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惰怠心得体会 管理的尴尬——读陈雨思《克服不确定,发展系统科学》一文的体会



  张西振认真研读了几遍陈雨思老师《克服不确定,发展系统科学》的文章之后,发现企业管理也遇到了与系统科学遇到的问题几乎同构的问题。

  一、企业找不准自己的坐标。

  “我是谁?”这是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首先,企业是谁的?按照《公司法》来理解,企业是“资本”的,一切要服从于“资本”。可是仅有资本就是企业吗?在一个出色的经营者眼里,是他发现或者创造了市场,是他组织起各种资源,资本仅仅是企业的要素之一,他会心甘情愿的为资本“打工”吗?如果说企业是经营者的,资本、劳动的利益谁来维护?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仅仅是一买一卖的关系吗?企业不是也在创造者大众的生活吗?如果企业的产品不合格,导致了消费者的伤残或死亡,可以依法赔偿,可是能够赔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吗?

  其次,企业的边界在那里?哪一些是企业的组成部分,那一些是企业的环境因素?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吗?市场通路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吗?外包加工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吗?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企业的边界如何界定?对企业管理范围的认识,就是由理论家、企业家的主观偏好来随意决定的吗?

  再次,企业如果不倒闭,就永远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能停下来,不能静态观察,也就是说,它同时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如同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我是谁?”更加难以回答。企业的自身认同既然存在问题,企业会不会找不准自己的坐标,在政策上就难以保持一贯性。企业在这个变动的世界里如何找到北,如何贯彻一致的原则,如何避免盲人骑瞎马,随波逐流,不知所向的窘境?

  二、决策找不准信息依据。

  影响企业的因素难以用千万计,能够搜集到的信息也不止千条万条。可是经营者能够处理的信息则非常有限,而且决策的时效性迫使经营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决策。(参看张西振《道路在雾中》,中国管理传播网)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决策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这就要求决策时必须抓住要矛盾,必须舍弃不重要的要素、信息、利益。可是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有什么标准?系统科学已经证明,复杂系统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现象。形象的说法就是“蝴蝶效应”:没有被注意到的某个非常小的原因会导致出一个我们不可能忽视的相当重要的结果。在南半球某地一只蝴蝶偶然煽动翅膀所带来的微小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变成席卷北半球的一场暴风雨。那么决策还能依据什么?依据感觉?管理科学还有科学性吗?

  另外,经营管理者对信息的选择,必然受存在于他的头脑中的“先验”的“假说”影响,只有符合假说或与假说有关的信息才会引起注意,其他信息都可能视而不见——任何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信息“过滤器”。市场调查也是这样,“先验”永远比“客观”更占优势。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主观性、随意性?

  三、企业的核算方法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工具是会计,会计这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只能计算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对象,却不能计算经营(劳动)者与资产结合的效应,不能核算人的智慧,不能核算市场潜力,不能核算一个结构合理、运行良好的组织的价值。

  四、不知道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如果既是科学有是艺术,那么他们之间是否相容,怎样相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7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力闻老师博客——《青年导师的可怜理想》一文的跟 力闻

原文地址:力闻老师博客——《青年导师的可怜理想》一文的跟贴回复作者:《长安夜话》知音说来真巧,这期《新周刊》我一看封面“青年导师”,便当即买下、并当即就想到了我们的“力闻老师”——力闻老师完全可以上这期封面、并且当之无愧!

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历史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风险管理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这样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得到了理论探讨和一些大企业的初步实践,但风险

读《戾气》一文的感受 戾气重的人的面相

“戾气”马德戾气,源于痒,痛于心,显于怨。比雾阴重,比霾乖浊,是偏执的酸,是浅薄的毒。痒是因为别人得到了,痛是因为自己够不着。怨,是因为想改变而无力改变。有戾气的人,看不惯领导,看不上别人,看不见自己。看似站在远处,取其模糊,实则盯得太

声明:《克服惰怠心得体会 管理的尴尬——读陈雨思《克服不确定,发展系统科学》一文的体会》为网友青春不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