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业 中国制造(之二)——东莞篇3



全球一位商业领袖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何谓商业模式?最主要的就是与“单纯就产品卖产品”的局面分别开来,而更注重一种更高层次的商业竞争。正如著名策划人王志纲所总结的“跳出事物看事物”,新的商业模式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行销方式,作为一种商业的嫁接,进行买卖双方甚至与构成社会的多方之间的有效接触。

但是,东莞似乎将这种“商业模式”做到了极点:生产出产品以后,通过某种“海外关系”,将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对于东莞企业来说,这样的销售网络可谓遍布全世界,东莞制造的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球各地,而且以其“物美价廉”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因为如此“顺利”,造就了东莞许多加工制造企业的“满足感”,进而变得有些“不思进取”。

但是,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树立自己品牌才是基础,否则,一切都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东莞正是缺少在品牌方面的建树,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效应方面,目前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东莞是产业集群大市,却是品牌集群小市。东莞数万企业中,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却是屈指可数,而也就是这些有限的品牌中,具有良好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不同时期引领市场潮流的企业和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下,竟然是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支撑,这本身就是一个急须更新换代的特殊时期,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品牌思路在东莞大多企业家的心目中还没有成型,甚至就从来没有认真对待之或真正思考过。

我们不得不承认,因为现实的安逸和暂时的稳定,真正具有开创性的思路和意识,纵使是“灵光一动”,最终也往往被抛之于脑后。

虽然不难发现,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央行数度加息以及外贸的动荡,一些以完全靠出口的企业开始有所反思,也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尤其是以东莞为典型代表的珠三角大量外向型企业,他们可能已经或者正做一些市场策略调整,但总体上来看,这些企业只是按照当前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思路,恰似“墙头的草,随风倒”,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从内心深处转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眼前的现实又甫一变化,他们还会一窝蜂地一拥而上,全然不顾再一转身之后的危机。因此,东莞的企业家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见风使舵”的本领,更要培育观察并能识破“万变不离其宗”市场规律的远大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秘诀”。

企业唯有能洞悉不断改变中的的消费需求价值,而且能适时的改变企业文化与经营方式才能长久生存。就如迪斯耐的总裁Michael Eisner所言,“在变化未能创造您之前,您必须先创造变化”,唯有不断掌握未来的变化,才能掌握到经营的核心知识与价值。信息时代在1960年代开始萌芽,到目前已经如日中天,后信息时代的一股物质与科技文明的反动力量正在酝酿。

“科技升级”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更需要平衡于“人文价值”的创造。E时代来临的意义不只是使一切经济活动更为快速、方便,更重要的是“E”工具必须使人类更容易实现“人性”的梦想。John Naisbitt早在1984年轰动的“大趋势(Megatrends)”大作中揭示,在高科技(High Tech)的发展趋势中必须与高感性、高人文(High Touch)取得平衡。

 东莞制造业 中国制造(之二)——东莞篇3

企业在寻找新商机前进未来时,在提高附加价值与价值营销的策略口号下,必须明确的确定所谓的“价值”并非只是工业时代所追求的“物质”、“富裕”、“享受”而已,而必须是创造如Rolf Jensen所言的一个人性价值“梦想社会(Dream Society)”。在即将来临的后信息时代里,人们不会完全为“物质”而牺牲,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故事性”演出的生活方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如何掌握人类“未来”的需求,并且创造出的人性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如此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经营价值”。

根据杰弗瑞·摩尔创立的关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定律——新摩尔定律,在高科技产品的“早期市场”和“大众市场”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企业和行业必须设法逾越“鸿沟”,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性发展,真正步入主流的大众市场。

面对这样日新月异的新格局和新型市场,东莞,你准备好了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762.html

更多阅读

商务智能聚类分析案例 啤酒企业的商务智能分析体系(之二)

     二、高速成长变化的市场环境凸显企业对信息分析的能力不足  过去,传统的啤酒企业往往过度依赖于直觉、猜测或主观信息,来进行决策。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集团化的发展,信息分析与管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于是,中国的啤

新中国成立100周年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之二)

工业振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裂变核心”●本报记者  刘晓午  北京报道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60年中,工业成长和工业化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回顾和总结60年中国工业变革振兴的历史经验,实际上就是重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核

出口转内销 税务处理 出口做内销的六大不适应(之二)

四、从资源竞争到品牌竞争的不适应这其实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原料成本的优势,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扁平的过程中,这些优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二)

地球上的天然资源就是那么多,有些可以重复使用(像土地),有些可以用尽(像石油)。有生物,而人类是其中一种。生物是靠使用天然资源而生存的,其生存机会要靠这些使用的安排得宜,人类如是,其它生物也如是。天灾是生物灭亡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

声明:《东莞制造业 中国制造(之二)——东莞篇3》为网友自欺自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