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街上,碰到以前的邻居老陈。
"听我儿子说你最近升了?"我说,"哪里,只是最近在搞一些六西格玛(6sigma)方面的事情。""六什么?""六西格玛。"老陈茫然地看看我,默然半晌,"我去买菜,你忙。"在我们酒店,每个员工都有着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特长。有的是技艺高超的工匠,有的是专业的楼层管家,有的是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如何能让不同类型的人对6sigma达成一致的理解,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6sigma对于酒店的客人而言意味着高品质的服务。苏州喜来登的Jack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去拜访一个重要客户,一开始大家假模假样地寒暄客套,后来Jack无意中提到他们正在搞6sigma,对方一下子变得异常热情,因为他们也在搞6sigma!那情形就好像一个卖油条的在异国他乡碰到另一个卖油条的,那份亲切感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结果那次拜访非常成功,因为客人知道6sigma意味着接近零的缺陷率或者说接近100%的客人满意度,实施6sigma的公司是最值得信赖的公司。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看好6sigma,不管是制造业的通用,金融服务业的花旗银行,还是酒店业的Starwood集团?因为6sigma提出了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提高经营业绩的通用法则,是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不管你是什么门派的武功,都可以我为基础,发扬光大。
六西格玛(6sigma)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意指接近于零的缺陷率/次品率。西格玛是一个希腊字母σ的中文译音,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总体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 population),即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Variability within a group of items)。"差异"(Variation)越大,则"标准偏差"值越大。
比如,你买了三件尺寸相同的衬衫,如果有两件衬衫的袖长偏短一些,而第三件长一些,我们就说,这三件衬衫存在着"差异"。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衬衫厂的制作流程不稳定(Not stable),制作出的衬衫袖子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没准儿(Inconsistent)。那么它们算不算次品?这取决于顾客怎么看(顾客的看法就叫做顾客之声VOD - Voice Of Customer)。假设标准袖长是80cm,而这三件衬衫的袖长分别是78.1cm,79.3cm和81.3cm,如果客人认为误差1cm以内不算次品,则三件中有两件是次品。如果客人的标准是1.5cm,则次品数变为一件。但是如果衬衫厂的制作流程足够稳定,产出的每件衬衫的袖长都稳定在80cm(我们说具有一致性 - consistent),则不管客人的标准是什么,次品率都是零,百分之百满足客人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次品率为零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接近为零。那么究竟做到多好算是很好?那就是做到六西格玛的程度,也就是说,一百万个产品或服务中,只存在3.4次缺陷,即合格率是99.99966%。如果只做到三西格玛,则合格率就是99.332%,或者说,一百万个产品或服务中,存在66800次缺陷。
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就是通过调查客人之声VOC得知客人对我们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对缺陷的判断标准,或者说关键质量因素CTQ - Critical To Quality),然后用6sigma的理论和工具优化业务流程(比如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提高产出一致性,使每一次的产出都尽量接近期望值,降低差异(这样sigma值也较小),降低缺陷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需求(Customers requirement),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另一方面,达到6sigma标准的企业,由于出品质量极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次品和返工带来的成本,而且有可能通过流程的优化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由于制作过程一致性高,就可以不设质量检验环节,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的我们称作"隐藏工厂"的非增值但有耗费的环节),这样带来的成本的降低大约会占到销售额的10%-25%,相当于为企业凭空增加相应份额的收入。
6sigma至少包括三个关键的要素:其一是客人之声(VOC - Voice Of Customer),客人抱怨我们的服务有问题,并且告诉我们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比如checkin速度慢);其二是数据驱动(Data Driven),就是说我们是经过了大量的数据调查(比如统计checkin每个步骤所用的时间等等),做出相应的数据模型(比如帕雷托图等等,用于直观地描绘流程的现状baseline),发现了现有的工作流程是如何的不稳定;其三是流程改进,通过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比如相关/回归分析等等),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并就此运用6sigma工具设计出解决方案(如FMEA等等)。
Starwood集团推行的6sigma变革,就是要从酒店所有的业务流程中,使用科学的6sigma项目选择工具,每年挑选出若干个相对重要的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改进,大幅度地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或者提高GSI和ASI。
(2003年11月2日发表于《喜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