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供求关系 用循环经济学的观点看供求定律



  供求定律就是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可以均衡的定律。供求定律的另一个意思是价格由供求决定,人们喜欢用供求来解释价格是由于它方便、直观。供求是无法决定价格的,如果供求决定价格成立的话,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供求呢?西方微观经济学就是这么个说法,一会而说供求决定价格,另一会而说价格决定供求。当然,它们会把这一切隐藏在静态、比较静态及所谓的动态分析里。

  供求定律的错误,在于经济学的逻辑分层,因为没有进行细致的逻辑分层,供求定律自然混乱和不成立。供给、需求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货币。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供给方也是需求方,需求方也是供给方。供求的背后是分配,它包括分配主体(人、企业等)、分配对象、分配手段、分配环境及分配关系。分配的主体是人,分配的手段是货币、分配的对象是产品和货币、分配的环境可以是讲信用的环境,也可以是欺骗的环境,分配的关系是分配主体、对象、手段、环境之间的关系。

  循环经济学认为,经济本来就是循环运动的,经济的循环运动可以分为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产品循环运动就是环境要素---产品---环境要素的过程,货币循环运动就是影子货币---货币---影子货币的过程。环境要素到产品的过程是生产过程,产品到环境要素的过程是产品的使用过程。影子货币到货币的过程,就宏观而言是货币的发行过程,货币到影子货币的过程是货币回笼的过程。

  供给和需求的过程是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涉及生产也涉及产品的使用。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产品的分配,没有产品的分配,就没有供求。生产的过程是环境要素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它属于产品循环运动。产品供给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情况,而不是决定于想提供并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数量,理由很简单,产品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求在所有制的情况下比较复杂,因为需求没有真实不真实而言。就使用产品的需求而言,它是真实和客观的,因为人使用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是有限的。问题是,有些需求是分配需求,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产品,而是为了分配社会财富,分配需求(有的人叫投机)是没有品种和数量限制的,它也不是真实的。

  在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分配至少包括两次子分配,一次是生产过程,一次是分配过程。生产过程是将环境要素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过程,分配过程是产品分配给不同的人的过程。这两个子过程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因为前一次分配是后一次分配的基础,后一次分配是前一次分配的保证。就货币循环运动来看,分配过程是影子货币到货币,货币到影子货币的过程。

  现在,我们可以走到现实世界里来了,张三供给产品20个,李四对产品的需求为小于20、等于20、大于20,无论那种情况,李四都只能得到20个产品。这20个产品的价格是多少?也就是产品的价格由什么决定。产品的价格由供求决定吗?显然不是,由于张三、李四是产品分配的主体,他们的供求量是没有能力决定价格的。决定产品价格的是需求级次,如果李四对产品的需求级次高,张三出高价,李四会接受,否则就不会接受。另外,需求级次是变化的,当需求得到满足时,需求级次会降低(需求级次和边际效用递减不同,详见《循环经济学原理》。)。需求级次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这是价格每时每刻不同的根本原因,因为分配需求从来就是变化的。上午5元的股票,下午就涨停板,为什么?就是需求级次的变化,这个变化,大部分情况下来自于股票的庄家或操纵者。

  生产20个产品,如果付出了100元,每个产品的价格就以5元为基础。产品的价格就围绕这5元变动。产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级次,而不是其他。当人的需求级次高时,5元的产品可以卖到100元(如那些垃圾股,庄家制造的需求级次),也可以只卖0。5元。当每个产品的价格为100元时,如果把20个产品全部卖出,可以收回2000元,或收回100元,同时产生债权债务1900元。我们假设不存在债权、债务,这时,银行的贷款从100元增加到2000元,银行的存款也从100元增加到2000元。

  买20个产品的人的钱来自于生产20个产品时赚的100元及银行贷款1900元。第一次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是100元,第二次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是1900元,两次合计共有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2000元。如果张三将100元归还银行,则有100元转换为影子货币,实际货币余额为1900元。

 经济学供求关系 用循环经济学的观点看供求定律
  张三的产品每个卖100元,如果张三不提供信用给李四,李四又无法从银行借到钱,这时,张三可以卖出一个产品,收回100元,另19个产品,每天都卖不出去,而李四也买不起自己需要的产品。这时,影子货币---货币---影子货币的过程被打断,而产品—环境要素也不是人的使用,而是产品失去功能。

  需求定律描述的是,20个产品每个卖5元,这样,供需就均衡了,这个5元就是均衡价格。为了论证这个过程,西方微观经济学还会告诉你,边际效用递减,及边际生产成本递增。如果再不行的话,它还会告诉你,那是垄断竞争,或者干脆就是垄断。

  不和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结合起来的供求定律,怎么可能成为定律?供求关系不就是用货币作为分配手段的分配关系吗?把这种分配关系绝对化、科学化,其结果就是使西方经济学的庸俗化,一方面说供求决定价格,另一方面,在分析边际成本递增时,又说价格决定供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3394.html

更多阅读

矛盾的观点 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在全球优化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技术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构成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就是交换关系的发展,它们是“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革新加快了生产

事后诸葛亮前一句 用事后诸葛亮的眼睛看诸葛亮

    少时酷爱看《三国》,尤其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本事佩服得简直五体投地,对他老人家的景仰尤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而数遍看过来,发现了个疑问:诸葛亮这么聪明,为嘛蜀汉不但没有兴复汉室,反而最先亡国了呢?直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

薛兆丰:经济学的科普化生存(一)

 薛兆丰,青年学者,深圳大学理学士,现留学华盛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1997年建立网站“制度主义时代”(www.StevenXue.com)。2003年出版文集《经济学的争议》。  ——不断有人指责我专横独断,指责我不宽容异己,指责我好

第21节: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10)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第一,生产什么?  明天就要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心爱的女朋友非要去看《2012》,不去的话,“女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今晚的时间是一定的,不能两样都做,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你必须做出选择,究

声明:《经济学供求关系 用循环经济学的观点看供求定律》为网友胡渣熟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