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总监专访 中国企业的伦敦机会 ——专访伦敦投资局大中华区总监曹杰
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伦敦投资局大中华区总监曹杰将他的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休假和观看精彩的奥运赛事,另一部分当然就是完成他的本职工作。 “在奥运会召开之前,我每年呆在中国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星期。与往年相比,这次出差比之前任何一次回中国呆的时间都要长,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北京奥运会结束刚刚一周,曹杰在伦敦投资局位于北京的办公室对《中国新时代》说。 加入伦敦投资局一年多的曹杰,之前在伦敦的新兴金融中心“金丝雀码头”已经工作了整整七年。从2000年刚到伦敦时,每过一段时间,曹杰就必须回中国一次,“否则在国外呆久了,就会有一种‘脱节’的感觉。”曹杰说,即便每三个月回一次中国,他都会深刻感到中国的变化之快。 而在曹杰供职的机构,中国也被给予了特殊的地位。在伦敦投资局,所有部门设置均以“洲”来划分,但唯有两个以国家单独划分的部门,即中国和印度。曹杰负责的大中华区还还包括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另外,他还负责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大型项目。 “这么说您需要用很多张名片了?”听到记者这样开玩笑,曹杰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我只要打出中国这一张牌就足够了。” 为了方便与中国企业联系,伦敦投资局特意设立了一个中文网站,www.thinklondon.com.cn。think并非是具有其他含义的缩写,就取其本意。“think就是think,我们希望大家think到伦敦时就think到我们。最主要的是我希望每家中国企业都能把自己放到伦敦之中思考一下,他和伦敦的关系是什么,他未来能透过伦敦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希望每家中国企业都能think一下。” 奥运会只是“引子” 《中国新时代》: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伦敦投资局都举办了哪些活动? 曹杰:从8月9日开始,伦敦投资局举办了4个场次的商务推介活动。除了这4场活动,我们还走访了将近100家中国公司,都是一对一的会面。我们在奥运会期间走访这么多家中国公司,目的是希望为中国企业下一步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商机。 《中国新时代》:这么看来,你们的目的并不局限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个“点”上? 曹杰:对的。其实2012年伦敦奥运会只是一个“引子”。我们都知道奥运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奥运会能带给伦敦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能会有80亿美金。但别忘了,伦敦的经济总量是非常大的,伦敦市的GDP是3670亿美金,比欧洲一个普通国家的GDP还要大。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伦敦市的经济还会有大约800亿美元的增量。将80亿与800亿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你就能够明白,其实在奥运会之外,伦敦市还蕴含着更多的商机。 《中国新时代》:奥运会期间,伦敦投资局在中国是否又发展了新的客户? 曹杰: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挖掘新的潜在客户,那些过去已经结成合作关系的企业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当然,我们与中国企业的接触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接下来,我们将开展一个为期3个月、涵盖12个中国城市的商务推广活动,即“通往伦敦之旅”。北京是始发站,香港是最后一站。 《中国新时代》:在北京奥运会闭幕的当天,中英两国就联合发行了4枚纪念邮票,这是否也预示着伦敦2012年奥运会宣传大幕的开启? 曹杰:这次我们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在北京2008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将很多关于英国、伦敦的信息释放了出来,包括在闭幕式上英国的“8分钟”表演,使世人的目光非常自然地就从北京过渡到了伦敦身上。这对于伦敦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自我展示机会。 《中国新时代》:你们打算如何利用这一机会来吸引中国企业? 曹杰:在过去三个星期和未来三个月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一个“起点”。借助于“通往伦敦之旅”,我们希望把这样一个信息更广泛地传递给中国企业:未来在伦敦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和发展机会。伦敦投资局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一个伙伴,我们愿意协助他们取得这方面的发展。 《中国新时代》:这么大规模的商务推广活动,伦敦市之前是否做过? 曹杰:不,这是第一次。第30届奥运会对于伦敦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我们也想好好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来加强伦敦与北京之间、伦敦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当然这之中包括贸易、投资、文化、教育等各方面。 《中国新时代》:“通往伦敦之旅”的活动是否也在其他国家举行过? 曹杰:“通往伦敦之旅”是我们全球奥运商机推广的一部分,之前也在其他国家举行过。但只有在中国,这个活动被称为“通往伦敦之旅”。当然,北京无疑是全球所有推广城市中最重要的一站。实际上,“通往伦敦之旅”这个活动是专门针对中国的,我们特意提前进行了一年的筹办,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而在别的国家举行这样的活动时,我们甚至没有起这样的名字。 伦敦机会初现 《中国新时代》:前面您提到,奥运会期间,你们走访了将近100家的中国企业,在交流过程中,那些中国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 曹杰:对于任何一个将要开拓新市场的企业,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都是:那里是否还会有他的市场和机会。其实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一些民营、国有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是不错的。另外,还有一些尚未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在思考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对于这些正在寻找道路的中国企业,我们也很乐于为他们服务。 《中国新时代》:日前,伦敦投资局首席执行官Michael Charlton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当2012年奥运圣火在伦敦再次点燃时,有30家新的中国公司落户伦敦。”对于这一目标,您是如何看的? 曹杰:对于这个目标,我个人会更bullish(乐观)一些。因为今年1月份,英国首相布朗在访华时曾提到过两个“100”的目标:第一是在2010年以前,英国要新吸引100家中国企业前去投资;第二是在2010年之前,使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的数量达到100家。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有1/3都是通过伦敦实现的,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未来的前景,这也是我为什么更bullish的原因。 《中国新时代》:到目前为止,有中国企业表示将竞逐2012年伦敦奥运会赞助商资格或申请成为供应商的吗? 曹杰:有。很多中国企业非常明确地向我们表达了相关意愿,他们中的一些也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赞助商和供应商。其实早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将注意力转移到伦敦身上了。 《中国新时代》:那么在时间上,你们是否会设置不同的截止日期呢? 曹杰:总的来说不会有时间限制。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签订的合同更多地集中于场馆建设方面。 《中国新时代》:中国企业在伦敦奥运会场馆建设方面的参与度如何? 曹杰:很多中国企业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关于场馆建设方面的商机,我们也一直在鼎力协助他们。每个月我们会出一本月刊,将上一个月已经签订的主要合同情况予以公布,同时我们也会从商业的角度来帮助中国企业,让他们顺利地展开竞标。我掌握的信息是,很多中国企业一直在竞标之中。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企业也拥有了一定的优势:他们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并拥有了一定的声誉。 《中国新时代》: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竞争赞助商、供应商资格和参与场馆建设,中国企业还将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获得哪些机会呢? 曹杰:在过去的四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而这个势头在奥运会之后也将一直延续下去。到2012年,中国企业又将增加四年的国际化历程,我相信他们会比现在更加成熟。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世人不仅了解了北京,也了解到了一批中国企业的实力。四年之后,伦敦也将提供给中国企业同样的机会。 国际化跳板 《中国新时代》:伦敦这座城市的定位是什么? 曹杰: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伦敦也是公认的世界商业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展业务或者设立办事处,就为企业在全球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伦敦可能就是他们一个新的起跳点。 《中国新时代》:现在你们最希望什么样的中国企业去伦敦投资或设立企业办事处? 曹杰:首先,我们欢迎所有的中国企业。实际上我们看中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企业现在正处于海外市场拓展的初期,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由过去政府提倡“走出去”,到现在更多的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主动“走出去”这一变化趋势。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当然伦敦也是受益方,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其次,我们的确也有一些希望吸引的产业,包括:创意、环保、新兴技术、生物科技和医药产业,还有两个能拉动就业的行业,即零售和餐饮,此外就是与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但我觉得这对中国企业来讲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全球化的起步阶段,而对于任何来自于中国的处于起步阶段的投资,我们都是非常欢迎的。 《中国新时代》: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金融类企业在伦敦的发展状况如何? 曹杰:中国的金融类企业在全球的网络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在伦敦开展了零售业务,另外还有会第三家中国的商业银行于今年年底在伦敦开展业务经营,具体是哪家我暂时还不能透露。除了银行,还有部分保险行业的企业,例如中国再保险公司也已经在伦敦设立了代表处。 《中国新时代》:目前中国企业在伦敦所有外来投资的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是什么样的? 曹杰:从金额到数量上看,都是比较小的,但在增长速度上却是非常可观的。尤其在近两年,中国企业在伦敦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排在前10名。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欧洲投资存量最大的国家是德国,因为德国的产业结构与中国更为接近。但近几年我们也看到一个变化,即中国企业开始更多元化地选择自己的投资目的地。过去,德国是中国在欧盟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而现在,中国在欧盟中最大的投资伙伴已经变成了英国。从投资增量的角度来看,英国已遥遥领先。 《中国新时代》:这些年中国已经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伦敦的关系是否会愈发紧密? 曹杰:对,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提速,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国与成熟国家市场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数字为证,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在伦敦的投资占其在整个欧洲投资总量的1/6。 《中国新时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曹杰:伦敦在欧洲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北京、上海在中国的地位,不同的是,伦敦背靠的是全球市场,它就像中国企业向世界市场跃进的一个跳板。英国虽然是欧洲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国,但从英国到欧洲大陆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飞行时间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此外,英国离非洲也很近,而非洲一直是中国一个传统的战略性市场。仔细留意一下中国公司在英国的注册名称就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叫xx(欧洲)公司,而几乎所有大型公司在伦敦设立的分支机构都是区域性总部,负责的不仅是欧洲市场,还有非洲和中东市场。 亲身体验 再做决定 《中国新时代》:欧洲有众多的具有深厚商业基础的知名城市,与其他主要商业城市相比,伦敦有何优势? 曹杰:伦敦有优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在过去的18年中,伦敦已经连续18次被评为“欧洲最佳经商城市”。当然,伦敦的语言优势就更不用多说了。此外,伦敦在人才储备上也非常有优势。伦敦是一个世界性的商业中心,因此全球的商业人才会汇聚在这里。伦敦不能被忽视的另一点就是金融服务的优势:伦敦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有大约来自于60个国家的500家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其中中国企业有84家。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刚到一个陌生的市场,肯定希望先与一些当地的中资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或者把华人作为客户拓展的突破口,而伦敦拥有欧洲城市中最大的华人群体:现在有8万华人住在伦敦。 《中国新时代》:您认为什么样的中国企业最适合去伦敦落户和发展? 曹杰: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命周期,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国际化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自身、了解自己在不同阶段的需求。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否需要国际化?如果他们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那么我们非常乐意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从信息提供到实务操作等方面,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通过伦敦这个平台实现国际化的目标。 《中国新时代》:对于那些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您最想告诉他们什么? 曹杰:未来的天下是中国的,但是中国企业绝不能闭门造车,只满足于眼前的方寸之地。只有经历更大的风浪,才能拥有更宽广的天地。 《中国新时代》:未来四年,伦敦这座城市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曹杰:北京在准备奥运会的七年中,从城市人文到城市景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伦敦未来也会是一样。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为北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奥运遗产。虽然现在距离伦敦奥运会召开还有四年,但我们已经在思考关于奥运遗产这个问题了。我们希望在2012年奥运会召开之后,也能给伦敦这座城市留下一些好的奥运遗产。这一次,我们特意将奥运场馆选在了伦敦市的东部,从历史上看,东部是伦敦市相对欠发达的一个地区,我们希望借助于奥运会,带动将该地区的城市重建工作。 《中国新时代》:您在伦敦工作、生活了数年,在您的印象中,它是人们认为的古老、沉闷的城市吗? 曹杰:我非常同意你用“沉闷”这个词。很多短期停留在伦敦的人对伦敦的印象是沉闷,但在那里呆久了,你就会感到一种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底蕴,任何有历史韵味的事物都是需要“品”的,伦敦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品味的城市。 其实伦敦是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每天你能看到各种不同肤色、操着不同口音的人往来其中。就像多民族、多文化的中国一样,伦敦也是一座“和谐”的城市。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去一次伦敦,身亲体验一下那里的环境,再做出下一步是否到伦敦发展业务的决定。
更多阅读
与企业共渡难关演讲稿 中国企业的十大难关
纵观中国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渐渐开放,竞争逐渐加剧,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的发展步伐日益艰难。有的企业家立志成为百年企业,有的企业家发誓超过苹果,有的企业家以世界500强企业为榜样,还有的企业家回馈社会,把企业当作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同时,应该关注利益相关方,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准确地回应,这是中国企业从简单的慈善捐助,转化成为战略性社会投资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善的商业模式,其关键词就在于“模式”两个字,为什么不叫善的商业
中国工业黄金时代 中国企业的黄金时代来了
社会上很多的声音认为,中国企业面临很多宏观经济方面的挑战,以及来自中国政府对民营企业政策方面的挑战,但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讲,这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未来五到十年很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人没有道德底线 中国企业的道德底线何在
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迅速将企业做大做强似乎没有资本原罪。“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遭遇阻击却不能不引起他们反躬自省。要想找到世界一流企业的突破口,反思中国企业的道德底线则是必要的。 悖论的困惑 随着中国经济的
大家族主义 《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局与中国式突围》 第一
向经理主义过渡,是提升中国企业的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个过渡,还有很强的时代紧迫性。由于中国企业没有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结果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产业结构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层,其特征基本就是高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