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如何融入全球化竞争时代?
不管我们如何评判全球化,也不管我们对全球化持欢迎还是拒绝的态度,全球化力量已经渗透到我们所处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在过去,对于跨国企业而言,比较适合执行“全球化运作,本土化思考”的策略,而对于本土企业而言,比较适合“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运作”的策略。时至今日,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在运营实践上的策略方针越来越接近,更加贴合中国国情。但是,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进军海外市场未能立稳足,一直只能赚取价值低端的利润,而国内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已经明显松动,像家电业、汽车制造业、建筑重工制造业、日化制造业等诸多行业的国内市场领军企业相继沦陷,或者被收购,或者被控股,或者被逼引入外部资本,或者被逼入破产边缘,或者被清洗出局。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获得了很多机会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正是在这样一种日益残酷的市场环境之下,一批未来的卓越中国企业才可能真正在烈火中实现凤凰涅磐。如果没有这样一种逆境,中国本土企业的内动能未必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是国有企业更加依赖政府垄断资源生存、而大型民营企业的运作更加老式国有化,企业运营日益没有作为的动能。如果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没有了这样的动能,一直处于顺风顺水的环境,将会导致它们竞争力更加脆弱,更加依赖政府的力量,才能获得生存,小富即安和求稳平庸的经营思路,如何能够开出灿烂的娇艳鲜花?所以,我比任何人更加欢迎冬天的到来,以激发更多有自我反思意识的中国企业家励精图治。笔者认为,如何融入全球化竞争时代,已经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培养以下几种力量:一、必须相信和构建战略的力量在国内企业界,往往流行类似“计划不如变化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卖方时代和机会主义流行的时代,这类观点有极大的存在空间,很多人就是依靠敏捷的商业洞察力捕捉到了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据地。aihuau.com但是,花无百日红。卖方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机会主义的成功机率又是那么微渺,以经营为导向的企业和企业家,必然要与这种思路保持足够的距离。通常情况来讲,我们在某个行业,或者是某行业的某品类里经营多年,必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能力,机器、设备、人才、客户等资源都是围绕它而形成,这也是企业逐步形成的核心竞争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企业家,却往往对眼前的微利保持无奈,甚至经常是一山还比那山高,总想寻找更好的产业。殊不知,在你不熟悉的领域,有更多的对手在等着你,他们或者拥有独特的技术或网络,或者是完全轻装上阵,你并不比别人更有优势,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代表会适合全新的领域。可惜,太多的中国企业家,太迷信自己的能力,太迷信过去的经验,甚至太迷信现有团队的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盲目多元化的企业,往往都以失败告终。战线拉得太长或战线拉得过宽,都会导致企业资源吃紧。“不熟不做”仍然是企业经营和战略思考的金科玉律。当然,战略所指,不仅仅指产业选择,而且也指公司运营的大政方针。至今,许多年销售达到几十亿元的企业,甚至没有真正的战略体系,只有战略口号,且没有考核机制来监督战略的实施。按照上兵伐谋的思路,国际企业很快就可以兵临城下,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中国企业虽然大,但大部分是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机会和增长点在哪里?更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此等水平抗衡,或许可以逞匹夫一时之勇,却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因此,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都必须把战略摆到案头上,天天去思考一下,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和外部智囊多多探讨什么是战略,企业的战略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决定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能够不重视吗?二、必须真正发挥管理的力量关于管理,很多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在企业的运营实践中,是否每个人都尊重并服从管理,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中国企业家的特性而言,大部分都是率性而为的。他们甚至认为,企业里有这么多框框条条,如何会有效率?如何可以创造利润?譬如,明明已经明文规定并颁布生效了的,却由于个别人的求情或申诉,而且不与有司部门进行沟通讨论,往往让公司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管理的后果是什么?企业的运营是依靠人治的思路,而不是依靠法治的思路。所以,作为企业里的管理者,在工作上,并不一定拥有职位赋予的领导权。尤其是有些资历较长的员工,眼里没有直接上司的概念,只有老板,而老板往往又不通晓实际情况。如此,这些老员工就总是以前怎么操作,现在也必须操作。如果改变了操作思路,马上就进行抵触。很多部门的管理,基本是有业务的时候,就有事;没有业务来的时候,大家就各行其是。没有一点主动的意识,只有被动地完成业务。长此以往,部门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如何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又如何提高?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甚至没有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即使有这些计划,也只是给上级看看的,没有部门来进行审核和考量的。这样,一年到头,哪有什么绩效可以总结?真正的管理力量,来自于制度、流程、机制、职位、职责、职权,而不是资历和经验。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都应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管理?我们的管理是有效的吗?我们的管理者是称职的吗?我们尊重的管理规律吗?不依赖法治的管理,其内部运营必然会乱成一锅粥。大家好象都做了事,好象又都没做事,谁是谁非说不清,干多干少谁也道不明?真是一本糊涂案,如何能基业长青?放眼历史,哪一个成功的组织,是靠让自己非常而从乱中取胜的?三、必须坚信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决定企业和企业家的存在以及长期的存在,绝对不是商业手腕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放眼国内企业,大部分都在做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但大部分都是在做一厢情愿的官方文化装饰,都是虚伪的文化。价值观的力量,在于渗透中每一个组织成员中,并且成为他们思考和行动的指南。如果只是把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贴在墙上,甚至像和尚天天念经一样念,也并不能对运营起什么促进作用。没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是可怕的,有核心价值观却不能坚持的企业是可悲的,一直不相信价值观的企业则会很容易破产的。真正的商业文明,并不是建立在对财富和金钱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核心价值观的尊重和遵循上。
大家可以看看不遵守核心价值观的后果什么?某些企业为赚钱常常短斤缺两,某些企业为赚钱以假充好以次充好,某些企业为赚钱甚至不顾客户生命安危,某些企业为赚钱官商勾结,某些企业为赚钱重利不重义,某些企业为赚钱不择手段,某些企业为赚钱一直欺骗公众。谈到这些行为,很多人有很多理由,譬如,如果不这样干,企业就会垮,或者是员工发不了工资,或者是什么什么,等等。为什么跨国企业到国内市场,不适应这环境?就是因为很多企业不遵守市场规则,不懂得敬畏什么?一切以利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公平、公正和道义等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坚守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品牌声誉;没有坚守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顾客服务意识;没有坚守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就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四、必须时刻做好革新的准备治企之道,犹如治军治国之道。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体系,也没有永远不过时的管理观点,更没有永远不过时的管理工具和管理者。所以,我们必须抓住经营企业的核心命脉所在。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掌握点现代财务知识。重点是读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状态。当然,前提是,必须要用真实的财务报表来分析。如果可能,最好还能出一份有价值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的根本,就在于资源的有效运用和价值最大化。以此为前提,时刻审视企业内部资源的变化,并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笔者也希望中国企业家们不要满足于日常的那些迎来送往之中,更不要被那些奉承所麻醉,一定要成为企业里最清醒的人,因为企业是你在经营,所有的责任都将由你来承担。如果你经营的企业,不能正当合法地赚取利润,肯定会被所有人抛弃,而你是最大的责任者和受害者!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营,你有必须在遵守规则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之下,时刻进行经营革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融入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本文结合四个方面来谈了笔者的观点。确实,从近年来所发生的黑煤窑、问题奶粉等诸多典型商业失败案例来看,尤其是诸多由商业丑闻引发巨大社会问题的案例来看,甚至从中国企业举步维艰的事实来看,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应该深深思考了。如果我们还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还认为自己是最灵活而不需要遵守规则和核心价值观的话,那么,我们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不远的将来,市场还会给我们多少可以生存的席位?最后,笔者依然相信,企业的失败,不是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因引起的。在此,笔者也希望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多思长效治企之策,用心却铸就卓越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吧!(作者:伍建乔)
更多阅读
美股开户攻略:如何选择美股券商?
美股开户攻略:如何选择美股券商?投资美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选择一家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可靠券商美国的券商,那么选择美股券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一. 券商的规模实力美国的证券经纪不是国有垄断行业,大大小小的股票经纪公司数不胜数。
好研网:如何让孩子有教养?养不易,教更难!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养不易,教更难!文/赵化鲁媒体此前报道,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经批准后允许生育二胎。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有利于人口的平衡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
星巴克中国 中国茶叶该如何“看”星巴克?
星巴克是卖咖啡的,大家都知道,也都习惯了,星巴克买了一个茶叶品牌,大家也可能早有耳闻,心中可能还有一些疑惑,好端端的咖啡巨头为什么要进入茶叶界,搅局还是做局?中国茶叶该如何“看”星巴克呢?这件事被炒得很热,例如,一篇题为《星巴克不甘只
着力构建什么优势互补 茶叶品牌如何快速构建竞争优势?
系列专题:中国茶叶品牌卖茶不等于“叶子换票子”,尤其是中国茶叶行业已经进入了“圈智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三圈时代”,卖茶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地方政府及各类茶企更需要快速构建竞争优势,做强茶叶品牌,促进茶叶销售。
《凉茶战争》二:红罐——野蛮竞争时代的先驱
系列专题:凉茶店加盟王老吉的成功肯定不是因为红罐,而“怕上火”的主题诉求却赋予了红罐一种神奇色彩。以至于很多企业或者专家也不明就里的替王老吉宣扬“红罐魅力”,甚至上纲上线到国家文化层面,就连“怕字诀”也被大家断章取义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