价值量的基础”呢,还是“价值量”?人人都知道,一座房子的基础并不等于那座房子,同样,“价值量”也决不等于“价值量的基础”。可是马克思却把这二者混为一谈。第二,对于究竟什么是“价值实体”或“决定价值量的基础的东西”,马克思的说法更是含混不清,他一会儿说是抽象人类劳动,一会儿说是社会平均劳动,一会儿又说是简单劳动,他把这三者看成一回事。只要稍加思考,便会明白这三者并不是一回事。

 

2.对使用价值的认识是浑沌的

 

马克思给使用价值下的定义是:“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8页)。这个定义有两个方面的歧义:

(1)使用价值究竟是物还是物的属性,在马克思那里浑沌的。当他说“物成为使用价值”或“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的时候,使用价值似乎是物而不是属性,但是,他紧接着说的话又让人觉得使用价值似乎不是物,而是物的属性,他说,“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8页)。显然,他又把使用价值看成是“商品体的性质”。使用价值到底是“商品体本身”呢,还是“商品体的性质”?

(2)“物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究竟是指其物体属性还指其社会属性,在马克思那里也是浑沌的。马克思把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叫做“物体属性”,而把交换价值叫做商品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一方面说“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显然他是把“物的有用性”看成是“物体属性”。可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够被用来交换也是“物的有用性”,用来交换也是对商品的使用,所以用来交换的价值也是“使用价值”。他说,商品对于其所有者来说,“直接有的只是这样的使用价值:它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 作为交换手段来使用,显然使用的也是商品的有用性,可是这种有用性显然是商品的社会属性。马克思所说的“物的有用性”究竟是“物体属性”呢,还是“社会属性”,抑或是这二者兼而有之?如果“物的有用性”是社会属性,或者既是物体属性又是社会属性,由“物的有用性”就是“使用价值”,那么,岂不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社会属性了。既然如此,那就不是只有交换价值才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了。

3.对交换价值的认识是浑沌的          

 

对于一件商品换回来的商品究竟是不是那件商品的“交换价值”,马克思的说法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说,当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的时候,“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又说,“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另一个表现价值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交换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76页)。当一夸特小麦与x量鞋油或y量绸缎、z量金相交换的时候,“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呢,还是仅仅被当作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那么,交换价值就是换回来的商品,也就是物体,而不是物的属性。这就必然带来以下两个问题:(1)如果交换价值是物体,那么价值一般应该是什么呢?如果一般地说任何价值是物的属性,而不是物体,为什么交换价值却是物体呢?(2)一件物品的价值是在它自己身上呢,还是另外一个物上?如果一般地说,任何物的价值都在它自己身上,为什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却是换回来的商品呢?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仅仅被“当作”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而已,在事实上并不是,那么,交换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马克思的认识是浑沌的,所以不可能回答。

 

4.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二者关系的认识是浑沌的

 

马克思一会儿说,“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会儿又说,“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 48、50、51页)。这些说法造成了以下两个矛盾: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二者之间关系是矛盾的。既然“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它们怎能“完全无关”呢,又怎能将“承担者”抽去而留下被承担者呢?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四大“浑沌”

(2)使用价值是“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一说法与“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的说法相矛盾。如果“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么“交换价值”本身就是物,它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物质承担者”呢?难道“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是由别的什么物质承担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673.html

更多阅读

家居风水中的四大靠山 钟义凡的四大靠山

帮助一些可以帮助的有缘人,阻止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 ---孙铭鑫人人都希望自己有靠山,因为有了靠山,人就更有底气、更有自信,贵人无私相助、小人退避三舍,进则易成、退而能守,生活轻松自在,处事游刃有余。那么,如何让自己拥有坚实的靠山

两把尺子在哲学理论中的准确位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哲学逻辑研究的对象不是观点道理,而是思维方法、真理格式、逻辑规则。在科学的哲学理论中,哲学的方法不是只有单一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而是包含分析方法、表述方法、论证方法、结构方法和模型方法在内的各种形式。逻辑图为:┌认识

法的价值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

追寻法学人的信仰--这里是【法学中国】法学中国 ( 微信号:faxuezhongguo )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4期。作者: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贝倍,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法的价值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坚持辩证唯物

金民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之五金民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核心提示: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

声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四大“浑沌”》为网友怀念你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