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供求世界 流量/存量逻辑续谈,兼论供求曲线(三)



7.不要任意设定变量的统计方法

有个网友就说:可以用每个月当中1、15、30号的上班人数的平均值表示这个月的上班人数,和这个月办公室水电的消耗量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不就是流量和存量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了吗?

当然,这个网友也是随便举例,没有认真考虑其中的问题,例如首先一点,上半月15天内有两天,而下半月可能16天中只有1天被统计,显然没有理由;其次,如果某月1、15、30正好是节假日比较多,你也束手无策了。

但是,这都仅仅是统计方法设计的问题,而其中的根本的理论错误在于,如前所说,不存在“某一时段内的存量”这种东西,因此,我们无非得到所谓的1、15、30号这三天的上班人数这个数据,如果某员工迟到、早退、旷工、半道请假、临时离开办公室等等,你都将无法统计了。“上班人数”只能是某时点上上班(在工作状态)的人数,并不存在“某日上班人数”这个变量,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日均上班人数”这个衍生数据。“今天有N个人上班”,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有三种事实情况:之一,它指在你观测的时点上有N个人在上班;之二,有N个固定的人今天一直在工作;之三,有很多人在上班,每个人上班的时间长度的总和等于mN(m小时工作制)。

西方经济学当中就不乏这种迷信的、忽攸式的数理方法,所以说它是用数字伪装起来的伪科学而不是科学。西方经济学试图在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之间构建思维的需求曲线、把货币供给量(时点数)和货币需求量(时段数)构建所谓的货币供求平衡、在资本存量和年投资量之间构建关系……都是对流量存量逻辑知识无知的表现,是十分荒谬的。

但是,一味强调西方经济学对于流量存量逻辑无知可能有点过分。事实上,从西方经济学避而不谈价格的变量属性,以及假定价格不变和故意说成是价格水平等做法,就可以感觉到西方经济学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需求量概念以及需求定律是有问题,不过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罢了。殊不知用这种混淆概念的招数骗骗经济学傻子粉丝可以,对发展经济学无济于事。

正确的、科学的描述是,在笛卡儿平面坐标系当中的变量必须是同性质的,要么都是存量,要么都是流量。由存量(如价格)和流量(如需求量)构建的笛卡儿坐标系是不存在的。

还有人自己设计了一种“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统计计算方法,最终牵强附会得到一个数据,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8.也不存在一个流量决定一个存量的倒置对应关系

前面说没有理由把某时点上的存量和其后一段时间的某一个流量硬扯在一起,那么有没有一个流量决定了时段末点上的一个存量的情况呢?没有。

首先,西方微观经济学是价格自变量理论,是价格决定需求量的,即是存量决定流量的。由此不能转换为流量决定时段末点存量的逻辑。其次,西方经济学的供求曲线交叉图把价格点看作是供求均衡的点,也就是说均衡就意味着成交,换句话说,成交是一个时点上的供求存量的均衡,而不是流量的均衡。一个人需要100斤大米,他吃半年,而一个人生产100斤大米,并不需要半年。供给量形成的时间和需求量被消耗的时间不等,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把供求量均衡和时间段联系起来是十分荒谬的。

其三,最重要的一点,假如一个流量可以决定此流量对应的时段末点上的一个存量,那么我们依然无法确定影响力的时效问题,即选取多长一个时间段。我们知道,时间轴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作是此前任意一个时段的末点。比如2007年1月1日0点,是此前一个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100天、一年、五年、十年……的最后时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任意选取时段长度。那么,究竟是多长时段内的这个流量决定了这个存量的大小?2007年1月1日0点的这个存量究竟是由2006年的“年流量”决定?还是2006年12月份内的“月流量”或者是31日的“日流量”决定?还是2007年12月31日23点到24点的“小时流量”决定?还是都可以决定?

 大石桥供求世界 流量/存量逻辑续谈,兼论供求曲线(三)

有人杜撰出一个“经济熵”的概念,用以描述某时的经济状态,并给出了经济熵S取决于国民收入Y的结论S=kρkY(《经济学新论乘数·统计熵与国民收入》,中国经济出版社,马列光,2006,P128)。我们知道,国民收入Y是惯常地定义为流量的,而状态函数S是标准的存量概念,这个式子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个时点上的存量状态可以用一段时间内的一个流量来决定。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指出这个Y是那个时段内的取值,循其逻辑,应该是S所在时点之前一个时段内的,即S应该是位于这个时段末点上状态描述。

因为任何时点t都可以被看作是其前任意时段的末点,那么好了,Y对应的时段究竟应该取多长?为何要取这么长?也就是说,决定S大小的Y是按照小时工资?还是月薪?抑或是年薪?还是之前5年一次的分红?如果12月份的收入可以决定年底时点上的S值,那么之前1~11月份的收入对这个S有没有影响?

这种由流量决定一个存量的错误在西方经济学当中是常见的,把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反过来解读就是例子,即认为一对流量的供求量决定一个价格,就是这种错误。因为我们同上一样,不知道该选取之前哪一个长度的时段内的供求量来决定这个点上的价格。

 

9.正确的“静态分析”是什么样的。

在对西方经济学基于错误的流量存量逻辑的动态分析做出批判的时候,不少人回应说钱皮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静态分析”,把西方经济学的静态分析当作错误来瞎批一通。

这些自以为懂得了“静态分析”的经济学高人其实恰恰是不懂得何谓真正的静态分析的人。

静态分析,顾名思义就是不涉及到时间因素的分析,即分析同一时点上的存量关系。换句话说,由于流量变量已经涉及到时间的流动问题(时段的长短),有流量概念参与的分析都已经不是正宗的静态分析。

这可以和流量存量不能构成二元函数表的规则合并考虑,即像存量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这两种性质的变量不可能放在一起进行所谓的“静态分析”,因为“需求量”已经涉及到时间流动了。

那么,如果把“静态”的范围扩大话,例如不考虑时段的序数问题,只考虑同一“时段”内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是一种“静态分析”?当然可以勉强这么说,但是,这种不太正宗的静态分析当中,同样,要么两个变量都是存量,要么都是流量,而没有存量流量并存的分析。例如可以把年初时点上的资本存量K和年终时点上的累积产出进行分析(此时的产出是一个存量即水表数),看看有没有联系和规律;也可以把当年的投资和产出一一对应进行因果分析;但是资本存量K和年投资I就不能放在一起分析,因为你无法确定K所对应的时点。

即便是同性质的变量,执意探究某一个特定时点上的输入和某一个时段内的输出(一种“水表数”)的关系,也会因为时段选取的随意性而面临诸多的实际问题,如统计方法的确定等。由于有“响应时间”的存在,在你所选取的时段内可能根本没有输出或者已经输出完毕,这样的静态分析将导致你无法观测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客观规律。

例如,我们通常是按照产量指令备料的,你让统计员去统计投入(班前的领料量,存量)和产出(班产量,一个水表数,存量)之间的关系,他会报告说“相等”。但是,如果你让他统计的是“第1小时产量”的话,他很可能会报告说“0。和投入量无关”,因为此时产品还处在加工过程中,还没有走下流水线呢。如果你想当然地探讨投入和晚上10点到11点间的小时产量的关系,结论也可能是“无关”,因为投入已经全部输出,工人早就下班了。

对于经济学的需求定律来说,就是你即便是认定价格和其后的需求量有关,你也要能够确认这个价格数据的影响力能够持续多久,即需求量对应的时段是多长,为什么?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由于存量本质就是“随时而变”之量,对之搞所谓的“静态”研究实在是强为其难了。依然是前面提到的问题:作为随时点而变的存量,为何在你索取的时段中间的时点上的其它取值对于这个时段内指定的流量没有任何影响呢?

真正的静态分析,应该是同一个时点上两个存量之间、或者同一时段内两个流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而在一个流量和一个存量之间不可能有合理的“静态分析”成立。

再回到本帖的标题上来。之所以需求表要编造而没有源于实际,其实,根本问题是教授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价格和什么叫做需求量。怎么才算知道?知道了,就能够告诉学术它的统计方法,也就不会对其变量性质有任何疑惑,就压根不会去寻找需求定律成立的数据——从正确的价格和需求量概念本身就能够论证需求定律根本不存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250.html

更多阅读

80后如何管理老公工资 80后谈如何“管理”80后(上)

系列专题:研究80后80后谈如何“管理”80后(上)管理80后的管理人,你有危机感吗? 管理80后成为现在的热门话题,却鲜见有80后发声,大多是60、70后畅谈对80后的理解,联想到前段时间80和90的网络对战,身处富一代与富二代的夹缝之间,现实的生存压

股经论谈(三):股票投资的策略分析

 笔者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笔者进行股市分析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股民(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股票投资是风险大、难度高的投资方式。股票投资者要想使自己的投资获得成功,必须明了股票投资的基本策略,依据一定

魔兽世界终极视觉指南 餐饮投资终极指南(三)

  在“说菜”的过程中,郑河发现,有的客人对淮扬菜的由来和典故感兴趣,有的客人对淮扬菜的做法和吃法感到好奇和新鲜。也有一些客人到这里来一边吃饭一边谈生意说事,不想别人打搅。针对这些情况,郑河对“说菜”的方式又作了进一步的调

声明:《大石桥供求世界 流量/存量逻辑续谈,兼论供求曲线(三)》为网友灑落壹地的陽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