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秩序的重建 如何重建社会基础秩序



  今天读了孙立平教授的一篇好文章:<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牵动了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又一直说不明白的情结——社会基础秩序。

 价值与秩序的重建 如何重建社会基础秩序
  什么是社会基础秩序?我说不全面,孙教授也没有全说明白,他是用这样两段话来告诉我们“基础秩序”大至的含义:

  制度失败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设计和安排本身的问题。二是制度运行的条件和基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制度的失败,往往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作为制度运行条件的基础秩序出了问题。曾有人对我国现有的反腐败措施与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措施进行比较,发现在一些领域内,我们的反腐败措施并不比西方国家粗疏,相反,有的甚至更为复杂和严密。但问题在于,它们就是不起作用。其原因就是基础秩序的缺失。不仅反腐问题是如此,其他许多制度的失败,也往往与此有关。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制度的运行是嵌入于基础秩序中的。制度运作时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由制度本身来解决的,而是由制度嵌入其中的基础秩序解决的。正因为如此,很多有效的规则甚至制度,其本身往往都是很简单、很粗疏,甚至充满漏洞的。有效运行的制度一定是完善而没有漏洞的,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如果一种制度能完善到没有漏洞的程度,不仅没有可能,即使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其需要的巨大成本也是社会无法承担的。

  第一段话中孙教授把制度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制度设计和安排本身”和“制度运行的条件和基础”,显然他的“基础秩序”是制度设计和安排之外的秩序,这不正和我一直在嚷嚷着的"制度是博奕均衡的结果"、“制度不可设计”不是相似的吗?另外不有一个炒得不算太热叫“制度运行环境”也应当是一个意思吧。第二段话中孙教授提出“制度的运行是嵌入于基础秩序中”也就是强调“基础秩序”对制度的效力的决定意义。基于这样的分析,我总结出基础秩序的两个根本特征叫[B]非设计性和决定性[/B]。

  那么,什么是基础秩序?在现实中我们能找到它的样本吗?孙教授说“至少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秩序,二是信用结构,三是基础制度。”这样的说法当然正确,但它却是个类似“大实话”似的正确!因为它让人有转了一圈又回到老地方的感觉!谁不知道这三点是制度的基础条件啊,谁不知道人无廉耻百事可违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堵在我们心头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真理,这么重要的基础会被中国人糟蹋成这个样子,甚至于到现在还是得不到伸张?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猜想,还应当有更基础的力量左右着这些被孙教授所说的基础秩序?既然基础秩序是不可设计的,这种基础的力量能否被我们认识?我们能改变它使它不要这样折磨中国人,进而让它给中国带来好运吗?这就是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情结,是我一直想把它弄明白而又一直弄不明白的问题,我已经意识到这种基础力量就来源于现实中亿万人日常天天发生的相互博奕,只是我无法说清楚这种常人的博奕是怎样决定着道德、决定着信用进而决定社会制度的形态和它的效力的。我现在最感到悲哀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能认真深入地来研究这个问题.在价值中国网上,催文华教授发了一篇《历史证明宪政是各社会力量博奕的结果》一文,当时得到了韩和元催长林等学者的赞同,可见认识到"制度不可设计"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问题是有志于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我认为认识到"人们日常的博奕决定着道德、决定着信用进而决定社会制度的形态和它的效力的"的人也只有我一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孙教授所讨论的"国企冰棍论",我读到这里时,脑子里想到了文革时期割资本主认尾巴.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运动是愚蠢的,有一个笑话说家庭养3只鸡是社会主义,养4只鸡就是资本主义.事实上毛主席和他的领导集体真的那么愚蠢吗?当然不是愚蠢的恰恰是嘲笑他的人.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要维护社会主义"基础秩序"啊!毛主席很清楚,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一大二公"的基础秩序之上的,当自私自利思想泛滥之时,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灭亡之日,邓小平不明白这一点,他迷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观点,希望利用人的自私力量来建设一个与自私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果呢?简单地说就是天热了,冰棍化了!我这样总结我们的改革:我们想搞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失败了;我们想以自私的力量维护公有制,失败了!

  那么有人会问,别人的国企是怎么成功的?那么我要告诉你,别人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私.但他们也不是象文革时期中国人那样大公无私.他们有私心亦有公心.私心公心自然和谐于心中.是什么让他们有这样良好的状态,不是谁的设计安排,是自由的博奕结果!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假设一个社会有两个人张三李四组成,张三会种大米,李四会种小麦.李四想吃大米,张三也想吃小麦,假设这时没有盆地任何制度、契约之类的东西,张三去抢李四的小麦,李四去偷张三的大米,但很快两人会发现,这样对双方都不利,于是他们坐下来谈判,达成协议,相互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并且以和平交换的方式互通有无。这样的契约显然对双方都有利,双方都愿意执行它,这时就产生了最简单的“公心、公德”,同时私心并没有彻底消灭,公心私心都有强大的力量支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不是文革中那种依靠割资本主义尾巴来强行压制私心维护公心.

  但人参与博奕也是需要基础的,这就是我在<制度是什么>一文的讨论中一再谈到的"人的基本规范",[B]我说这种基本规范是与生具来的人人平等的,不可因交易而获得更多,也不可因交易而失去的,它包含着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B]只有把这个基本规范搞清楚了,并达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制度重建才有可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351.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

李延明:科学理解“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

李延明:科学理解“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观”李延明【该文章阅读量:409次】【字号:大 中 小】【内容摘要】价值与价值观不是一回事的。"普世价值"是现实存在着的,社会价值、人类价值都属于普世价值。它们的区别在于,社会价值具有时代性,

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的关系 法的价值论

 法的价值是一种可能性属性,法的作用是一种现实性属性;法的价值和法的作用存在的意义和终极指向都是人的需要;法律价值的兑现是法的作用发挥的实质要件;法的价值位阶为法的作用发挥提供理论引导。1. 法的价值是一种可能性属性,法的作

mp3封面图片的嵌入与显示的代码 如何把封面嵌入mp3

mp3封面图片的嵌入与显示的代码  现在的智能手机播放器大多可以显示mp3中的封面图片,我们自编的播放器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潮流,能嵌能显,所以笔者研究了一下这个问题,写出代码,现贴出来与大家共享,对mp3数据结构不熟悉的请先参阅笔者的旧

声明:《价值与秩序的重建 如何重建社会基础秩序》为网友画中人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