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即《逆变经济学》第三章·第05节(1)



第5节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

毫无疑问,人类经济社会就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或者说人类经济社会是自然界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在人类社会尚未诞生之前,那时还没有人类,但自然界已经客观存在了。如此也就说明,人类社会是大自然之子。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不尊重大自然母亲呢?可是,爱护自然又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建筑在具体的行动上,其中,对各种资源的分类与科学管理就是应当做好的一件工作,因为在它们当中,有的是可循环利用的,有的则属于一次性的。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有什么本质表现?

严格地说,所有的资源都应该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因为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当然应该包括所谓的社会资源、意识资源了。诚然,这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对各种资源分类的意义,而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能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经济学、管理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与灵魂。这是由于,任何一门科学也不可能穷尽世界,甚至包括人们自以为是的哲学。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有什么本质表现?

谈到自然资源,人们马上会想到埋藏于地下的各种宝藏,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认识。笔者以为,只要是尚未被开发和利用的东西,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形态,都应该属于自然资源。当然包括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甚至包括未开发、利用的知识。

1、什么是自然资源?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什么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笔者以为,只要是未被开发和利用的事物、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比如未经过人工雕琢过的由大自然生成的物质形式,比如存在于时空中的宇宙、星云、星系、星球和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状态,比如已经存在但尚未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原理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是自然资源,因为人类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制造出来。

谁能说这些宇观、宏观物质形态的客观存在对将来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没有意义或者说不存在价值?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到达那种高境界,但它们的存在势必会具有资源意义。另外,生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状态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具有资源意义和价值,否则如果误以为非人类生物产生、存在、发展状态与人类的关系不大,仅仅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东西,想怎么利用就怎么利用。那就错了。

笔者以为,资源的意义就在于尚未被利用,否则它就不再属于资源。不能因为它们是自然的造化就不加珍惜,也不能因为人类能够轻易地获得就不加爱护,否则受损害的也只有我们人类自己。而我们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够多的了。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产生过程,恐怕一些人就不会再有上述那种错误的思想了。我们应该明白,作为生物的一种,人类还无法将自然生态造化出来

就算有朝一日人类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复制出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那是否需要投入特别巨大的人力、物力?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就爱护我们的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自己的地球家园?再说了,把一个本来很好的东西破坏掉然后再去重建本来就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笔者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认识,那就是只有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和最美的,尽管最好的和最美的始终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据我所知,自打地球上有了生物已经有数十亿年的历史,而灵长类动物的出现也不过几亿年。至于说人类,有证据可查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而面对着数十亿年形成的地球生物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它、不珍惜它?难道人类社会不是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当然,这也不是说地上长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人类就不需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就不需要发展了,但绝不能做为了发展而发展的事。

2、自然资源的本质?为何是天然生成?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笔者以为,就在于它是天然生成的。既然是天然生成,那它就不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虽然人类再造物的时候也需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未加入人工,未留下人类思维的痕迹,那我们就应该承认它的自然资源属性,否则就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或许有人说,你不是说人类社会、人类的意识也属于自然资源吗?这里怎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为此,为了说明问题,笔者就需要再导入一个概念,那就是“人化自然”。人化自然与天然生成显然是又区别的。比如,有原始森林也有人工林,它们虽然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但由于后者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分,我们就不能把它认为是自然资源而应该把它当作人化自然资源,因此,也就不能再把它称为自然资源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也不能否定了其自然属性,因为它也是自然造化的结果。

笔者以为,作为天然资源,它应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经过上亿年的地质变化、生态变化并在纯自然状态下生成的,与人类的活动没有必然联系。第二,有限的,而非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第三,具有具体的内涵,至少是有所指的。比如,传统意义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森林、水资源地。第四,可以有限度地进行开发,但必须要有计划、有节制地进行,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再生的。

笔者以为,作为人化自然,它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生产的,其特点是,若离开人类的直接参与就不会存在。第二,加入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明显的“人化自然”的痕迹。第三,是可以再生的,它的产生不会造成其他天然的自然的绝对值的减少,因为它消耗的可能是可再生资源。第四,只要需要就可以去生产,但生产过剩也会给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性,因此也需要有计划和有节制地生产。否则,同样会走向反财富的那一边,能源危机、亏损由此而产生。

当然,天然资源与人化自然资源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它们都需要自然的造化,也就是说离开了大自然母亲的赐予、造化它们同样也产生不出来。就拿人化自然资源来说,绝不可以脱离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去杜撰,如果不去遵守自然规律或违反自然规律,或者说一旦脱离了自然规律的作用与制约的话,那就势必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而对于人类来说,自然规律的本质当然也属于自然资源。

(二)什么是社会资源?有什么本质表现?

诚然,从产生、发展、演化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但考虑到在今后的论述过程中笔者要深入探讨两者的辩正关系,尤其是在讨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是如何转化为资本时,所以也就有了先把它们区别开来,然后再将它们糅合在一起进行分别阐述的必要了。

1、什么是社会资源?是怎样产生的?

习惯上,人们总把自然资源理解为是自然生成的一种东西,现在看来,这种认识确实存在有不少问题。其实,在自然之外,还存在着十分广泛的资源,由于它们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所以笔者把它们称为社会资源。这样,它们的产生是否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就成为了我们区别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唯一。当然,这不是说,只有人类参与就属于社会资源,还要看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么,什么是社会资源?笔者以为,它是社会物质存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由于这种关系是可以被人们所利用的,所以笔者把它成为社会资源。也就是说,不管它属于什么资源,能够被利用是作为资源的唯一标准。能否被利用显然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关,如此也就说明了人类的意识也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这样一来,社会资源包括的范围也就相当广泛,但不管多广泛都不能脱离人类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也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和机制而每一种结构与机制都会存在一定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联系——社会资源便由此产生。动物界也存在自己的结构、机制,但由于是非人类的,所以不属于社会资源的范畴而属于自然资源范畴。这也不是说,社会资源的产生与自然界不发生关系,有时甚至相当密切,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

为此,为了更准确地说明问题,笔者把人类的各种组织系统、政治关系、经济制度、管理程序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劳动关系和科学实验确定为社会资源范畴,因为只有这些才体现出社会资源的属性。动物也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比如雄性剑齿虎之间争底盘和争领地,比如非洲大象的扶老携幼和牦牛联合起来围攻来犯之敌,笔者甚至怀疑它们也有自己的“法律”,但那不属于人类的社会资源。

如果要让我对社会资源给出一个标准的话,我看不如把这个标准规定为具有文字系统的规章与制度,因为只有文字是动物们所没有的东西。要不然,我们还真的缺乏确定社会资源的客观依据呢!当然这也不是说动物们就绝对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说它们的“文字”无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由此说明,语言是需要文字记载的。我们不能说动物们就没有语言,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它们有文字。

2、社会资源的本质?为何是无形的东西

社会应该是个十分广泛的范畴,不仅人类有自己的社会,应该说在动物界也存在着自己的社会形式。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讲人类的社会属性。这里讲的社会资源也就泛指存在于人际关系的那种社会形态,自然是由人类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生产关系、生产力、经济结构和机制,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组成。

作为社会资源,笔者以为它应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纯人类活动的产物,尽管人类的活动又不能完全与自然分离,尽管自然状态又常常影响到人类的活动。第二,它产生于人类的各种组织与结构系统中,具有一种机制与层次性。如民族、宗教、阶级、国家、政治、军事集团及其制度等;再如市场、行业、企业、班组及其制度等。第三,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与强制性,可以享受它带来的利益但又不得不服从。第四,自生自灭。作为社会资源,有生必有灭,与自然资源相比,其更新速度与变化越来越快。一般的情况下,旧的形式还没有终结,而新的形式又出现。第五,社会资源同样不具有实物的性质,但它可以成为生产或破坏财富的一种机制。但是,它对于实物有影响力。第六、是可再生的。

笔者以为,作为社会资源,它应该主要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可以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与智慧的结晶。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取向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资源。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社会资源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和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人类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总之,社会资源与人类的思维模式、结构分不开。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即《逆变经济学》第三章·第05节(1)

如此也就说明了,社会资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东西,当然也就是无形的东西了。比如人类的思维模式,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比如文学艺术、书法艺术、歌唱艺术、表演艺术,再比如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信息技术、理论体系、价值观念等等。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社会资源是无形的东西,但它的表现却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因而它具有物质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288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即《逆变经济学》第三章·第05节(1)》为网友感受不到的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