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自我管理专题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能计算的固定的量,用一秒少一秒。因此,我们常说“人生苦短”。在人短暂的一生中,更多的时间不得不花在睡、吃、行等不直接产生价值的活动中,如:你不得不花将近一半时间用于睡眠;你不得不吃饭,用餐时间加起来也得几年工夫;行走、旅行又几年;再加上平时娱乐、节假日休息、吃饭、哄小孩、侍奉老人,加起来也得几年工夫。如果从有限的寿命中减去这些时间,那我们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能有多少呢? 以全球平均寿命65岁为限,一个人留给自己的时间只占他全部有生之年的17%。

时间不等人,逝者如斯夫!但是,时间可以被支配和管理。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长度和环境下,其效能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时间可以被更好地管理。通过对时间的管理,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做更多的事,做更重要的事。高效率地做事,也就相对延长了生命长度。 早在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研究人员就对时间的利用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先后调查了美国的3000名职业经理人,从中发现,凡是成功的经理都能做到这样两点:一是限定自己的工作范围,不把手伸得过长,把职责内的工作尽量做好;二是合理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每个人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响个不停的电话,接待客户来访,没完没了的会议,朋友聚会,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等等。就像一首“忙人的告白”小诗中写的,“每件事好像都很重要”,“每件事都做让我们非常忙碌”,于是,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忙忙碌碌,挤去了家庭生活和休闲活动的时间,仍觉得“时间不够,忙不过来”。这些看似急迫的事看来很重要,但实际上,正是没有掌握时间管理和高效能工作方法的表现。 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控制工作。通过对时间管理,可以克服时间浪费,使你的行动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实践也表明,那些高效能人士都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极强的事业心和成就欲,对时间有极强的紧迫感,他们能自觉、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哈佛管理百科全书中把“管理时间”作为是不是成熟的管理者的九项条件之一。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总结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要素时,提出五项要求,其中第一项就是有关时间管理的,他说:“有效的管理者要知道他们的时间应花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必须学会系统地工作,才能充分利用职权这有限的时间资源。”德鲁克还大声疾呼:“时间是最为稀少的资源。除非时间被妥善管理,否则,任何其他事物皆无法被妥善管理。”可见,时间的管理是否得当足以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