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工厂 中国与“世界工厂” 对错与出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拿美国的沃尔玛公司来说,它直接采购中国商品的出口金额已经达到了每年90亿美金,同时估计间接采购金额也达到了每年90亿美金,这已经相当于它在美国本土采购量的七分之一,而根据该公司估计,在接下来5年的时间内它在中国采购金额仍然将以20%的速度增加.据商务部长在07年初全国商务会议上的讲话,在200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9,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7%,而在9,691亿美元的出口额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一定不少,他们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尽情”采购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的声音开始鼓吹中国应该尽快改变自己”世界工厂”的现状,不断加大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向高科技和创新产业倾斜,鼓励用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去获得出口订单.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很低,大量的利润都被国外的厂家或者渠道商赚取了,而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改变.我认为这种鼓励中国改变”世界工厂”形象的言论是非常错误的,是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是否应该努力改变”世界工厂”的形象.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应不应该”和”能不能够”两个角度进行回到.

  首先,中国应不应该改变”世界工厂”的形象?从目前来看,我认为中国是不应该去改变这个形象,原因是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劳动力数量过多,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至少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同时能够逐步地改善经济水平.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如果不断加强”世界工厂”的形象,至少在舆论上会引导国外的企业来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者在中国进行商品采购,容易形成市场上的规模优势;同时,世界工厂的定位会使得国内企业逐步形成(在相同或相邻地域内的)价值链各环节的配套生产能力,这也会使得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超过别国的成本与效率优势,所有这些都会对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带来诸多好处.这时候会有人说了,目前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取得的,发达国家把这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都转移到了中国来,这是我们不应该接受的.我不知道这类企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百分比,但我相信不应该占到很大的比重,因为毕竟我们所出口的产品中以轻工,纺织和机电产品为主,而大部分这类企业是不具备危害的.另外,在这点上我们不能够过于教条,因为如果对别的国家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那为什么他们要到中国来生产和采购呢?我们不能希望把所有的好处都占了.其实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不由这个工厂是为中国消费者生产产品还是为外国消费者生产产品决定的,关键在于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上政府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如果政府真的能够发挥立法和监督的职能的话,那这种担心也是不成立的.所以说,在目前阶段中国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扩大生产的数量和种类,并以此作为带动各地经济发展的引力之一.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改变”中国是”世界工厂”现状.美国是世界上的出口大国了,但因为它们输出的大都是金融服务,软件,高科技产品等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因而没有人将它称为世界工厂.中国能够做到吗?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现实的.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在中国的本土市场上,真正具有创新性或自我知识产权的中国产品也是微乎其微的,大量的高科技产品或创新性产品仍然是跨国企业的天下.如果连自己国内的市场都不能够占领的话,凭什么去占领国外的市场?事实上,技术创新是需要积累的,并不是某个企业今天挣了很多的钱明天就可以组建一支很强大的研发队伍开发出一大堆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的.华为是中国最成功的创新性企业,但这也是他们在过去10多年大量招聘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投入巨资进行科技研发的结果,试想一下能够有几个中国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我的观点看来,要改变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地,也不是通过政府的调整能够快速实现的.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同质化的竞争加剧,总是会有一些企业会通过逐步培养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脱颖而出的,而这些企业会慢慢地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的,只不过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罢了.所以说,要改变世界工厂的地位政府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这只有通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由市场引导企业自身慢慢地实现转变.

  既然中国不应该也不能够在短时期内改变”世界工厂”的现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就应该在竞争中不断被采购商压价,然后在恶性竞争中不断丧失利润直至亏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中国企业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以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一个方面,中国企业应该花力气将自己改造成为”有技术含量”的非高科技企业.从现实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传统行业,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它们转变成为高科技企业.但是,即使是这些传统企业也应该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市场价值以获得超出平均的盈利水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卫生陶瓷行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行业,目前国内的总产量大约在8,000万件左右,其中出口为3,000万件,大部分是国内骨干企业为国外的大中型零售企业贴牌生产的.然而,对于这些生产企业来说,即使有相当大的订单来自同一家客户,他们还是很难与这些大客户建立直接的业务联系,大量的订单都必须通过一些国外的专业贸易公司进行,而这些贸易公司所赚取的利润远大于国内企业的生产利润.虽然他们曾经会尝试直接建立与最终零售商的联系,但最后都不得不放弃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在国外的贸易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左手买进,右手卖出的中间商,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增值服务,例如,在新的一年还没有开始之前,他们已经对零售商在过往一年的销售额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已经将有针对性的采购计划做出来供零售商参考;同时他们能够随时根据销售情况对市场做出反应,会设计出各类促销方案供零售商选择.通过这样的服务,零售商尝到了很多的甜头,因此也与该贸易商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合作关系.反观国内的生产企业,他们具备非常强的生产能力,但是如果要找一个员工能够非常职业化地与零售商面对面地讨论消费者的消费习性或促销方案的话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这类的服务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所以说如果中国的”世界工厂”能够逐步在生产制造以外提供其它的高质量服务的话,我相信国外的采购商是愿意为这样的服务支付有竞争力的报酬的,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远比将企业建设成为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和众多自我知识产权地企业容易地多.

  第二个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向内地转移.从目前的产业分布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沿线为主的沿海地区,他们的产值应该占到了中国出口额的绝大多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的局限性也开始凸现:1)过度密集的生产能力造成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2)大量的土地需求造成土地成本上升,投资负担加重;3)在相当多的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电力,水力等资源开始紧张,资源短缺已经开始对生产活动有了相当的影响.综合这些因素,我们会发现这些沿海的”世界工厂”已经开始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威胁.因此,这些”世界工厂”们应该考虑往内地的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逐步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内陆省份以获取资源和降低成本.更具体点说,例如四川,陕西等省份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具有大量的科研院校和传统大中型国营企业,劳动力和技术人才都非常丰富,同时由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也一定会给予相当大的支持,这将更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总之,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确是”世界工厂”,而且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不应该急功近利地鼓励创建各类高科技企业,而应该基于目前已经存在的众多传统行业中的企业,鼓励他们提升各类诸如营销等软性技能,是在中短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正确之路.

 中国世界工厂 中国与“世界工厂” 对错与出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204.html

更多阅读

今日系列:中国与扎伊尔刚果金 建交日图

今日系列:中国与扎伊尔(刚果金)建交日(图)2月2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扎伊尔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建交日(1961年)。1960年6月30日,刚果共和国独立。1961年2月19日,中国承认基赞加政府为刚唯一合法政府,2月20日,两国建交。同年9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 中国邻国

中国与邻国边境争端我国陆地邻国共15个,包括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锡金(由于锡金已被印度吞并,但中国始终没有承认)实际邻国是14个。我

汪晓云:中国与古希腊多神信仰的同一性

时间:2010-05-12 10:01 作者:汪晓云 点击:734次古希腊诸神与中国诸神在形象的整体历史演变中呈现出内在同一性。把握中国与古希腊多神信仰的关键在于梳理出两个神话体系中具有发生学意义的“大神”,在古希腊,这一“大神”为酒神;在中国

声明:《中国世界工厂 中国与“世界工厂” 对错与出路》为网友注定沧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