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教授反复讲,格雷欣定律、传统佃农理论、传统外部性分析、传统发展经济学是错了的。
格雷欣定律的错误,教授的《荒谬的“定律”》给出了说明。“在有优、劣金币的情况下,购物而要付出金币的当然想使用劣币。问题是,卖物而收币的人可不是傻瓜,怎会不见劣币而敬而远之?卖物者是愿意收劣币的,但物品的价格必定要提高,借以补偿劣币之所不值;另一方面,以良币购物,价格就较便宜。”那是说,在均衡处,无论用劣币还是用良币,交易双方的收益是一样的,劣币驱逐良币无从谈起。
传统佃农理论的错误,教授的《佃农理论》给出了说明。传统佃农理论认为:和自耕相比,租佃合约下地主投资土地的意图减少了,农民也不会在土地上多投资;工具、厂房的投资、劳力的投入等等莫不如是。因此,和自耕相比较,租佃合约是无效率的。问题是,既然当事人都在追求财富最大化,怎么会听任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在财富最大化的约束下,不仅地主有积极性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农民也有积极性避免这样的事发生。不难理解,签约的时候双方会就各种投入和执行努力做出详尽的规定。租佃农业无效率之说无从说起。
传统外部性分析的错误,科斯的《联邦传播委员会》、《社会成本问题》、教授的《蜜蜂的寓言》等等都是说明。不是说没有外部性,而是说外部性的存在是可以与效率并行不悖的,有些外部性恰恰是效率的体现。不是说没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的问题,而是说各种制度安排就是要减少这种分离,个人的行为或者私人之间的合约是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也不是说政府在社会成本方面没有其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是说我们不能一般地指出那些外部性本身就是效率的体现,那些外部性个人的行为或者私人之间的合约就能克服之,那些外部性政府干预将比私人合约更有效率,因此政府的经济作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我们不能不考虑现实世界的情况,单凭想象就得出理论结论和政策含义。
传统发展经济学错在什么地方了呢?教授没有明说。这里,我试着给出一个说明。
第一,没有一个国家理论。传统发展经济学暗含地假定政府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己任。可是,政府是组织,作为组织它是没有什么固定目标的。我们没有理由将政府拟人化,更没有理由假定政府的目标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不是抽象的,办事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国家未必有激励来实施传统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经验也表明,那些宣称为社会谋福利而从事经济管理的政府部门大多被管辖的企业和当事人给俘虏了。
第二,没有信息经济学。传统发展经济学不仅假定政府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己任,而且假定这个政府是无所不能的。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政府常常不具备实施其宣称的社会发展计划的能力。这其中,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政府拥有的信息常常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远少于经济活动的具体当事人。这决定了政府难免要被经济活动的具体当事人所欺骗,很难实现其宣称的管理经济的目标。
第三,没有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传统发展经济学没有考虑实施其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会对产权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会对既有的产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经济的交易费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知道,实施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会程度不等地对私有产权造成破坏,会程度不等地增加而不是减少经济的交易费用,因而在客观上常常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不平衡发展理论来说吧。以为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不平衡发展,以为可以在产权和其它方面没有大的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不平衡发展,这实在是天真和想当然了。
重工业优先,这是不平衡发展了吧。但林毅夫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告诉我们: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是不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就要取消市场。然而,市场与私产紧密相联:不仅市场以私产为前提条件,而且私产一得到承认,市场就蔓延开来。要取消市场,就需要取消私产,也只需要取消私产。当时的人们虽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经济实践显然使共和国的领导人一步一步沿着经济的内在逻辑走了下去。
资源公有,其价值是要消散的。资源公有,就必然内生出计划配置资源,必然内生出论资排辈、没有经济自由等等安排。如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诞生了。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诞生了,这是不平衡发展的后果。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了吗?没有。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告诉我们,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以不平衡发展理论来促进经济发展,那是天真和想当然的想法。
对经济实施控制决不是简单的事情。对此,教授的《价格管制理论》、周其仁的《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有过深刻的说明:只管制其一而不改变其它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一个方面的管制必然地内生出许多方面的管制。即使只是一个价格管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需要大量的规则和行政强制,并且还会涉及到规则条款以外的行为。
所以,不是说要否定发展经济学这个学科,而是说发展经济学应该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想想看,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一直以发展经济为己任,但经济绩效却乏善可陈,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一夜之间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是什么?这是经济发展了。所以,很可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产权和交易费用;很可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相反。传统发展经济学缺少的正是坚实的微观基础。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