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造好了,但河道港口尚未疏通,只能停在船台上。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处境就是这样。OBSERVER近几十年来,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电动机和驱动技术、调速控制技术得以实用,使燃料电池样车制造出来。纯电动汽车也进行了许多示范。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道路尚远且前景不明。除了用户要求与燃油汽车相比较有欠缺以外,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不具备是关键的原因。事实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十几年的商业化路程被加气站挡了道,虽然一些地方了大力气推行,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或几个加气站实在无法满足用户加气的要求,因此纷纷停止实施,使油改气、气改油来回折腾。就环保性能而言,燃气是优秀的,但加气站没有跟上。原因在于没有人建,而换瓶方案又得不到许可,国标规定只能充气不能换气。此时正在继续上演油换气、气改油的活剧,但都无疾而终。此外,燃料电池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示范运行是可以的,但加氢站因国标没有无法商用,防火标准又极高,使安装完成的加氢站成为展览品。同时加天然气、氢气的设备都是进口,价极高,如加油站那样星罗棋布是无法做到的,液化气站设备国产也有,价格也低一些,但遍布城乡也无法做到。因此这些新能源车商业化很难。aihuau.com电动汽车示范最多,在宜驶的区域作恰当的用途可以实现商业化,但公用充电站是一个保障,让车企来建又难以办成,专业公司来办此事近期也没有可能。本来国家电网公司拥有全国城乡的十千伏以下的电气线路,在此设公用充电站是方便的,只需计量装置和市购各式充电机即可,但国家电网公司只重视社会形象不会具体去做属社会责任的事务。因此希望国家电网公司建充电站系统在目前看来希望渺茫(奥运充电站是特殊的,它不具备商业推广价值,是个样板不能移植)。乙醇等生物能源将来或用于车辆能源,它也不借助于现有加油站,而单独去建设工程浩大又难以成功。让加油站近几年为帮助生物能源布施加注点吗?可能性不大。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 新能源车受制能源供给](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585878541298.jpeg)
中国的加油站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企业参与使之完善甚至过剩,现绝大部分被石油巨头收编。尚有少数民用加油站半开半关难以维持。汽车依赖于能源供给系统,若忽视了这点必然面临车造好了但无法远行。船造好了,但河道港口尚未疏通只能停在船台上。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处境就是这样。因此新能源汽车研发不能只重视车辆,如何行驶用什么能源还得同步考虑供应设施。国家既然批准立项研发,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实施才行。军队打仗只有冲锋没有后勤是要失败的。产业发展之技术研发牵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看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车辆已经止步于加气站,而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加氢站,纯电动汽车又受困于公用充电站系统。前者商业化已停滞,后者商业化停留在摇篮中,这个困局产生于项目驱动初始,成形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不能解困,不干也罢,免得进一步劳民伤财。现在生物燃料、煤制氢、煤制醇项目都在实施,如果将来生产出这些新能源后,无法顺畅地进入供应网点,全天候供给车辆用户,那么同样会步加气站、充电站的后尘。因为其流程是一样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包含了众多因素和条件,若要想使之产业化、商业化,那新能源的来源、车载储存、供给网点、能耗费用、中途补给时间、储能器具的使用寿命和成本折算一系列问题必须一一到位,并为使用者接受,方可推行。若将示范的样板视为商业化的范本模式移植推广,那又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