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新国标是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酒汁所占比例不低于80%。这说明了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年份”的背后 当一些企业推出1992年等之类的年份酒时,一些业内人士就开始质疑这些年份酒的真伪,而厂家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决用市场反击,即使面对质疑并没有太多反击,只是顾着销售,利用普通消费者对年份酒的无知,占领市场,获得大把的银子。等到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其中猫腻后,厂家就逐步退出新概念的产品替代年份酒,再寻找其他的市场支撑点。作为舶来品,葡萄酒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法规政策也较完善。或许有些人会说,为何不把国外的标准直接引进过来呢?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相对不成熟性造成了它的相对脆弱性,如果真地把国外那套标准搞来,会可能给整个中国葡萄酒业带来一种打击,因为基础设施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这更会遭到葡萄酒企业的反对。葡萄酒民族企业已行动青岛龙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月29日在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地波尔多正式购得有约500年历史的Latour-Laguens酒庄。其实在此之前,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张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酒庄,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如果说长城打奥运牌是从品牌公关的角度介入国际化,而张裕采用实业收购的方式把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则采用另一种方式。而这种实业投资的方式是最根本的,营销的根基是产品,产品的核心是品牌,没有品牌,其他一切都是白费的。从投资风险来讲,自己建立酒庄比收购所面临的位置风险更大。对于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讲,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