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层管理者,不能准确把握公司战略,有力量、没方向;中层管理者,懂业务,不懂管理员工,领导力不足。 中国企业在充分享受“人口红利” (因人口年轻化,社会的医疗保障成本相对低)和“民工潮”带来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那就是“人才缺乏”。 作为管理顾问,我辅导、培训和拜访过的几乎所有企业,都给我反馈着一个同样的声音:公司想做大、做强、做好,但没有人才。而其中,重中之重是缺少中层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人才,常称 “核心人才”。因此,近年来,核心人才流失率,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健康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然,企业高层在资源、机会上总是优先的,他们的流失率也是最低的,一般也不会纳入考核范围。 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给予中层管理者足够的信任和授权,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被企业边缘化了,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专业、智慧发挥出来。通常的冲突:中层管理者抱怨公司没有授权给自己,无法承担企业赋予的职责;而企业经营者则担心中层管理者一旦得到授权,可能因为自己能力或者其他的局限,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客观认识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如何克服自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依然是我们每个企业人值得深刻思考的课题。 中层管理者的困扰 困扰一:中层不能准确地把握公司战略 中国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最大的困扰来自于自己认识上的局限性。有句“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很准确地表达了中层管理者的现状。我们不能说他们不努力,我们也很难说他们没有专业性,事实上,他们在担任中层职务之前,多数都是业务或者技术专家。 问题出在哪里呢? 他们以前的工作是自己一个人做,面对的是具体的事情,或者面对的是机器、设备,他们在得到具体的指令、计划之后,开始自己的日常工作。因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经验良好,所以,通常可以获得上级很好的评价。久而久之,他们也因此而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担任管理者之后,负责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甚至多个团队、多个部门的工作。他们不可能再在具体的指令、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他们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必须为团队和部门进行规划。 但是,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面对角色的改变,他们不知所措,也没有得到公司系统的训练和更高上级的帮助,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开始学习做规划,主动去推动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也会犯本位主义的错误,眼里只看到部门的具体工作和职责,没有很好地从公司全局、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 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企业的中层,普遍不会结合企业的战略来看问题、做规划、做选择,不会准确把握公司的意图和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做规划、出制度,闭门造车和想当然成份很高。企业高层经常抱怨:“他们习惯做个性演员,不习惯做职业演员”。你想想看,企业请你来,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当然不能按照你的喜好和专长来做事。企业所坚持的是,中层要做企业的“规定动作”,而不是“自选动作”。 总之,企业中层第一个困扰,就是有力量、没方向,没有把自己的才干、团队的工作,集中到公司的战略重点上来,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公司方向、领导意图。说白了,我们的中层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 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公司战略。要把部门、团队局部的优势,转变为公司整体的胜势。不然,再多的工作,可能都是浪费企业宝贵而稀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