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的故事 对勤劳的人民难以致富之根源的深度分析



每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存在、积累都有其深刻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而不是“忽然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存在、积累同样也不例外。如果说资本主义世界的“贫富分化”是由于“资本主义”这种“可恶”的制度造成,那么,产生于当代中国的“贫富分化”现象,又是怎么造成的?难道是由“可恶”的制度造成?显然,还不能这么说,至少是不能用“类比”得出该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同样有原因。

一、对于勤劳的人民难以致富的物质基础的深度分析

笔者始终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由物质决定的,不管它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可以说无一而例外也。因此,要讨论老百姓为什么“勤劳”而不能“致富”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从“物质”出发,或者说应该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出发,因为“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

1、缺乏生产资料占有是人民难以致富的物质根源

笔者以为,造成老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的根源或者说物质基础就在于,老百姓们始终没有或者说始终缺乏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始终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不要说在“前社会主义”的人民富裕不起来,就是熬到了现在和将来我们的人民同样富裕不起来。这是由于,即便上溯1万年,财富的分配都是依所有制进行。

应该承认,从“社会主义制度”即从“人民当家做主”的这个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还不能说“公有制”或“国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因为所谓“公有制”、“国有制”是国家掌握“生产资料”,而不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人民在掌握生产资料,或者干脆就说,生产资料是掌握在国家的手里或者说生产资料是掌握在管理者的手里,人民难以实现其所有权。

或许有读者会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能当家作主”的政治形式。关于这一点,笔者不想与您发生争执,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不是一种政治形式。而笔者要说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种政治制度,应该是一种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都能富裕起来”的政治制度,而不应该是一个只制定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口号的政治制度。

大家知道,“议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发源地,它是代表资产阶级说话的一个场所,其结果是能够将资产阶级的、具体的和有所指的、经济利益落实到实处的政治制度。可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或“国有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只能体现宏观上的国家意志,因为缺乏具体性。

或许有人又会说,“国家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其实,这是种只有联系而缺乏区别的认识。笔者承认,国家与人民是有联系的,有时甚至是个“共同体”。但是,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原则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可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国家利益”能体现人民的利益。

2、“国有制”、“公有制”绝不等于“人民持有制”

是啊,形成“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在那里呢?显然,这是必须要回答和必须要回答清楚的问题。长期以来,老百姓付出的最多而获得的却最少,此现象可一直追溯到奴隶社会。为此,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无不鞭挞,结果到了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任其继续下去,笔者完全有怀疑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必要了。

大家知道,老百姓是否能富裕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分配制”,而“分配制”却是由“生产资料占有”即所谓“所有制”决定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不管在哪种已经形成的社会制度下,老百姓的“穷”似乎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在社会主义这个人民终于可以“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下,我们的老百姓是否最终可以从根本上“富裕起来”呢?

否,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老百姓仍然不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是“公有制”或者说是“国有制”,它们并不等于“人民所有制”,而在上述生产资料的上面,并没有镌刻着一位我们的老百姓的名字,也就更不要说“参与分配”的问题即“人人都有份等于人人都没有份”。

一个“人人都没有份”的所有制形式,又怎么能说是“人民占有”?相反,一部分拥有国有资产使用权、管理权的人,却可以支配、掌管着依据它们而产生的“分配权”——这显然是比“前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因为他们依据的是人民的财产进行分配的,而把“人民”这个“主体”给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试问,该分配制度合理吗?

正由于如此,在前不久,笔者发表了一篇文章,它的题目是,《所有制可能是科学发展观的祸根》,因为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所有制形式,才导致了目前这种不合理“分配制”的存在。也正是由于有了上述“分配制”的存在,才使得另一部分没有、缺乏国有生产资料使用权、管理权的人们,最终走向新的“贫富分化”的另一端。我不知道此,还要坚持到何时!

二、对造成勤劳的人民难以致富的理论基础的深度分析

其实,造成中国百姓“勤劳”而难以“致富”不仅只有“物质上的原因”,还有“精神上的枷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应用上的“错位”和所谓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对人民“致富”的制约。可以肯定,在任何一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因为资本的产生、增殖、积累就在于“不能按劳分配”,而到了共产主义,又实行“按需分配”。

1、“劳动价值论”掩盖了“贫富分化”形成的原因

首先,让笔者说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说对老百姓“致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或许有人会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或者说“剩余价值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理论,你怎么说它对老百姓勤劳致富有“负面影响”?是的,笔者以为,它不仅对老百姓勤劳致富有负面影响,而且还是百姓走上勤劳致富道路的精神枷锁!

笔者承认“劳动”可以创造“价值”,谁也没有说“劳动”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如果把“劳动创造价值”当作“唯一”,当作人民致富的必由之路,那么,受其害的也就只有我们的老百姓。而事实上是,我们的老百姓确实“勤劳”,谁能说老百姓是“好逸恶劳”之辈?恐怕谁也不能说,可是,在这种所谓经济学思想支配下,“耐劳”的人民富裕起来了吗?

没有,不要说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百姓相比,就凭“贫富分化”现象在我们国家的与日俱增,就足以说明我们的老百姓的贫困程度。试想,在一个20%的人占80%的人的财富而80%的人只占20%的人的社会财富的国家,那80%的人即我们的老百姓,能算做是已经富裕起来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是,人们不禁要问,造成此现象的根源又在那里呢?

笔者以为,除了上述在“物质基础”方面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原因,那就是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老百姓的奴役。笔者以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即“劳动价值学说”是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或说是站在“人与人的阶级关系上”去看问题而不是站在“个体劳动者”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的。

 勤劳致富的故事 对勤劳的人民难以致富之根源的深度分析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个体劳动者”,“劳动价值论”无异于在告诉他们说:你们只要“吃苦耐劳”就能创造、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而事实上是,他们确实能创造出了价值,但自己就是得不到,或者说自己只能得到少部分的“劳动价值”。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资本家剥削,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又被谁剥削?如此,“劳动价值论”的用意何为?
 

2、“按劳分配”剥夺了人民分配“剩余价值”的权力

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我们的老百姓为什么也富不起来呢?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之所以富不起来,还有另一个原因的存在,那就是包括中国在内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实行“按劳分配”。难道,“按劳分配”这种制度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合理的吗?是的,如果要问“为什么”?是由于使我们的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权力。

第一,劳动仅与创造财富有联系,但与占有财富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与财富占有始终也没有成过正比,否则也就不会有“剥削阶级”这个概念的产生了;第二,任何一个企业雇佣人们劳动都是为了从他们的身上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由“剩余劳动”转化而来,“剩余价值”系非工资部分。第三,百姓失去分配“剩余价值”的权力。

既然“剩余价值”是“非工资部分”,那么,又何谈什么“按劳分配”呢?不要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里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私营企业、合资企业都实现不了“按劳分配”,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里,难道就能实行了“按劳分配”了吗?大量的事实证明,越是劳动强度大的,其工资待遇就越低;相反,那些不直接参与劳动的领导人,其工资高得有点怕人。

如此,谁又能说,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实行的不是“按劳分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里实行的就是“按劳分配”?如果真的这样,有些大陆的劳动者为什么要往台湾、香港等地偷渡,而中国的一些劳动者为什么又会往美国、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跑?上述现象,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话能说通吗?“经济学”不是在“解释现象”?

显然,用“按劳分配”的“经济学”是解释不来上述“现象”的,因为上述压根就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具有规律性的“本质”的“体现”!换言之也就是说,不管是到了什么社会,所谓的“按劳分配”都是一种幻想,也就更不要说“按需分配”了。在“大跃进”时代我们不也搞过“按需分配”吗?结果怎么样?不是把国家的粮仓给翻了个“底朝天”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4166.html

更多阅读

参阅 一篇对香港局势的深度分析:占中为什么必然失败?

一、占中的战略目标和战术都错了香港占中现在越来越热火了,示威人士宣称,不达到全面胜利,绝不收兵。但目前的情况是怎样呢?中环是香港金融区所在,香港部分银行曾经停摆。现在香港信用评级还不受影响,但要是占中时间一长,你看受不受影响。香

对台湾问题最透彻的经典分析 最透彻的财务分析

图文网络收集整理 高德旺对台湾问题最透彻的经典分析老田:台湾问题上的“统独之争”是伪问题——――兼谈台湾是如何成为一个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的?作者:老田台湾曾经作为东亚新月型反华包围圈中最积极的一环,存在有数十年之久。即便如

对天后童丽和孙燕姿《木兰情》的艺术分析 花木兰 孙燕姿

对天后童丽和孙燕姿《木兰情》的艺术分析杂文家王若谷发布于2015年9月30日17:40对天后童丽和孙燕姿《木兰情》的艺术分析《木兰情》那一声声“啊...”,无字歌唱,在孙燕姿的歌唱中,是进军号角、杀敌颦鼓,是梁红玉抹去眼角泪滴,击鼓战金山;

我对项羽性格的个人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分析

我对项羽性格的个人分析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氏世代为楚将。项羽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在叔父项梁的辅导下读书、习武,略知兵法。后随叔父避难于吴中。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

声明:《勤劳致富的故事 对勤劳的人民难以致富之根源的深度分析》为网友彼岸花落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