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NO.2”之道(2)



把“唐骏”当成公司经营

“我找了10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但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应该是你。”在上海的一间茶楼里,陈发树很认真地对盛大总裁唐骏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间是今年年初。

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唐骏说,自己仅仅思考了一分钟,就决定接受邀请,加盟新华都任职CEO兼总裁。

陈发树很轻率吗?显然不是。唐骏事后分析,其中至少四成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这一点,在他跳槽盛大的过程中亦有体现。2003年12月8日,陈天桥第二次见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就直率地提出:“想不想一起做?”7天之后再度见面时,他们就把上班时间确定好了——2004年2月——陈天桥同样也绝非轻率之人。

 唐骏:“NO.2”之道(2)
经营好个人品牌,其实是唐骏一直以来刻意为之的。他甚至说,自己是把“唐骏”当成公司来经营的。从“微软—盛大—新华都”的三级跳来看,他的苦心经营是有效果的,甚至是奇效。

aihuau.com

其实,意识到个人品牌重要性的职业经理人,应该不在少数。但真正肯用心经营、真正能经营好的,却为数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如何经营,甚至存在诸多误区。

实际上,从微软跳出的第一步,唐骏就显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微软中国区总裁这个位置上坐过的人,都可谓商业精英。但是,“打工女皇”吴士宏从微软辞职后,撰写了一本《逆风飞飏》,详细阐述了她与微软的恩恩怨怨,并在当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无独有偶,她的接替者高群耀,在离职后几乎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并以《体验微软——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引起轰动。尽管业界认为,高群耀是诚恳地回顾经历、分析问题,而没有仅仅停留在恩怨上,但很难说,这会是一种完美的方式。毕竟,哪个企业都不希望对自己的问题及隐忧著书立说——“家丑”不可外扬嘛!

离开微软,唐骏其实也蛮委屈的——总部解决他与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之间矛盾的方式,居然是让黄毫不知情地“被陈永正取代”,当然,唐骏也毫不知情——老外的思维真是简单、怪异啊,这是架构重叠、互相牵制的问题,又不是人的问题。

但是,唐骏没打算写书,尽管他在微软呆了10年,内幕知道得可能更多。“因为我会说很多微软的好话,而如果把微软写得太好,好处太多,那就没人看了。”他这样解释说。不但如此,他还好心地告诉陈永正:有微软大中华区,微软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今后就不要再设置了——你看,这就是差别!

这是委曲求全吗?当然不。其实,唐骏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他很早就注意到了职业生涯的规划,他不想因一时的冲动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瑕疵,这也是他不会与老东家“交恶”的原因所在——那不划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44543.html

更多阅读

谭炳照得用人之道 曾国藩用人之道(一)

曾国藩在事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有人统计过在曾国藩麾下走出去担任巡抚职位以上的人有近二十位之多,其中著名的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胡林翼、丁日昌、李翰章、薛福成、郭嵩焘、张树声、沈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3)

三、五年跨越:定位转型之后的深耕细作 2003年是中国传统厨电品牌的转折年:一方面,国内大型家电厂商大规模进入,包括海尔、美的、科龙等纷纷圈地厨电领域,大举进军厨电市场。另一方面,由西门子、伊莱克斯带动的跨国厨电军团,也正在挟雄厚跨

无为而无不为:方太之道(1)

本刊研究部 “无为而无不为”,在媒体上看到的方太总裁茅忠群的照片,常常也能看到他身后这幅字。全文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治企若为人,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是既是茅忠群的处事之道,也是方太的为企之道。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2)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骏日记》的合著者沈威风则在7月8日分别发表“勘误声明”,声称在“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作者介绍有失误”,是“引用互联网资料时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释中提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1)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7月8日,唐骏的秘书李欣女士对《新民周刊》记者称,“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我们会跟大家说说这个事情”。而唐骏的具体释疑时间,她表示,暂无时间表。针对唐骏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太平洋大学,李欣只简短表示,“15年前这个

声明:《唐骏:“NO.2”之道(2)》为网友我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