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推行阶梯电价听证之际,舆论对具有垄断色彩的电价上涨感到不满,而魏桥热电以低于国家电网1/3的价格向周围居民和企业供电的报道,让人们找到了发泄口,一时间媒体热炒“魏桥模式”。显然,媒体缺乏更加细致的调查就得出结论:打破垄断后的民营发电企业能够提供更便宜的电力价格。这是一种缺乏专业知识的误解,魏桥只能是一种特殊现象,并不适合作为中国电力改革的模板。
在中国,发电环节是非垄断性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投资电厂。但电厂在中国的电力管制政策之中两头受气,因为煤炭是市场价格,而上网价则属管制价格,煤电并不联动。由于近些年煤炭价格上涨过快,环保要求也更加严格,但上网电价一直较低,大部分发电厂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
大众关注的是魏桥发电成本为何较低?简单来说,这是因为环保成本、煤炭价格(运输成本)、储煤成本以及折旧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不同,而且魏桥成本电价并不一定比其他电厂便宜,只是其自用电价没有包含电网增加的部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外资电力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都纷纷撤出中国,全球最大的独立电力公司之一美国AES正在出售其在华资产,就是因为中国发电企业很难赚钱。
事实上,所谓魏桥电价是国家电网的1/3也是一种未经调查的误传,最新的调查发现,其为非本企业居民和其他企业供电真实价格并不比国家电网低。而且,如果魏桥电厂自建网络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成本可能更高。
电力输送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没有那个国家或企业去重复建设几个投资成本与维护费用都很巨大的电网。而且中国《电力法》中也规定一个地区中只允许有一个运行主体。因此,电网的垄断性并不是改革的目标,而是其定价机制需要改变。
国家电网现在享受上网电价与配售电价的差额,在这个差额当中,有大量政府征收的各种建设基金、扶持资金与附加费。中国人已经承担了各种过高税负,这些包含在电价当中的征收项目应由财政支付,而且中国财政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异乎寻常的庞大,没有理由在电价中向企业与居民重复征收,何况这些资金用途往往去向不明。
其次,要计算出合理的电网维护成本。国家电网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其人工费用过高,媒体经常报道抄表员的工资都有上万元(这更像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比喻),还有巨额奖金和各种福利,依靠垄断享受过高的收益,而由电厂和市场承担这种垄断成本。因此,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让输电、配电分开,国有电网公司可以垄断输电,但只应收取过路费,而且费用要经过严格的成本核算。
魏桥模式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正在试点的“大用户直接交易”提供了推力。所谓大用户直接交易,就是用电企业引入市场,赋予其购电选择权,变由国家电网的“独买独卖”为“多买多卖”,打破电网单一垄断,即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直接交易,降低垄断环节因垄断经营带来的输配电隐形成本过高等问题。
这种大用户直接交易不用铺建大规模的电网,买卖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可以实现煤、电与下游的价格联动,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使电价真实反映成本并随着供需变化围绕成本上下波动,也为国家电网合理定价提供了一个市场参照。
中国电力体制的改革是失败的,而根本原因是价格扭曲,比如煤电不联动,电网成本不透明以及交叉补贴。这种层层扭曲的价格体制是政府决定利益分配,用来作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工具,但其伤害了市场效率本身,也不利于节能减排。甚至在大用户直接交易过程中,地方政府也会通过干预,以过低的电价吸引投资。所以,电力改革的前提是政府放弃以GDP增长为主导的政绩观,正是这种政治动力,导致整个中国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价格发生扭曲,并体现在汇率、环保等方面的福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