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财富,可以想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形象?石油、爆米花和纳斯达克。石油代表资源丰富,爆米花代表勤劳,而纳斯达克代表基于现代制度和技术的现代财富制造机制。
今日的中国,经济的两大推动力是工业制造和房地产,而像软件、金融、物流等高水平的服务业却发展缓慢。像美国这样的现代经济体,服务业比例达到了80%多,制造业只有很少的比例。如此大的反差,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个国家国民关于财富的概念一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发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其国民从静态的角度看待财富,财富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地大物博,通过大量劳动力的勤劳获得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们看待财富的方式。发源于海洋贸易的国家,其国民从动态的角度看待财富,财富主要是通过交易得来的,并通过交易获得更多财富。从不同的历史走出来的民族国家,看待财富的角度会截然不同。一方看到的是死资产,一方看到的是活资产。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人类技术的革新和制度的改进。财富的概念就不仅会受到历史渊源的约束,更受到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制约。
在《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一书中,往返于中美之间的陈志武教授,以自己在中美两国生活的经验为基础,加上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活跃的思想创造力,对新时代的财富观念做了一番别开生面的研究,对于出身于农业社会的国家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现代经济的发展来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不是阿拉伯那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不是一直以勤劳为美德的中国(起早摸黑爆米花未必富裕)。在经济发展初期,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确实领先于资源贫乏国家。但是“随着运输容量的增加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相对于贫乏国家的优势越来越小。”自然资源已经不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当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被机械代替时,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是最少的,当必需的自然资源可以由火车或轮船的运输解决时,资源只是比当地的企业多了一个运输价格。这时候重要的是市场是否有自由的交易?自由的市场交易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当一个国家市场太小,或者内需不足时,世界贸易又是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要保持市场的自由交易,首先需要有保护产权的制度,鼓励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保证交易合约的有效执行,尤其是国际自由贸易,更需要国际环境的配合和许多全球制度的保证。最终来说,制度才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核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确立了合法财产的地位,国内市场也慢慢成熟。为了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在法律上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制度资本要求很高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缓慢,而对制度资本要求要求较低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陷入宏观高增长,而微观低盈利的局面。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硬苦力挣钱,因为有利于金融创新、技术创新的机制缺乏、对于交易合约的执行依然处于传统的惯性之中,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在国内需求不畅的情况下,中国利用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享受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好处。中国通过出口得到了巨额贸易顺差。当年的英国进行国际贸易时,要以庞大的海军作为后盾,要付出一笔庞大的军费开支。从国际贸易的格局看,英联邦统治全球的时期,全球的资本流动比今日的世界还自由,那些殖民地国家得到了更多的海外投资。从英联邦时期的经验看,单极秩序更有利于世界自由贸易。今日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美国占据强势的基础上,但是现在通常的思维认为,要让全球成为一个多极的世界。在多极的世界会怎样?英联邦瓦解以后,世界就是一种多极秩序,但是全球的自由贸易则基本处于停顿之中。当今日中国已经确立和平崛起的战略之后,是坚持单极秩序还是多极秩序?这对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性无疑是一个考验。从财富新观念的角度来看,现有的全球秩序更有利于中国的财富增长,所以伟人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是睿智的策略,值得我们国家长久遵循。
读完《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一书,会颠覆我们的许多陈旧观念和想当然的看法,其观念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今日中国在世界中的复杂角色,不再被纷繁的现象所困惑,而是呈现出一幅清晰的图景。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陈志武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首发于《国企》杂志第二期