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错误的



 

马克思把具体性和抽象性看成是劳动的“二重性”,并且认为,劳动的这样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是,马克思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被称为“枢纽”的问题上,他把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在事物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存在的东西,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马克思千虑,也难免一失。由于他的这个“千虑之一失”是发生在“枢纽”问题上,纠正这个失误就特别必要。

 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错误的

 

一、只有在实际关系中产生的性质才是在客观存在的性质

 

事物的任何属性都是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和存在的,没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没有事物的属性。一个人之所以有“儿子”或“父亲”这一属性,是因为有被称为“父亲”或“儿子”的人与他发生了关系,不与被称为“父亲”或“儿子”的人发生关系,这个人只是一个人,既不是不是“儿子”,也不是“父亲”。一个人之所以有“工人”或“商人”这样的属性,是因为他们与各自的劳动对象发生了不同的关系——“工人”对他的劳动对象进行了加工,“商人”对他的劳动对象进行了贩卖。离开了与其劳动对象的关系,他们就不是“工人”或“商人”。任何一个物体都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在实际关系中才产生和存在的。一块石头只有与另外的物体发生实际的吸引关系,才有重量;只有与周围环境的压力相平衡,才有一定的体积,只有与另外的物体发生各种步同的的撞击,才形成一定的形状;只有与另外的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才显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任何一种属性的各种规定性也都是在关系中才产生和存在的。。一种颜色之所以为“深”是因为与“浅”进行了比较,一个物体的运动之所以“快”,是因为与“慢”进行了比较,而进行比较就是发生了实际的关系。

由此可见,任何性质都不仅有其主体,也都有它的客体和对象,不仅离开了主体的性质是不存在的,离开了客体和对象的性质也是不存在的。当一个人具有“儿子”这一属性的时候,这个人就是“儿子”这一属性的主体,而另一个被称为“父亲”的人则是“儿子”这一属性的客体,而那个人所具有的“父亲”这一属性则是“儿子”这一属性的对象。没有“儿子”的主体,亦即没有被称为“儿子”的这个人,当然不会有“儿子”这一属性,同样,没有作为父亲的那个人,以及那个人的“父亲”这一属性,那个被称为“儿子”的人也就不再是“儿子”。

总之,离开了实际关系就没有物体的属性,物体的不同属性是对于不同的客体和对象的,不可能对于同一客体和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

 

二、劳动的实际的二重性是“劳动者的生理能力的耗费”和“创造消费价值的活动”

 

劳动处在如下两种实际关系中:(1)与劳动者以及劳动的本原的关系。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劳动的本原是劳动者机体的有关能力。劳动依靠这二者而存在,所以与这二者有着实际的关系。(2)与劳动的客体的关系。劳动的客体在劳动的作用下会发生某些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使之由无用之物变成有用之物。

这两种实际关系使劳动具有如下的两重性:(1)劳动的二重性是:从劳动的主体也就是劳动者方面看,劳动生理能力的支出;(2)从劳动客体方面看,是劳动是使客体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创造消费价值的活动。劳动的这样的两重性才是实际存在的二重性。

 

三、具体性和抽象性不是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性和抽象性不是事物的规定性

 

马克思说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2卷,第751页)所谓抽象,就是相反的情形,即只含有较少的规定性。

具体的事物有两种:一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二是客观存在着的属性。客观存在的物体都是有无穷多属性的,客观存在的属性都是有无穷多规定的,所以它们都是具体的。具体的属性必定符合以下条件:(1)有其具体主体和本原;(2)有具体的客体和对象;(3)这样的具体属性必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时候,只能首先认识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认识另一部分,这样就把具体事物的某些规定性从众多的规定性中抽取出来了,这就是认识的抽象。具体和抽象是两个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范畴。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就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具体是个别,抽象是一般。一般是众多个别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存在于众多个别之中;人们的认识把握了一般,也就是把握了众多个别的共同性,从而也就是对众多的个别进行了抽象地认识。人们在认识中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以后,就把有这种性质的事物归到同一类型中。这种过程叫做概括。认识的抽象总是与概括联系在一起。具体的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可是人们的认识却能够将人们的不同性别抽去,把他们都看成是没有区别的“人”。当人们这样认识的时候,就把男人和女人都看成抽象的“人”。在客观世界中有红、橙、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可是人们的认识却可以忽略它们的不同,将它们都看成是“颜色”,当人们这样认识的时候,就把不同的颜色概括到一起,都看成是抽象的“颜色”。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到以下两点:(1)抽象并不是事物的客观的规定性,而是发生在认识之中,是与认识活动有关的;(2)具体是与认识中抽象相比较而言的,不是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相比较而言的,所以,具体之为具体,也是与认识活动有关的。由此可见,具体和抽象都不是事物的客观存在的规定性。

把具体性和抽象性看成是事物的“二重性”,就把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在事物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存在的东西了。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错误的

 

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劳动的实际存在的二重性是:一方面,它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耗费;另一方面,它是创造价值的活动。马克思为了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他硬是将实际存在的二重性撇开,将抽象性和具体性看是劳动的二重性。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是怎样将这两种不同的二重性调包的。马克思说: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60页)。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把“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等同于“抽象劳动”,把“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等同于“具体劳动”。马克思对于劳动二重性的观点正是建立在这两个等式上。可惜这两个等式都是错误的。

第一,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并不等于抽象劳动。人体的具体部位上的生理学意义的耗费是具体的,抽象的生理学意义上的意义才是抽象的。具体部位上的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形成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只有抽象的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才形成抽象劳动。我的右手食指在活动,这种活动造成的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由这种具体活动形成的劳动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具体劳动。只有既不是手指上耗费,也不是胳膊上的耗费,既不是体力的耗费,也不是脑力的耗费,同时,既是这种耗费,又是那种耗费,这样的耗费才是抽象的耗费。只有抽象的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形成的劳动,才是抽象劳动。所以,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并不等于抽象劳动。

第二,“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不一定是具体劳动,因为特殊的目的不一定是由具体劳动满足的。有些目的可以由具体劳动满足,但有些目的并不能由具体劳动满足。比如,“营养身体”这一目的是由蛋糕满足的,但是蛋糕却不是由具体劳动制造出来的。任何一块蛋糕,都不能由蛋糕师傅单独制造出来,而必须经过种粮食的农民、制造机器的工人、养鸡场工人、贩卖鸡蛋的商人等许多人共同劳动,将鸡蛋送到蛋糕师傅手中,蛋糕师傅才能制成蛋糕。蛋糕既然是在这么多人的参与下才制造出来的,而且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进行的都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那么,我们能说蛋糕是由那种具体劳动制造的吗?不能。我们应该说,蛋糕是由抽象劳动制造出来的,“营养身体”这一目的是由抽象劳动满足的。因此,“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并不等于具体劳动。

也许有人会问:许多具体劳动组合起来,难道不是具体劳动吗?回答是:劳动的组合与劳动有质有区别,许多具体劳动组合起来,形成的是具体的劳动组合,不是具体劳动。张三、李四、王五三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小组——比如,叫做“第一生产小组”。“生产小组”与张三、李四、王五是不同的,前者只能称为“小组”,不再是“人”,只有后者才能称为“人”。由张三的劳动、李四的劳动、王五的劳动组合起来,形成的是具体的“劳动组合”,同样不再是劳动,当然也不是具体劳动。任何小组都不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而是抽象的人组成的。上述“第一生产小组”既不是由张三组成,也不是由李四组成,也不是由王五组成,而是由这三个“工人”组成。与张三、李四、王五相比,“工人”就是这三个人的抽象共同性,就是抽象的人。所以,“第一生产小组”不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而是由抽象的人组成的。同样道理,任何一块具体的蛋糕都是由“具体的劳动组合”生产出来的,而任何“具体的劳动组合”都不是由具体劳动组成的,而是由抽象劳动组成的。所以,蛋糕是由抽象劳动生产出来的。马克思之所以认为具体的劳动产品是由具体劳动生产的,马克思的拥护者们之所以会认为马克思是正确的,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劳动组合”与“劳动”区分开来。

无论马克思理论的拥护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发现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问题上的错误,这件事表明,人们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788.html

更多阅读

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错误的

  马克思把具体性和抽象性看成是劳动的“二重性”,并且认为,劳动的这样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是,马克思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被称为“枢纽”的问题上,他把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在事物之间的实际关系中存

亲戚绝大多数都是假的 第32节:第六章 大多数客户都是懒人(3)

系列专题:《顶级CEO商道真经:马云如是说》  马云认为,遵循“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要在客户完全明白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企业只是充当了一个工具或渠道的作用来向客户提供产品。然而客户往往并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

第17节:无疑便是生活的智者

系列专题:《智道:人生智慧的88个支点》那些不能从小事中看到未来的人是愚人,而能够从小事中看到未来的,无疑便是生活的智者。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人生的历程中,如果只把眼睛盯在宏大的目标上,而不从眼前的小事着手,一步一步踏踏

国际名牌鞋子品牌大全 被贴上民族的品牌,不是世界名牌

系列专题: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果汁一直处于媒体的风口浪尖,原因在于美国碳酸饮料的老大,可口可乐准备收购汇源了,这一按着资本规则运作的商业事件,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是要全球化,还是要民族化,已经不仅仅是可口可乐和汇源的商业行为了,我

深圳到香港的旅行社 听得见心跳的旅行——香港之行

系列专题:《亚洲财富论坛》2008年7月刊听得见心跳的旅行——香港之行Listen, Heartbeat in Hong Kong 文/本刊记者 Vivien香港享有“东方之珠”的美称,人口超过660万,总面积为1100平方千米。香港分为4部分——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

声明:《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错误的》为网友夜唯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