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困惑 管理咨询的三大困惑



 无论做管理咨询、管理研究还是企业都面临三大困惑: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做不大问题。现在企业有数量方面的下降,包括注册和投入金额。这么大的国家和这么多人需要创业,但创业数量在下降,说明很多人的创业是不成功的。因为创业不成功或者创业失败率太高所以才导致企业不敢创业,即使勉强创业也面临着企业做不大的问题。任何地区可能都面临相同的问题。

 班级管理中的困惑 管理咨询的三大困惑

  第二个问题是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太多的企业看上去很大,从资产角度来讲,排在全国前列位置,但是大而不强。还有上市公司上市之前口袋空空,要圈钱,圈回来之后脑袋空空不知道圈回来的钱干什么。所以股民认为这些公司不会出问题,但恰恰是他们会出问题。有的企业由10、20万用几天工夫弄出几十亿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不能说不优秀,但这些企业成长时是呈火箭式上升,但没过几年就呈现雪崩式的跨下来。所以遇到企业短命的问题。作为咨询界、企业各界问题都为这三大问题困惑。无论做咨询界、理论研究的、企业都在探讨这个问题,甚至屡屡到海外寻找答案。不管成功的企业或者世界的,他们的成功结果对我们来讲意义并不重大,意义重大的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如何从小企业做成大企业,而且持续这么长时间。回过头我们总结企业成功经验的时候,会发现他做企业过程当中有很多创意性的东西。

  2000年时我们给苏宁电器做体系和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去年我们出了一本书叫《苏宁成长真谛》,我结合这本书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中国企业成长做一个解读。

  第一个是中国企业成长环境的特使性,决定了其成长理念、成长模式与成长路径的特殊性。我们在这里谈企业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似乎不太合适宜,但做咨询第一条必须要能接收。安徽的奇瑞十年前经济基础、技术基础等等,我想请麦肯锡或者韦尔奇去问,他们肯定认为奇瑞是傻子,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芜湖都不如南京,但安徽奇瑞做起来了,而且做得这么大,而且在全国汽车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那么是我们的管理错了还是实践错了。中国企业离不开中国特定的环境,我们需要从中国企业环境的特殊性要看待我们成长理念、成长模式与成长路径的特殊性,这样不管东方理论还是西方理论都会存在成长不适应的特殊性。前几天一个教授讲中国是缺乏工业文明的时代,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所以出现了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理想发展模式。从管理学的教材当中,包括咨询报告当中,往往提出的都是管理的终极性或者理想化。为什么那么多的咨询方案落不了地呢?

  我曾经做咨询的时候碰到这样的事情,也是我决心做咨询的原因,我当时是南京大学的教授,私下接触企业家,他们讲的话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他们说成老师,你讲得都对,但都是没用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因为这句话,我下来做咨询。对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来讲面临的是现实的出发来考虑企业成长问题。可以讲,我们依靠资源和机会可以把企业做大,虽然一段时间我们批判企业的机会主义和不择手段攫取资源,天上不会掉馅饼,他不攫取怎么办?政府不给他资源,他不攫取怎么办?一个口袋里有1000元钱和一个口袋有100万的人考虑如何用掉这些钱,他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你是老板,你是会计,你里人力资源管理本部门,一个人就可以把企业管理很好,我们不要埋怨中小型企业管理不好,因为他不知道下一个月工资在哪儿发的时候,如何跟你讨论管理的问题?所以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企业一个人可以管,当企业发展到100个人的时候,需要找10个人管另外90个人,你又如何管另外这9个人呢?所以我们做咨询的时候必须回到中国企业现实中来。

  依靠特殊能力或者一招鲜,可以阶段性地把企业做强,但并不能铸就持久的竞争优势。很多企业开始的时候,可以依靠一个产品迅速把企业做大,或者依靠某一项技术让企业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产品会老化,技术会淘汰,但这些都过去的时候,你该如何发展?我认为两点是企业未来必须要关注的,就是我们过了可以利用资源把企业做大的时候,或者用一招鲜把企业作强的时候,我们如何发展?现实企业我们需要做两点,一个是基础管理,二是核心竞争力,没有基础管理打造不出核心竞争力。光有核心竞争力或者一招鲜强化一下,在一个时期内变成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很难持久。这造成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过企业再造构成坚实的咨询管理平台。这是我这几年做咨询过程中总结的一句话。

  企业经营不好,产品卖不出去,首先考验可能是经营的问题,也可能是产品卖不出去,或者是生产问题,或者成本问题,或者营销人员素质不好,卖不过人家。产品卖不出去涉及到生产的问题,采购的问题,人力资源问题,财务问题,导致最后原因是战略问题。它背后是系统化的需求。企业发展到达一个瓶颈的时候,要做的绝对不只是局部的管理改善,而是要通过企业系统化再造,使自己脱胎换骨。我把它归纳为七个方面的再造:

  意识观念的再造,到处都可以看到一句话,意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进入一个企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看上去是一个具体问题,但实际上毫无意外碰到的都是意识观念问题。以前说一个笑话,一个记者到陕西采访,碰到一个牧羊人,说放养干什么?挣钱娶老婆,生儿子让孩子放羊,所以他们家一定是一个牧羊氏族,因为他的思维根本没有想走出去,这样的思维决定了他这样的成长轨迹,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管理上的突破,真正的出发点和积累在哪里?应该是意识观念的再造。

  有了好的意识观念是不是都能把事情解决呢?还不行,还需要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我们现在说国有企业存在体制和机制问题,但大量民营企业也存在体制和机制问题。我曾经碰到一个企业股东,七个企业股东一个人变成董事长,六个跑到总经理部门,去了以后问题在哪儿?经理吵不完的架说开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开不完成就说开董事局会议,但还是七个人的问题。所以大大小小问题渗透到企业当中去。我们要从体制、机制角度改善问题,体制、机制作为制度化的平台,否则你很难做。

  发展战略的再造。我们能够支撑企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战略、高度未必能支撑你再往下走,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这个随时而变,这样的企业肯定很难做大。一个企业经常在战略上发生变化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他不是随意而变,而是随形(势)而变,这样的企业才是有生命里的企业,才能在外部的竞争力中保持不败。

  组织流程的再造。有好的战略需要组织、流程支撑它,我们做苏宁电器时曾经给他们总结过,苏宁电器除了有好的流程之外,特别欣赏的是每年年底有一个运动叫“四清”运动,在座各位想到四清就会想到政治问题。人家的四清运动是清理问题,每个部门开总结会先谈自己的问题,清理问题之后再看问题怎么产生的,再清理流程,最后清理制度。流程制度有问题,就清理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流程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就是上、下、走机制。这样的内在机制能使制度不断优化,所以这个企业每年制度规定就是2006年版、2007年版,下面是2008年版,他们的制度流程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四清运动不断往下走。所以给企业制定战略或者计划时要给企业制定流程,有了流程还要涉及规划问题,推动流程和规划之后要给企业建立从上到下的企业责任链,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制度,而是需要推动制度的责任链。

  人力资源的再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非常迫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不能判断前瞻性的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从整体概念不是针对岗位的,就是未来这个企业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人从那里来更为关键。所以苏宁从2000年要进行大规模连锁发展的时候所有人都担心能不能有资金支持,我们想的是如何发展这么多的店。所以我们在2002年实施了“1200工程”,持续招聘对大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所有这些大学生现在成了骨干,现在他们的中高管理层平均年龄都是27岁。如果从咨询角度来讲,要契合企业现实需要,未来咨询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咨询是个培训,培训是个咨询,就是你要通过培训帮助企业转变他的意识观念,帮助企业建立他的技能和技巧,同时要帮助企业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培训也要走向咨询,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再是“明星式的培训”、“大师式的培训”,要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缺什么补什么。这是未来企业与咨询融合当中形成的竞争力,就是咨询与企业的培训。

  信息系统的再造。现实中对很多企业来说要解决信息私有化的问题,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面临企业信息和能力掌握在个人身上,如果解决问题,才是解决企业首要任务,然后进行资源整合,才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

  企业形象和文化的再造。其它公司也做了企业文化,中国90%的企业文化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能落实到行政上。在此过程中,虽然我们强调企业要有愿景、要有使命、核心价值观。这些可以相对固定不变,但企业文化其它方面都应该为企业的战略服务,既然战略有阶段性,有阶段性目标,企业文化也应该有阶段导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转型不顺利,员工要罢工,很重要的是企业文化没有随着企业战略转变而转变。或者转变之前要先转变文化,转变过程中要通过文化不断支撑,这样拆卸有效解决问题。

  培训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在座各位经济学家、咨询专家都对核心竞争力都有自己的定义,我们不能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和能力混为一谈。企业与组织的问题,企业与资源的问题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环境,但它本身不是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你要带给客户核心的价值,如何实现他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产品就是服务。当我们真正进行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时候,路径选择一个是前提,前提之一要很好地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二是本企业所特有的,其它企业难以仿效的。以技术产品创新为基础的新产品和技术体系的创立。基于这一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将不再虚无缥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81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不同于社会管理,它所涉及的是一些人格尚未成型的生命,实为教育,应当把教育贯穿在我们所建立的管理制度中。我们所建立的一切制度都要适合所在的学生群体,否则就如无水之泉、无本之木,丧失它存在的基础,使用起来也就事半功倍。我们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浅谈后进生转化措施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周伟 的工作室浅谈班级管理后进生的转化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达到转化后进生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

矩阵式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房地产开发分析

2011-05-05 15:10:33来源:正略钧策管理咨询评论:0 点击:131〔问题的提出〕房地产企业矩阵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追求经营效益的快速提高和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纷纷走出本地市场进军外地市场,开发项目数量也随着大幅增加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方案设计 幼儿园班级环创方案

第十三讲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方案设计黄冲第一节班级管理中教育方 案设计一教育方案设计的含义n国外学者格斯塔弗森认为:教育方案设计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n我国学者认为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教学上,我们常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同样应“因师而异,因班施策。”在

声明:《班级管理中的困惑 管理咨询的三大困惑》为网友你懂我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