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与东经公司徐习忠、侯象洋、朱先明、黄朝彬等人参加了成都朗博·全华仁在温州水心饭店举办的东西部企业家对话活动,在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如何处理企业发展期新老经理冲突的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出了不少注意。其中一个人转述了张维迎教授的一个比喻,启发颇大:
这个比喻是烧煤球炉。煤球炉怎样烧,现在也许很多人都感觉陌生了(就像一位小学老师给学生解释“补丁”这个词感觉困难一样),需要罗嗦几句。煤球炉一般有三块到四块中间带孔的煤球装在一个炉胆里,一般情况下,最下面的一块基本上燃烧完了,中间两块燃烧的最旺,最上面的一块刚开始燃烧。当下面的两块已经燃烧完了的时候,就要换煤球了。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这个比喻的意义了。
换煤球与引进人才的相似之处是:
1.煤球要一块一块的换。如果你一次换上三块煤球,可能就接不上火来。引进人才最好也不要成批的引进。成批引进可能导致企业文化传承的极大困难,一起到来的新经理会形成一个小圈子,难以融入企业,最终结果可能是一个新人不满意,导致了全部新人的瀑布式离职,从而启动了新人的走马灯游戏。或者新人势力过分强大,招来女婿气跑儿子,造成旧人批量离职。
2.换煤球而保证炉子不息火,关键是要早一点换。在煤球炉内大约有两块煤球变黑的时候就开始换上一块,否则眼见整个煤球炉膛内的煤球都快烧完了,再换煤球就太晚了。引进人才也是这样,不要等到业务发展让你感觉人才紧缺的时候才匆匆忙忙招聘人才,然后不经培训就匆匆上岗。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早一点动手储备人才,从容的选择和培训,方可避免人才陷阱。
3.换煤球要换同一个规格的煤球。煤球有不同的尺寸,与炉胆需要匹配。否则不是卡在中间,就是周围空间太大,燃烧不好或者造成浪费。人才很多,也要找与自己的企业历史、背景、业务等相适应的,不能一味的“贪大求洋”。“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个人与你的“系统”恰好匹配,这个人对你来说就是难得的人才。张西振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是,一个炸鸡腿饭店雇请了一个弱智的人,这个人能够学会炸鸡腿,但是不会数数,不知道一次放进锅里几个鸡腿。如是这家饭店就与供应商协商,把一锅鸡腿作为一个包装,这样这个人就不用数鸡腿了。这就创造了一个系统,并且用这个系统弥补了这个人的缺陷。这个人对于这个饭店来说,就是最合适的人才。并且,这个人跳槽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他立开的这系统的支持,就炸不了鸡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