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外资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面对着这些实力强大的对手,中国的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得不断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以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辨证地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之营养元素,从而成长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大树提供着丰厚的土壤,下面就几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管理问题分述之。
一.“和”的思想
这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太极图中就可窥见“和”之思想精华,阴阳和谐共生,造就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文化,此区别于西方受“二分法”影响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国人的这一思维方式使我们在小时侯的启蒙教育中即受影响。心理学中有个实验,比较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教育小孩的方法,用父母教孩子的词语词性上来做判断。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的父母更愿意教孩子动词,而美国的父母则更多地教孩子名词。这其中的隐含意义就是中国人重视联系(动词的作用),而美国人更重区分(名词的作用)。在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用处不大,即表现为同一部门员工的业绩差别不大,大家相安无事,长此以往,员工会逐渐泯灭掉工作激情,变懒惰,使企业效率下降。如果有个别业绩出色的员工“出风头”时,会出现大家“群起而攻之”的“棒打出头鸟”现象,而外企中通常都会将员工按业绩分出“三六九等”。还有一个实验,即某个团队完成一项任务后,大家在分配报酬时,美国人的做法是完全以“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而中国人却出现了两种情况:只有当此项目领导人在完成该任务中付出较少时才会以“按劳分配”实行,如果该领导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付出较多,那么他通常会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管理中注重团队和谐,注重集体主义的思想。当然其中有利有弊,作为企业领导人,应该熟悉这种文化,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以严格的制度和作风纠正拖累团队的行为,以实现企业的最大进步和和谐。
二.感性、模糊的沟通
中国人长期以来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比较感性,模糊,从唐诗重视境界,宋词关注言长,到当今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火候”,“少许”等可以看出。这就影响了中国人在沟通时也不愿意清楚明白而且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说话要讲究艺术,听者要善于揣摩。要懂得话中的应有之意。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大臣凭借善于揣摩皇帝说话之意义的本领获得升迁的数不胜数。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这种沟通方式,例子不胜枚举,想必大家都有较深的体会。而西方人则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理性思辩的作风影响,形成了比较理性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沟通时也非常讲究清楚明白,这种文化差异在东西方生意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来看,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对于中国的本土管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重“情”
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这在企业管理中也有着深刻的体现。一方面,体现为人情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人又讲究面子。
对于人情关系,其实是中国儒家的核心“仁”文化的这种等级之爱的体现,早在《论语·子路》篇中就有这样一段论述: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可以看出,孔子的意思就是亲人犯了错,乃至罪,不应当去检举,告发.应该替亲人隐瞒,即,大义灭亲之事做不得,否则,便乱了亲情伦理.而《孟子·尽心》上篇又有: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遭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在这做了假设: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他作为世间明君,是否应该将其父绳之以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徇私情,又显然玷污了舜的名声(儒家是非常推崇尧舜之德的),孟子在这想了个两全之策,即舜弃天下而负其父,到一个法律失效的地方隐居.这虽是虚构,但由此可以反映出儒家对待"亲亲互隐"的态度.在后边一段中孟子又有论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这套影响中国上千年的等级之爱的伦理标准对中国人行为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深远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上级跟下级的关系过密或是亲戚朋友在本公司工作,那么上级为了关系,制度执行可以大打折扣,很多原则可以放弃,由此也造成了很多腐败问题的滋生,这些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中国文化对国人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而西方人虽然也很重视人际关系,但在工作中还是能够做到讲原则和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执行任务的。
而重视“面子”更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由此我们也发展出了不能在众人面前批评某一个员工的管理艺术。而人际交往的“3A原则”中第一个A,Accept,就是指接受对方,其中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问题,一些小过失、小错误可以视而不见。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只有在对“情”的理解上下到了一定的工夫,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国内研究中国式管理的专家曾仕强先生也说过,中国式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情”字,只有深刻了解了“情”,才能搞好管理工作。
四.“中庸”文化
中庸文化可以理解为“和”文化的微观应用,即在做某件事情时,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于以上所说的比较模糊的沟通方式,是此文化一个极好的体现。既不能说的过于清楚明白,又不能让所有人都听不懂,所以,国人非常重视修炼这个“度”。而在管理实践中,情的应用更应如此,我们既不能重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企业由于不重视人际关系,不重视企业文化被日本企业全面赶超的覆辙,又不能任由人情泛滥,在该讲原则和该严格执法时,决不能姑息养奸。“情”与“法”都要兼顾,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好好的学习和修炼这一管理艺术。当然,中庸文化也有他的弊端,比如毛主席曾指出中庸是反辩证法的,只讲量变,不讲质变,当然,对于毛主席生活的那个年代来说,战争和革命是主旋律,如果以“中庸”作为指导思想,肯定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虽说目前中国正在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需要打破中庸束缚的新思想,但中庸对于发展中的稳定至关重要,对于企业中的为人处事是一种智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他,应该认识这一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应用。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重要的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时机来掌握中庸文化的应用,这本身不也体现了中庸的思想吗?
以上是笔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的一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广泛思考,以期早日形成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帮助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