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NO.2”之道(3)



把每一次职业经历当作修炼

 唐骏:“NO.2”之道(3)
正如当初去微软抱定了“偷师学艺”的打算一样,唐骏在盛大的四年,同样没有虚度。

跟在微软一做就是10年,且从高级项目经理慢慢爬上中国区总裁的宝座不同,对于盛大乃至公众而言,唐骏这次是个“空降NO.2”。尽管他头顶“中国IT界第一经理人”的光环,但从跨国公司一步迈到民营企业,他能否适应、能否有所作为,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疑问——于是关于他是“花瓶”的说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非但如此,基于质疑,外界还一度风传他将离开盛大,原因很简单,他在微软也是个强势总裁,恐难以跟强势的陈天桥磨合太久。

这个说法,似乎有着足够的事例支撑。譬如吴士宏,加盟TCL之后曾一度踌躇满志,3年后,却是以“健康原因”离开。直到离职,她也没能进入董事会。

再比如何经华,2002年5月,这位Oracle(甲骨文)前高管,以“用友新任总裁”的身份亮相,值得关注的,还有他500万的年薪及“打工皇帝”的封号。仅仅两年半之后,强势的何经华就不得不黯然而去,曾在业界流传的“何王(文京)恋”,亦成“镜中月、水中花”。

aihuau.com

这些,当然都是唐骏所不希望的。他刻意地避开了“风头”,抓住了“凤尾”。譬如,即使你在传言满天飞的2005年向他求证会不会离开盛大,他也会避实就虚、一脸轻松地说:“可能他们是不了解我的缘故,知道我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的。”而且,他还会特别真诚地向你描述盛大是一家多么有朝气、有前景的企业——尽管2005年年底盛大的财报巨亏5亿。

更重要的是,唐骏刻意地不抢陈天桥的风头。坊间传言,他会把发给自己的一些邀请函,悄悄改成“陈天桥”转发出去。他甚至情愿在《头脑风暴》节目中“牺牲”,并被质疑为表现得“迷迷糊糊”,“因为他(指观众)问的问题应该陈天桥回答,我回答不合适。”他解释说。你看,这根弦儿简直绷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

当然,唐骏更值得称道的是,身为“NO.2”的他,并不是以“辅佐”的心态来做事,他更乐意传递出的信号是,自己是以“公司合伙人”的态度来做事。

在盛大股价暴跌的2005年,陈天桥四处发泄着自己对华尔街的鄙视和不满。唐骏却表示:“华尔街不懂中国市场并不代表不要跟它做沟通。相反,这正需要经常沟通,因为我们最后的目标都是希望成功,希望双赢。”

于是,这项艰巨的任务,就由他承担了。而且,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说服了投资者,让盛大股价走出谷底。但是,他却努力使公众认为:那些对盛大发展有益的战略和决策,其实都是出自“陈NO.1”——你想,陈天桥能不私下里对他心存好感吗?

另一个震动业界的著名案例,是盛大成功收购了起诉自己的韩国Actoz公司,尽管唐骏是这一妙笔的绝对主角——他甚至飞到韩国和Actoz董事会谈了三天三夜,但他却真诚地对公众说:“盛大把敌人变成了自己人,这是陈总的创意,我去执行的。”——在所有公开场合,唐骏都会恭恭敬敬地称小自己11岁的陈天桥为“陈总”。

有评论认为:唐骏在盛大四年,也是盛大由名不见经传的小游戏公司发展成一家国际化、规范化的上市公司的四年。这四年里,唐骏经历了盛大发展的几乎所有重要节点——上市、收购韩国Actoz、免费平台运营,能够化解诸多暗礁、地雷,唐骏功不可没。所以,花一个小时、付出四亿元代价说服唐骏加盟,是陈天桥做得最为正确的事情之一。

不搞“公司政治”,在敏感的位置上不给人留有“想象空间”,也是唐骏在盛大演绎完美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际上,许多职业经理人之所以失败,就吃亏在这一点上。

唐骏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跟同事谈论工作之外的任何事,不论是非——永远只说“行”、“不行”,不远不近——甚至不进下属的办公室,不搞特殊——跟员工一样坚持每天工作12个小时,站定最中庸的位置。他自己的总结就是“简单、透明”。其实,从百安居跳槽阿里巴巴任CEO的卫哲,在此方面也颇为高明。在办公区,他永远都是低头急匆匆而过,甚至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他手头永远有比打招呼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盛大前副总裁朱威廉曾与唐骏一起共事,他给出的评价是:“唐骏作为职业经理人,几乎完美。”

而唐骏也乐得把这四年的修炼看做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重要节点——“我过去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我在盛大的表现”。

这个节点的顶峰,也是盛大的顶峰——在2008年年初几乎“成为中国最赚钱的网游公司”,还是他离开的时刻——他说过:“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低谷时跳槽,是贬值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4542.html

更多阅读

谭炳照得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一)

曾国藩在事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有人统计过在曾国藩麾下走出去担任巡抚职位以上的人有近二十位之多,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胡林翼、丁日昌、李翰章、薛福成、郭嵩焘、张树声、沈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3)

三、五年跨越:定位转型之后的深耕细作 2003年是中国传统厨电品牌的转折年:一方面,国内大型家电厂商大规模进入,包括海尔、美的、科龙等纷纷圈地厨电领域,大举进军厨电市场。另一方面,由西门子、伊莱克斯带动的跨国厨电军团,也正在挟雄厚跨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1)

本刊研究部 “无为而无不为”,在媒体上看到的方太总裁茅忠群的照片,常常也能看到他身后这幅字。全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治企若为人,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是既是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2)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骏日记》的合著者沈威风则在7月8日分别发表“勘误声明”,声称在“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作者介绍有失误”,是“引用互联网资料时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释中提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1)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7月8日,唐骏的秘书李欣女士对《新民周刊》记者称,“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我们会跟大家说说这个事情”。而唐骏的具体释疑时间,她表示,暂无时间表。针对唐骏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太平洋大学,李欣只简短表示,“15年前这个

声明:《唐骏:“NO.2”之道(3)》为网友画室过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