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他们对宏观经济学把握能力极差不知道自己的经济理论是为谁服务的,不知道怎么服务,不知道“市场经济”的真正含义。4、老百姓的情感蹂躏学术论《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0日王育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研究员)《朱新礼是“卖国贼”?》文章写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说,“人是万物之灵,有情感又有理智。困难在于,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情感与理智常容易用错地方”。使周其仁常常哭笑不得的是,“用脑得出的见解和判断,要经受情感甚至情绪的蹂躏和审判。不问青红皂白的‘愤青’倒也罢了,可是居然还有‘愤老’。”受“愤青”与“愤老”们挟持的可不只周其仁一人。……卖掉汇源果汁股权,……被不少网民骂为“叛徒”、“卖国贼”。对用理智做正面评析这个事件的人,便行使网络暴力,甚至谩骂株连其九族。aihuau.com点评:你觉得受到了蹂躏,那是因为你太冷血。不考虑人的情感因素,是什么经济学?经济学,说到底就是研究人的需求的学问,研究人的需要,不研究人的情感?难怪你看到的人都是愤青、愤老了。那只能说明一点:因为老百姓对你这种研究已经忍无可忍!单就学术来说,汇源卖的是品牌,不仅仅是股权,以前他把股权卖给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可没有任何人发议论,现在是把整个品牌卖掉才被骂的。如果连这点都还“没有注意到”,以至于混淆,就应该被审判。至于“蹂躏”“挟持”这样的词汇把自己和老百姓拉得太远,以后最好少用。自古倒是听说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倒还没有听说过老百姓“挟持”专家,见教了。老百姓“挟持”专家干什么呢?看来你们最好还是离老百姓远点,免得“愤青”“愤老”愤着您。他们是忘掉了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了,一门心思只为那些富人服务去了。5、卖得值论《北京晚报》9月10日苏文洋文章《汇源果汁比中国的银行卖得值》:我知道一条:汇源的卖价还可以,比我们的银行卖得值。我们的专家、网民都挺奇怪:那么多垄断性的超大国企每股一二元卖给海外所谓战略投资者时,也不觉得损失了什么。一个仅仅16年的民营企业,每股卖到12.2元时,反而认为是“拱手送人”了,说什么“目光短浅”。究竟是谁“目光短浅”,又是谁“拱手送人”?用这两条批评朱新礼,我看一条都站不住脚。也许有人认为,银行卖得再贱,毕竟品牌还在自己手里。其实,很多人弄不清品牌的价值,甚至连什么是品牌都没搞清。品牌好比一个人的名字,就像有人叫李宁,有人叫李小鹏。叫李宁的有1万人,叫李小鹏的有10万人,只有体操冠军的李宁、李小鹏有商业价值,别人叫同样的名字也未必有人请去做广告。点评:记住,小伙子,银行卖的是股权,汇源卖的是品牌,两回事。同时,小伙子你要弄清楚,名字不等于品牌,企业也不等于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可以依靠它在市场上开展经营获取效益,号召消费者甚至民众对它产生情感和行动,拉动企业发展的品名。你最遵从的可口可乐就说过,如果今天可口可乐全部的工厂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明天它就可以重修,因为它有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同时一个人的名字是当不了品牌的,李宁牌运动服是品牌,但是李宁这个名字不是。如果要参加这个论战,你还真得去把什么是品牌、企业、股权这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弄清楚,免得闹笑话,以免今后错把自己当成洋人的儿子。到底值不值,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价值怎样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什么,看来都稀里糊涂得紧。从汇源本身来说,179亿元值不值?从余先生看来很值,但是那时不懂市场价值评估造成的。假如我们来卖,单凭中国市场40%以上的份额,我们认为加价10倍也不多,何况还是40%利润的高利润产品!你们忘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科学的价值评估,而不是这样稀里糊涂乱比较一气。6、机会论9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本报记者)薛娟报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机会还是威胁》:“‘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的美汁源品牌和汇源品牌将形成互补作用。汇源拥有很强的纯果汁业务,美汁源是果汁饮料,双方并没有冲突。可口可乐希望能有个很好的平台,将果汁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虽然近几年果汁市场发展很快,但仍需要培养和推动。’可口可乐(中国)副总裁李小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点评:和别的巨头一样,这就是可口可乐给我们吃的迷魂药,但居然还有不少专家、学者相信这是真的,说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那是肯定的,只不过机会是别人的,不是我们的。道理很简单,不需要论述:主宰权在别人手里,由不得你。把主宰权都交给别人了,还希望获得机会,未免太天真。他们忘了,希图主宰你的命运,这是资本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